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奚秀兰的崇庆行‖张廷涛

作者:张廷涛 来源:乐活小道 发布时间:2024-03-01 14:07:55 浏览次数: 【字体:

奚秀兰的崇庆行

张廷涛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啊……

姑娘和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

这首台湾高山族民歌,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的人大都应很熟悉。

1984年,香港著名女歌星奚秀兰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她声情并茂演唱了这首歌。歌词清新唯美,旋律优美动听,她的倾情演唱征服了大陆亿万观众。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如春风拂面,醍醐灌顶,人们为之耳目一新。

奚秀兰是安徽全椒县人,小学四年级时到香港与父母团聚,后来一直在香港生活和学习。1967年,她参加《星岛日报》举办的香港业余歌手比赛,以一首《绿岛小夜曲》获得国语组冠军,从此步入香港歌坛。

1984年,我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年初,从1月22日到3月17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3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市,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此时的中国,人们思想解放,经济快速增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随之而来的是港澳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融合,好些港台歌曲受到大陆内地听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这一年,也是奚秀兰特别忙碌的一年。

2月,她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她是笫一个参加春晚的港台歌手。4月,她应安徽省侨联邀请,回安徽全椒老家探亲。7月,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邀请,她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为中国残联募捐,义演了3场。9月,赴四川成都,为拯救国宝大熊猫举行义演。

奚秀兰在成都举办拯救国宝大熊猫义演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据有关资料记载:1975年至1976年,四川西北林区出现了“竹子开花”现象,竹子开花后就会枯死。以冷箭竹为主要食物,平均每天要吃20公斤竹子的“国宝”大熊猫,遭遇了断粮危机。当地“竹子开花”后的极寒天气,更让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加剧恶化。不到一年时间,川陕甘等地就有138只大熊猫因饥饿而死亡,这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沉痛一幕。

1983年,又一场范围更大、局势更严峻的“竹子开花”危机席卷而来: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20多个县,多达82%的冷箭竹出现“开花”现象,一片片竹林枯萎死亡,中国西南仅存的大熊猫面临空前的生存威胁。这种状况引起了全世界关注,中国几乎倾举国之力开展了“抢救大熊猫”行动,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保证大熊猫的食品供给,阻止这种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我国特有国宝级珍稀动物被灭绝的危险。“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一时间,大熊猫的命运牵动了亿万人的心。社会各界为拯救濒临灭绝的大熊猫纷纷奔走呼吁,捐钱捐物。崇庆县(今崇州市)境内的六顶山、鸡冠山一带,时常有大熊猫出没,这里是大熊猫生息繁衍之地,后来被人们称为“熊猫的爱情走廊”。

中共崇庆县委、崇庆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奚秀兰在成都举办的这场义演给予了积极支持。之前,经四川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王雷牵线搭桥,找到他在崇庆县的好友,时任崇庆县乡镇企业局建安公司副经理谢德文,告诉他奚秀兰为拯救国宝大熊猫准备在成都举行一场义演,看崇庆县委、县政府有没有协办的意向。谢德文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时任崇庆县乡镇企业局局长何永福,何永福立即将这事给县里主要领导汇报。

协助举办义演除了能为拯救国宝大熊猫营造声势,筹集资金,也是地方政府加强对外宣传、引进项目投资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崇庆县委、县政府很快作出决定,同意以协办名义支持奚秀兰举办个人演唱会,演唱会地点定在成都城北体育馆。

据何永福后来讲,当时演唱会的票基本由县里大大小小几十家乡镇企业认购。购票企业一共组织了五六百人去现场观看了演出,演唱会收入大约有50多万元,款项全部用于拯救国宝大熊猫之需。

为表达对协办方的感谢,正式演出前,主办方提出安排奚秀兰专程到崇庆县走访。崇庆县委、县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对奚秀兰的到访表示十分欢迎。为接待好奚秀兰一行,决定由时任中共崇庆县委书记敖锡清、副书记范鼎文、马金财等县委主要领导出面接待陪同,以示重视,并接洽好来访时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崇庆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朋友来了有好酒。

