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请先生‖刘安钧

作者:刘安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06 14:56:51 浏览次数: 【字体:

请先生

刘安钧

当提到“郎中”,大家都会说他不就是中国医生么。对的!但你可能想不到,中国过去的老中医郎中,还从来离不开一个囊中之物,患者就更不消说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盐亭,交通极为不便,场镇稀少狭窄,有个中药铺的场镇就自然罕见了,西(洋)药店就更少得可怜。因此,当你家或几家有人生病,就得有一个人走羊肠小道到三五里外去请有名望的中医师郎中来给病人治病,又叫请先生。那么,为什么要背着药囊回来勒?那是为了救急,以免贻误病情,遭到不测。原来中医师家中都用帆布缝制了一个五六尺宽、三四尺长(挂起来的高度)的双层出诊行囊,其表层是或有七八拾个荷包,每个荷包里装着半斤左右的一味中草药,约有七八拾味常用中草药。当你告诉了病人的病情后,还要临时加减一些药。然后半囊卷裹成筒捆扎好,布制的背带就在囊后,让你背起就走。有的还要随加一个小囊,小囊里一般装有针灸的银针筒、火罐筒,有的还有银刀银叉筒、铡刀,这四五拾斤重的药囊背到病人家中,在墙上或柱头上钉两三颗钉子,药囊一挂,就可以开始按诊治处方抓药去煎服了。

这个四五拾斤重的囊中之物,你既然坡坡坎坎背来用够了,病人的病情解除了,还得及时送回去,否则会影响郎中的救死扶伤工作。所以即使你不空送,也得立马请一个人毕恭毕敬地送医生和行囊回去,这才符合天理人情。看来这是老习俗,但其实它也是现代中草药超市、流动医院的雏形。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安钧

供稿:盐亭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