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记四川省第一届地方志培训班‖周基华
记四川省第一届地方志培训班
周基华
盛世修志急需人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盛世修志热潮。四川各县纷纷在1982年成立了县志办公室,开始了此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久没有修志,又没有专业人才,很多地方志办的同志对该工作感到陌生,工作范围仅限于发通知,收材料,为此四川修志工作急需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于1984年9月1日至1984年11月31日,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四川省第一届届地方志培训班。该培训班由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承办。首期培训人员由四川各县选送一名学员参加。
为办好这个培训班,让所有参加培训班的学员真正掌握编修地方志的知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作了精心准备,组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团队为教学主力,讲授四川通史、方志学与方志编修知识。同时,还聘请了省博物院、省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参与教学工作。
培训学员情绪高涨
1984年7月,我由宜宾县四中高中语文教师岗位调到宜宾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由于对修志工作一无所知,初到县地方志办,真是诚惶诚恐,每天早晨都要在住地文化馆花园温习古典文学,唯恐不能胜任编修县志工作。8月底,我即被选派参加四川省首届地方志编纂培训班学习。培训班地点设在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
盛世修志,举国欢腾。当时参加培训的人员个个情绪高涨,充满了自豪感。学员们虽然来自全省不同地方,但彼此之间,很快便亲热起来。和我同住寝室的有:三台县政府办主任涂崇武、巫溪县地方志办副主编李承赋、会理县地方志办主任王宗华、巴县地方志办曹汉国、潼南县地方志办主编刘富成、雅安市地方志办吴龙光、井研县地方志办雷胜鸣。雷胜鸣老师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是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老大学生,人生经历曲折,打倒“四人帮”后,落实政策回到了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他是整个学员班的学习委员。大约爱人是农民,因此穿着很陈旧的中山服,但丰茂的大背头,历经风霜的瘦削容颜,一望而知是一个被埋没的秀才。他整日坐在桌前看书,专心整理笔记,很有几分周克芹的形象[1]。
授课丰富收获颇多
9月1日上午,四川省第一届地方志培训班举行开学典礼。
地点:四川财经学院教学大楼;主持人: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魏国祯。主席台上就座发言的领导有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林超、省社科院谭洛非副院长,省志总编室、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常务理事蒲孝荣教授。前排就座的还有新华日报记者、培训班全体教师。
下午由省社科院副院长、培训班教务主持人陈世松同志讲培训班教学安排;省社科院行政处长、培训班班主任王瑛同志讲学习生活应注意的问题。当年的陈世松老师特别年轻、英俊,那么年青却是社科院副院长,学员们很称赞。
9月3日,培训班第一周星期一,由蒲孝荣教授开讲第一讲:《努力学习,编好方志,为四化服务》。讲授内容:
1.什么叫地方志、地方志发展的历史、为什么要编地方志、修志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2.方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方志学的形成、方志学的内容。
3.上好政治课、上好基础课、上好专业课,为编好地方志而努力学习。
1984年12月四川省第一届地方志培训班结业留念
9月5日,培训班教务处专门安排,由全省修志工作的领头羊,什邡县人大副主任王自修(什邡县志主编)讲授《什邡县志三年半的编修工作回顾》。让学员了解编修县志工作中的各阶段进程,解决困难的办法,同时学习《什邡县志》纲目、怎样进行资料收集。
接下来的学习,分别由社科院的老师,逐一分讲四川各时期历史、四川地理与修志相关的专门知识,以丰富学员的学识,了解修志将涉及的各时期的历史背景。
首先由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徐南洲讲授四川古史、先秦、秦代、两汉史。徐南洲教授个子矮胖,不修边幅,口语表达使人失望。然而,当看到他的讲义时,却使人倍感惊讶,语言非常流畅、优美,逻辑清楚,论述精确,写与讲竟判若两人。
然后是杨伟立老师主讲四川通史(魏、晋、南北朝);贾大泉老师讲宋史;陈世松老师讲元史……温贤美老师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四川大学教师陈林书老师讲《宗教学概论》;省社科院马宣伟老师讲《四川军阀史》,其中讲到四川军阀赖心辉(曾任四川省省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死后,人们到他家中去看,仅有一张破棉絮,一杆大烟枪,廉洁如此,令人至今难忘。又由四川社科院出版社社长张力老师讲《川军出川抗战史》,四川人对抗战的巨大贡献,令我们振聋发聩。张力教授为人诚恳,在所讲授的内容之外,还毫无保留地向学员们开列了一大串他所知道的内中有丰富地方史料的文献著录,以方便学员今后查阅、收集史料。省博物院李复华研究员讲《四川考古》。为了给学员创造与省图书馆的友谊、方便查阅古籍,还专门请了省图书馆的特藏部主任沙铭璞老师讲解工具书使用方法,例释10种工具书类型,介绍18种查考人物的工具书。我们还参观了著名道教圣地青羊宫,并请四川道教研究权威、研究员王家祐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四川道教概况。