这天,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下,大家驱车到崇庆县的东大门羊马等待。这里地处金马河边,是从成都出发来崇庆县的必经之地。上午11点左右,迎接到奚秀兰一行。来客当中,除其他陪同人员外,还有奚秀兰的丈夫谢嘉亮。

见了面,双方握手问好。谢嘉亮给大家递送了他的名片,从名片上看,他是香港捷纺制衣厂有限公司和谢氏公司的董事长。当时,名片这东西在内地还很少见,有人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觉得很是新鲜稀奇。寒喧之后,按县里安排,接到客人驱车前往上元乡阎永超家。

倘若走进历史时间深处,会发现一部中国农业史实际上就是农民的一部饥饿史、辛酸史。千百年来,广大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生产力,广大农民的生活才真正开始好转起来。

乡村中有这样一些聪明人,他们除了熟谙农事,还有一技之长。在农事之余,凭自己的本事从事泥工、木作、石匠、雕花、髹漆行当,即所谓的五匠人员。这些能工巧匠不少人在改革大潮中崭露头角,成为弄潮儿。阎永超年少磨难,经历坎坷,他当过木匠,修过公路铁路,凭着自己的坚韧毅力和聪明才智,自学成才成为一名建筑师,他懂业务、会设计、善管理。1979年,公社开始组建建筑队时,他被推荐担任队长。建筑队的能工巧匠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1981年后他毅然带领建筑队走出去,远征青海、西藏,在建筑行当打拼,后来成了一名在当地响当当的建筑老板。

崇庆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据有关资料统计,那几年仅在西藏地区从事建筑工作的就有4万多人,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县领导让奚秀兰一行去阎永超家参观,目的是要让外界了解改革开放后崇庆县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从羊马到元通是一条平整宽阔的柏油路,进入元通后,往上元乡方向是一条碎石铺成的乡村公路,路面狭窄,汽车一开过就会尘埃扑面。虽说已提前做好了接待准备,但马路不可能一夜之间变个样子。通往阎永超家的那条路原本是单车道,这天往来车辆骤然增多,有些拥堵,车开进去无法转弯,只好停在路边。

阎家超家新修了七间房,他是全乡第一个新建住房的。下午一点左右,客人们进了阎家,先是参观了他家的新房,只见室内全部新装修了,角柜、灯柜、写字桌、电视机等全新家具一应俱全,令人刮目相看。随后,大家又到厨房参观。厨房用瓷砖贴了墙裙,用的是沼气灶,干净卫生,到处收拾得井井有条,整洁有序。参观完厨房,宾主到客厅坐下喝茶摆谈。主人让客人坐在沙发上,自己搬了一个折叠椅坐下。他上衣口袋别了支钢笔,看上去像是村干部。阎永超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奚秀兰的演唱,如今歌星本人从荧屏上走下来,到自己家做客,这让他感到说不出的欣喜。后来,他不止一次跟人讲起奚秀兰到他家做客的事,很引以为骄傲。他说是改革开放让他们得以相逢。多年隔阂的坚冰已经打破,彼此喜乐相通,人们在思想精神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愉快。

从阎永超家出来后,一行人接下来到怀远镇企管会经营部。那时,全县的乡镇企业方兴未艾,好些乡镇都成立了企管会经理部。除销售本地的农副特产外,还经营酱油、海椒、香烟、糖酒、肥皂、洗衣粉、电视机、自行车和镰刀、锄头、农药、化肥等等生产资料和各种生活用品。有人夸张地说,他们除了不卖飞机大炮,啥子生意都做。

怀远经营部设在河坝街,临街10多间铺面,很是气派。对门是汽车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经营部经理左开良一早就叫人把整个门市打整得干干净净,备了水果、茶叶,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当天是逢场天,许多人听说香港女歌星来到怀远,纷纷朝经理部赶来,一时间人潮汹涌,街上围得水泄不通。出于时间和安全诸多因素的考虑,大家在经理部稍事休息,便去往元通李建华家。

