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此情可待成追忆——何老的新方志情缘‖陶利辉

作者:陶利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20 16:46:18 浏览次数: 【字体:

此情可待成追忆

——何老的新方志情缘

陶利辉

在癸卯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彼此都在互道祝福,期冀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岁月静好,未曾料到一个噩号却不期而至,我们尊敬的何郝炬何老走了。惊悉此讯,苦痛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回想起我们在何老关心、支持、指导下推进新方志编修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第一轮《四川省志》编修的一幕幕情景。心中的不舍、眼中的泪影,每每让自己不由自主去翻捡记忆深处每一块碎片,抚摸那段平凡日子的征程留痕。

一个和蔼可敬的长者

我知晓何老的名字是33年前,那时我刚从学校分到省直某部门,青涩的脸上挂满了稚气,想做好工作却时常不知从何处着手。分管我的办公室副主任刘朝舜让我先从工作通讯录上熟悉省领导名字及省直部门的构成情况。在省四大班子领导中,何郝炬的名字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时何老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偶尔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何老召集会议或到基层调研消息时,也只有老人家满头银发的初步印象,对何老其他情况了解不多。

真正与何老近距离交流、接触已是5年后的事。那是1994年7月,我有幸调到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工作,负责第一轮《四川省志》10余个分卷的联络协调,并在责任总编指导下开展志稿编辑工作。当时的流程是每一个省志分卷由责任编辑初审、责任总编复审后提交由何老作为召集人的《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终审。在送取书稿、上门听取审读意见、筹办终审会的过程中,与何老接触的次数逐渐增多,对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何老谈审读意见的印象尤为深刻。

1994年10月,我上门听何老对我任责任编辑的第一本省志分卷《四川省志·广播电视志》的审读意见,当时自己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一来自己初次担任志书责任编辑,没有编辑经验,志书的结构如何、材料完整度、文字是否与志体相符心中无数;二来自己要第一次与一位正省级干部面对面交谈,内心的忐忑可想而知。没想到我们如约来到何老在童子街的住所后,何老从书房走出来,热情地与黄友良和我打招呼,坐在我们对面的沙发上,一边与我们聊着近日的天气状况,一边引导我们品着家人送上来的热茶。坐在我面前的何老体格略显偏瘦,整洁的衣着显现出少有的干练。

简短寒暄后,我们进入正题,只见何老拿出一沓宣纸裁成的长条审稿记录,开始谈他对志稿的审核意见。上门前我对何老也做了一番功课,了解他之前更多的工作是主抓经济,完全没想到他对四川文化方面的工作也非常熟悉,以致于他对《广播电视志》提出的很多修改完善意见,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广播电视的宏观决策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作为责任编辑和责任总编完全无法把握的,这些对于提升《广播电视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认真地听着、记着,思绪随着他的话语把我们带到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奋斗的几十年岁月里,与他分享着奋斗历程中的艰辛、遗憾与快乐。

不经意间,两个小时的交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我们此行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认知,也在内心深处增添了对何老这样一批老前辈的敬仰。

一个酷爱方志文化的智者

能真正从志书角度感悟地方文化的魅力并非易事,除方志自身有特殊的结构方式,也有其语言平实的表达让一些追求可读性的读者望而止步。业界经常谈到一个话题,如果一个地方志工作者稍不留意,可能从事方志工作数年尚不知其为何物。我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比较多地参考了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和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等地方志书,自认为对方志多少有些了解,但对新方志是何物,在最初的三年间均无太深的概念。何老却衷情于志书,也深深地被志书这种体裁所吸引,也许他认为那些词藻华丽的文本不及志书有历史的轨迹让人回味。

何老是当时《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中少数几位将第一轮《四川省志》64个分卷79册逐字逐句审读完的领导之一。他每次与责任编辑交换意见时,不仅指出史实的缺漏和谬误,有时还要提出文字方面的修改意见。伴随着他手中一条条宣纸的缓缓延伸,他将自己毕生经历中凝炼的智慧源源不断地传到方志的记忆里,让《四川省志》积淀的文化内涵更深厚、叙事更精准。四川新方志也由此开启政府修志、政府审志的良好格局,为第二轮《四川省志》编纂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行政运行基础。

何老不仅认真审核《四川省志》分卷,也十分关注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任四川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期间,他通过出席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解决省志编委办公条件和保障经费等方式,着力推进全省地方志编修工作。退休后,何老应邀多次出席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和志鉴成果展览会,只是他把握了一条退休后出席会议不在会上讲话的原则,用他的话来说,“我来坐一坐,就算是支持了”。

2020年1月,当我们利用岁末年初拜望之际,将第二轮《四川省志》已完成的喜讯告诉他时,已97岁高龄的何老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这个微笑是对一代又一代方志工作者淡泊名利、倾情付出的赞赏,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的肯定。在他的笑容里,我们能感受出他是那样热爱脚下这片土地以及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2020年1月21日,四川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率班子成员拜望何郝炬 (潘认若 摄)

一个始终追求卓越的强者

何老的学生时代,抗日战争的烽火正在中华大地燃烧,身处大后方的他主动放弃舒适的环境,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后在晋南(河东)、冀鲁边区(山东勃海)坚持抗日斗争。他的敬业精神、组织原则和斗争的敏锐性常被同事称道。

记得有一次《四川省志·人物志》终审会上,他在会议短暂休息期间给大家讲了一个自己历险的小插曲。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段,敌人加紧对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同时也加大对根据地的渗透和策反,少数意志不坚定或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者投敌叛变。有一次他所在的地委接到一个会议通知,要求他们到临区去参加一个会。按组织原则,他们一般不跨区域参加会议,感到此事多少有些蹊跷但又不便明确说出来,最后他还是按要求带队向会议地点进发。途中巧遇一名认识的交通员,攀谈中才得知临区出了叛徒,会议是敌人设计的圈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老长期在经济管理战线工作,有一些长期在他手下工作的干部称赞他的综合平衡做得好,作为晚辈我们不得而知,但何老的大局观很强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大局观从围棋上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下围棋是何老紧张工作之余放松心情的一大爱好,他下棋有一个非常细微的动作,就是在落子后等待对方落子前,他手里习惯性地拿上两三颗围棋子反复掂量,从旁观者的角度,你完全会感受到他在享受行棋的快乐。因此,我们在组织召开终审会期间,也注意安排人员利用晚间空闲时陪他对弈。何老棋力很好,我的同事、一个业余五段的围棋爱好者曾新苗曾评判过我的棋属初段稍弱,我与何老对局基本上我败多胜少,曾新苗与何老对局则互有胜负。

很多人都知晓何老为自己审过的第一轮《四川省志》64个分卷逐卷都写有一首诗,表达他对书中内容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他所经历的时代四川经济、文化、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深深眷念。何老对每一首诗都非常认真考量,有一次我们上门去征求他对《四川省志·附录》收录范围的意见,谈完后他对我说:“多数分卷的诗已经写好,有几个分卷的诗作还在思考,比如气象、地质等还有些难把握。”我赶忙回应何老:“不急,不急。”何老对所应之事的用心程度,令我们在场的人深深感动。

何老就是这样认真与执着,将事情推至苦心孤诣的地步。他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从事《四川省志》编修的每一个人。

何老走了,他带走了自己一个世纪的记忆,但他的渊博学识、修志理念、求实风范却深深地浸润在《四川省志》编修的每一个流程中,激励着新时代的方志人在新征程上创新创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陶利辉(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现任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