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感受人世沧桑 感知村庄变迁——写在《环山村志》前面的话‖李鹏
感受人世沧桑 感知村庄变迁
——写在《环山村志》前面的话
李 鹏
环村皆山也,其草木葱茏,山川明丽,民风淳朴,崇德向善,处处可以明视听、开心智,为我土生土长的家乡也。
通江县地方志办编纂出版的部分乡镇(村)志,右为《环山村志》(图片来源:巴中市史志网)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环山村度过的。她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而温暖的记忆:流经家乡门前的那条潺潺小河,承载了我童年的许多欢乐;父老乡亲勤劳耕作、和睦相处的故事,像一粒饱满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后来,我远赴他乡求学,而环山村如影随形,总给我以前行的力量和奋进的勇气。
环山村虽偏安一隅,但就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古村里,先辈们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生息繁衍,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着智慧和力量。千百年来,环山村人杰地灵,俊彦辈出,以其大巴山的雄浑莽苍,为深山里外的乡村和城市灌注生气与灵气,也为地区文明和地方志提供鲜活旁证。其源流根脉,其存亡流变,其人非物是,其文明嬗变,均值得考变溯源、发其隐微,以厚德流光,彰往知来。
通江县龙凤场镇环山村刘家大院(图片来源:分享巴中)
国之有史,邑之有志,家之有谱。岁月在流逝,历史在演变。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因迁徙而式微的农耕文化、优秀的家规家训、勤俭持家乐施好善的传统、乡贤里绅的嘉言懿行、在外游子的慷慨义举等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父老乡亲及在外乡友踔厉奋发造福乡梓的勇毅之举、拼搏之为,如不能进行有组织成系统的甄别、记录,很有可能就会隐于尘烟、佚失殆尽。所以,编修村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村史村事,并将之传承下去,恩泽于世,惠及后人,乃刻不容缓之大事。欣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秉承“资治、教化、存史”之功能的《环山村志》即将付梓,吾心欢愉,倍感欣慰,以为一件功德大事,有了依归。
观史思治,修志谋远。《环山村志》融思想性、资料性、知识性为一体,真实再现了环山村的历史风貌,及时挽留了环山村的历史记忆,深刻揭示了生命延续、荣枯变迁的历史规律,为今人乃至后人了解、研究环山村提供了一份可贵的借鉴资料。通过这部村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人世沧桑,感知村庄变迁历史,感悟生活启示,还可以从一个村庄的发展轨迹中看到我们国家向前跨越的矫健步伐,听到一个时代前进的厚重音符,更可以凝聚和激发环山村民们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情怀,团结一致,奋力争先。同时,对走出家乡、远离故土的人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也是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
通江县龙凤场镇环山村铁坚油杉(图片来源:分享巴中)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成人之后我一直在外工作,返乡机会不多。但每有故人来,必问故乡事,我心之牵挂,无非村口的柚树是否还在开花结果,溪边的腊梅是否还会凌寒送香……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年岁几何,我都是环山村人。也许正因如此,乡亲们嘱我在这本村志付梓之前,写上几句,余生也晚,鄙薄不才,自觉不能胜任,然坚辞不许,只好诚惶诚恐,勉力而为。盛世修史,旺地修志,欣逢盛世,无处不是春风词笔,哪怕我未必是作序的最佳人选,但在这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只要我有一颗思恋旧家乔木之心、有一片诚望故乡腾飞之意,我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心田留一寸,子耕孙种;乡风长几分,气朗天清。《环山村志》钩深探赜、缵续前贤,愿我们环山村所有的乡亲们瓜瓞绵绵,青蓝以继,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恭书数语,赧为序。
李 鹏
2022年11月
-END-
来源: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鹏(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日报社总编辑)
供稿: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