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陈锡祜:四川中江创制沼气第一人
陈锡祜:四川中江创制沼气第一人
中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中江县制取、利用沼气的事闻名全国。1972年,全国沼气经验交流会在中江召开;广州交易会上,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场曾专设沼气馆,指定中江派人去作技术指导,当解说员。这段历史虽然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20世纪70年代初,农村土法沼气在三台县龙台公社研制成功。图为沼气研发第一人龙台公社五大队三队陈锡祜(蓬州闲士摄于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沼气,又名甲烷。据四川省能源办公室所编的《四川沼气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后,四川最早研究、推广沼气的有3人,其中被列为第一个人的就是中江县龙台公社五大队三队的陈锡祜。
陈锡祜,20世纪40年代肄业于东北大学(校址在今三台县城)工学院理化系。50年代初,因工作上的一次失误,被开除公职,回家务农。有一天,他从新华书店买得一本印有毛泽东主席在武汉参观沼气活动照片的书,上面有毛主席所题的“这要好好地推广”几个字。他边看书边思考:沼气能煮饭、能照明、能代替其他的能源,为什么得不到推广利用呢?污水中、粪便中含有大量沼气,能不能把它利用起来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不就弥补了能源的不足吗?他带着这些问题,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精神,开始探索和试验。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江农村“四清”运动刚结束,接着又搞“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这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陈锡祜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白天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晚上则同两个儿子偷偷地跑到池塘边、污水沟边及露天粪池去采气。但要把在污水、粪水中散发出的沼气收集起来是有很多困难的,他想了很多办法。用秧盆代替水盖,在盆底的边部钻一个洞,用小竹筒插入洞中,再用松香把竹筒粘稳,将秧盆盖在污水、粪水之上,然后将污水、粪水搅动,让沼气从竹筒进入袋子里。
当时买不到塑料袋,就把种地用的薄膜多层叠起,再用烧红的铁夹子把薄膜两头粘合拢,再用旧布缝成口袋包在薄膜袋子的外层,这样,一个不漏气的塑料口袋就制成了。他们父子天天晚上打起手电筒用塑料口袋将沼气采回家里,但要把沼气从袋子里输出来利用,还须有炉具。就连炉具模型也没有见过,陈锡祜凭自己的想象,把带黏性的干土发湿后,用烂棉絮代替石棉掺入泥土,经多次试验,终于做成了土炉具。
1966年,四川省中江县社员陈锡祜建的沼气池和研制的灯、灶具模型(中江县委党史办 供图)
他在研制土炉具过程中,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与土炉具通气眼子大小一定要同沼气气压相吻合,眼子大了既浪费沼气,又气压不足;出气的眼子太小了,也会影响气压,出不了气。就这一项试验,陈锡祜就反复进行了多次,花去了很多时间,但最终还是成功了。他把收回的沼气用胶管输入到炉具,又在气袋上加适当压力,用擦燃的火柴一点,沼气燃烧起来了!
由于沼气的火焰是绿色的,当时有人把它称之为“鬼火”。为此,村上召开批斗大会时,便把“煽阴风点鬼火”的帽子扣在了陈锡祜头上。
陈锡祜一边接受批斗,一边琢磨沼气的事: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收回的沼气能燃火,那么沼气又如何生产呢?当时,产气的池子找不到模式,照书上说的做,技术虽简单,然而搞出一个池子需花几千元,这么大笔资金农户怎能承受得了呢?陈锡祜开始设计经济实用的池子。他从理论上得知,池子要建成功,关键是密闭好、不漏气,并宜做成长方形的。当时既请不到石工,又买不到水泥,只有同儿女们上山取石头,用粉碎了的红沙石和石灰,再加上一些细瓦灰来代替水泥,在自己的屋侧建起了一个条石结构的“水压式”沼气池。随后,他把稿秆、粪便投入池中,很快产出大量的沼气来。陈锡祜一家8口人,除煮三餐饭外,晚上还有沼气照明。队里的社员见了都很羡慕,也都偷偷地请陈锡祜帮助他们建池子。
消息很快传遍了邻近的一些社队,群众强烈要求到陈锡祜家里去参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怎能到出身有问题的人家里去参观呢?区和公社的领导很是为难。当时,与陈锡祜同队住的一位武装部长出于好心劝说陈锡祜:“不要再搞了,太冒风险了!”但陈锡祜坚信自己做的不是坏事,而是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又有啥可怕呢,让事实来回答吧。
1968年,中江县成立革委会,县里派血防办一位负责人到陈锡祜所在生产队去弄清虚实。他假借检查卫生的名义,走访了一些社员。社员们一致反映陈锡祜搞沼气成功是事实。这位负责人回去如实向县革委领导作了汇报。县上选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即在武装部长家参观。凡外地有人来中江参观,都由县上派人带队请当地受过培训的人员讲解。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中江拍摄沼气制取和利用的新闻纪录片时,也尽量避开陈锡祜所住的生产队的镜头。这部15分钟的新闻短片曾在全国放映。
1972年9月,四川省中江、绵竹沼气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中江县召开,省委书记李大章参加会议并讲话(蓬州闲士摄于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81年,新华社记者李肇中到中江县采写了《中江县龙台公社五大队三队办沼气的经验调查》,登在《人民日报》上。1984年11月,龙台公社五大队获“全国能源先进村”称号,又上了《人民日报》。当时中江县开展地名普查,便将龙台公社五大队改名为“沼源村”。
就在中江县龙台公社五大队成为全国“能源先进村”时,陈锡祜30多年的冤案终于得到澄清。1983年,在中江县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上,陈锡祜受到中江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奖励,还被安排作了县政协常委、德阳市政协委员。
1985年起,陈锡祜按国家退休干部政策落实到粮食系统,每月领取退休金。
2000年10月,当笔者访问陈锡祜时,77岁的陈锡祜身患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陈锡祜虽然忘却了他曾钻研奋斗过的一切,但是他研究、利用和推广沼气的事迹,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