专业课方面,省社科院王纲老师用较长学时主讲方志学知识。什么是方志、方志的起源、方志的种类、方志的性质、史志的区别、方志的特征和作用、历史方志的现存状况、历代方志编纂、历代方志学研究,建国以来的方志整理、研究与编纂。
之后,由陈世松老师主讲“民国四川县志佳作评介”。其中,以民国合川县志为例,进行详细讲析评介、针对性强、启发性强、尤受学员们的欢迎。讲述内容扼要如下:
一、民国合川县志编修概况:
正文共计七十三卷,由县知事郑县书主修,合川县人张森楷主撰。民国十一年木刻本、正文24册。作者:郑县书,字东勤,永川人,民国6年任合川县知事。
张森楷:字元汉,号仕清,后改名时清。1858年10月24日,出生在合川县双凤场大田坝,18岁被张之洞选为州学。21岁转入锦江学院。通过8年努力写出296卷通史人物表。二十四史校堪记337卷。他的著作有数十种,郭沫若也是他的学生。
二、《民国合川县志》评介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是四川民国年间少数几部佳作之一。
优点:
(一)体例创新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修志体例是七门四十三目。
图经2、人谱3、掌录4、传状5、余编6、文存7、续补。
图经:形胜、建置。
人谱:大事谱、官师谱(官员姓名)、选举谱(历届、举人、秀才)、仕族谱、民献谱。
掌录:户口、赋税、土物、征榷、仓储、农业、蚕桑、政法、学务、团警、议会、矿业、商业典礼、艺文、公善、风俗、金石。
传状:名宦,乡贤、烈女、方伎、阙访(有名的人、事迹不详、传闻可疑)、前志传、流寓传。
余编:名胜、古迹、灾异、星野。
文存:保存诗文作品。
序目
以上门目继承了清代章学诚三书传统体例,但又有所发展创新。
(二)对各门各类作了科学规定
1.对于政治事件他要求年经事纬。
2.规定著录一定要注明“载籍”(依据)讲出文牍(是何档案)档案文字要注出是出自档案何室、何卷。
3.土产要求做成标准,画成图画保存。
4.文物要拓片,金石文字记载一定要标明高、广尺寸、篆、隶、行、草。
5.引用生人言行进行论述采取低一格进行叙述以示区别。
(三)注重民生实用
农业、蚕桑、商业、矿业、旧志不述的,它都给以详细的记录。弄清各类工业兴替状况,以便将来振作有之。所探矿苗,记载详尽,一律指明,以待来者。
(四)考证精确
缺点:
(一)门类、体例稍嫌芜杂。
(二)过重自我宣传。
3个月的时间学习任务很紧,大家积极性很高,除了听课,便是在寝室整理笔记。即使休息时也是热烈地争论、相互启发学习。大家普遍认为,这三个月的学习收获真是胜过一年的研究生学习。
宜宾修志有序展开
回到原县、市、单位后,所有的学员都担当起了在修志工作中挑大梁的角色。不少人担任县志办主任、县志主编、副主编。
我回到宜宾县后仅一月,县上便组织了全县各部门、乡镇修志人员参加的100多人的修志培训会。会上分管县长讲任务、修志意义。总编李伯章和我讲方志学和修志专业知识。会后,又组织全县部门志、乡镇志总编前往什邡县参观学习。过去沉寂了两年的修志工作,由此在宜宾县轰轰烈烈展开。
《宜宾县志初稿》共计120万字。参加编写分志的人共计30余人。我一人独力承担20万字,并具体责编《宜宾县志通讯》。由于省上及时的组织了这次修志人才培训,全省首轮修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轮出版的志书,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志体鲜明,资料详实,秉笔直书,入志材料考证核实准确,学术性很强。为后来的志书提供了成功的样板,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每当看到首轮编撰出的一部部佳作志书,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在四川省首届地方志培训班的学习情形。所有领导和教师们的音容笑貌就历历在目。那热腾腾的方志文化学习气氛,真是盛世繁荣,人心思治、中华文化复兴的有力见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社科院所举行的史无前例的修志人才培训班必将在中国方志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周基华先生近照
我也由于参加了四川省首期地方志编纂培训班学习,从此走上了方志学研究和方志编修的道路。35年来,经组织安排,我虽然调动了6个单位,县志办—建委—体改委—政府办—受聘于市教育局,但是对研究方志学和编修地方志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方志学的学习和方志编修;先后编修过15部志书,其中独力承担7部;担任《宜宾市志》《五粮液集团公司志》总纂编辑、《宜宾市教育志》主笔;著有《宜宾史话》《宜宾抗战记忆》《涛语春秋》《传奇横江》《五尺道线路文化研究》5本专著;并且为政府做帮手,以我20年对横江古镇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基础,编写横江古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文字,录像申报材料,一举成功,受到家乡百姓称道。2014年2月横江古镇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因此,每当我给我的学生、同事们吹牛时,便会自我欣赏地说:我这辈子幸福地做了两件事:一是教中学培养了一些学生,第二件事是庆幸我走上了编修志书的行列,否则,这辈子真是白过了。
回顾我的修志经历,更加难忘在四川省地方志培训班的学习经过。故写下此文,以作纪念。如有不当和记忆错误敬请纠正。
注释:
[1] 周克芹(1936—1990),本名周克勤,四川简阳人,中共党员,四川乡土文学作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代表作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 等。他的小说直面人生,以农民为题材,影响了后来一批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代作家》主编。
来源:《当代史资料》2020年第3期
作者:周基华(四川叙州区人,宜宾县政府办退休干部,宜宾历史文化学者、《宜宾市志》总纂编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