李建华早先是元通第二铸厂的一名销售员,卖铸铁管道,产品主要销售到绵阳、广元一带。后来,颇有经营头脑和销售才能的李建华承包了当时效益很差的元通第二铸造厂,当上了厂长。他采取措施,通过整顿领导班子,改革企业管理制度,使厂里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发生巨变,连年实现利润翻番,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1985年,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还前后两次去元通他家和厂里看望慰问过他,并留下了“做勤劳致富的新型农民”的题词以示鼓励。他家在元通镇靠近花花店四大队附近,就在公路边上。有人给奚秀兰介绍李建华,说他不仅企业经营得好,还喜欢川剧艺术。每年清明,他都要请省上的剧团下来给当地农民演出,他自己每次都会当票友客串其中某个角色,过过戏瘾。他们边说边拿出剧照影集让她看。

奚秀兰边听边看,称赞说:“李先生真了不起啊!还是个艺术家哩!”她告诉别人,自己在艺校念书时除了唱歌,还要专门学习表演。末了,她问旁边的人:“洗手间在哪?”有人听了,连忙拿出个瓷盆,里面盛了半盆清水,给她端了出来。她摆了摆手,示意不是这个意思。

这显然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也反映出当时香港比较发达开放而内陆相对封闭滞后,人们在生活方式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记得县里有次组织人去南方参观考察学习,入住星级酒店。几个人像陈奂生进城,诚惶诚恐,连走路都小心翼翼。有一位副局长的房间是331号,他去街上转了回来,喊服务员开门,怕别人听不懂他说的话,就学着说普通话,却很蹩脚:“服务员,闪闪腰(331)!”

服务员满脸绯红,不明所以,问他:“你在说啥?”

新的生活正扑面而来。这类笑谈,生动地记录了人们在新环境中流露出来的不适和尴尬。改革开放前,内地的人与外面的世界缺少交流沟通,相对比较落后闭塞。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这是人民和时代的选择。

下午四点左右,一行人来到元通镇三十烷醇厂。

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崇庆县乡镇企业局正式成立。元通镇三十烷醇厂是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新办企业,隶属于县乡镇企业局管理。厂长严泗清一开始在乡镇企业局下属的酒类公司做销售,后来,自己在元通河滩上办起了三十烷醇厂。三十烷醇是一种植物生长剂,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花卉、果树等植物,促进生长。由于该厂生产的产品对路,经营有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3年冬,全厂召开年终表彰大会,除给当上先进工作者的农民工奖励现金外,有的人还获得了一台电视机的奖励。这在全县引起极大轰动,成为一桩新闻,上了报纸和电视,严泗清也就成了当时知名的新闻人物。他个头不高,常常在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那包里装着票据、合同、订单什么的。他为人很是幽默诙谐,喜欢说笑话,走起路来又总是像在沉思似的。他常年走南闯北,算得上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

按县上安排,这是客人在崇庆县的最后一站,当天的午饭就安排在严泗清的厂里,他自然是要把大家接待好。他请厨师在厂里办了几桌酒席,还专门吩咐厨师,菜不要弄得太辣。为照顾客人口味,专门弄了两道广东菜。他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兴致勃勃地告诉旁边的人:“说不定二天厂里的生意会做到香港哩!”

客人到了,他引着奚秀兰一行和县上的领导在厂里参观,介绍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那天,他穿了件浅灰色中山服,显得十分干练精神。

午饭开得有些迟,这顿饭吃的时间也长,饭桌上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天差不多快黑下来,奚秀兰一行说是该回成都的时候了。说罢,她从餐桌边站起来,即兴清唱了她的一首代表歌曲《回娘家》,边唱边跳,气氛顿时变得十分活跃。大家对她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临走,严泗清抱来一盆兰草送给奚秀兰。这盆兰草名叫“西蜀道光”。他喜欢养兰草,自己有个兰园。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兰花的高洁芳香、君子品性早已根深蒂固在人们心里。严泗清送给奚秀兰兰草,既表达了彼此间的友谊,也是对她热心公益事业,为拯救大熊猫举办义演的由衷赞美。奚秀兰很是感动,她说她会永远记住崇庆县人民的友好情谊。

1984年9月的一个夜晚,成都城北体育馆灯光璀璨。经主办方和协办方共同努力,奚秀兰为拯救国宝大熊猫的义演正式拉开了帷幕……

时间已经过去40年,奚秀兰的崇州之行,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注:本文图片由山中岁月摄于癸卯腊月)

来源:乐活小道

作者:张廷涛

来源: 乐活小道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