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文焕章、启尔德、孔镜明、苏继贤:中加文化的使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25 20:5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文焕章、启尔德、孔镜明、

苏继贤:中加文化的使者

文焕章(1865—1954),英国德文郡人,17岁到加拿大投奔大哥,1893年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结婚后两周即与妻子文萨拉一道奔赴中国传教。受教案影响,1895年刚到乐山的文焕章不得不和家人于次日离开。1896年,文焕章再次来到乐山后,在白塔街购买土地,修建了教堂、药房和学校。受其影响,其子文幼章成为“红色传教士”,人生数十年,积极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以及世界和平事业发展,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未知天外教,今始过三巴。

树多老秋色,窗虚迎月华。

19世纪的某一天,当白皮肤高鼻子的异邦人士突然出现在古老而宁静的嘉定城,老百姓会露出什么样表情?

大约清代咸丰同治时期,乐山地区出现了西方传教士的身影。现存资料显示,西方传教士最初活跃在偏僻乡村。现金口河区吉星乡和永胜乡五池村可能是乐山地区西方传教士最早产生影响的地方,那里很早就有了天主教《圣教经课》的发蒙课本。1842年,峨眉龙池建成了乐山现存最早的天主教堂。1850年,峨眉桂花桥亦建成拆楼坎教堂……

而嘉定府城呢?民国《乐山县志》记载,在同治末(1874)以前,城内尚无西人寓居。法籍天主教丁神父最初在高北门外紫云街购买一家毛姓民宅建成可容纳100人的“公信堂”,其时在1880年。之后,来者渐多,他们先居县街,后来城西白塔街成为他们主要“聚居地”。白塔街位于乐山古城西面玉凤山下,因为山上有白塔,故名。白塔建于宋代,是原嘉定府城的一个“地标”。清代早期王士禛来到乐山,有诗句“红船白塔归去晚,嘉城亦复有西湖”。到19世纪末,这里已成为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医院和洋人居住的集中地。1916年,嘉定福音医院院长谭国梁为扩建仁济医院,想了许多法子,将白塔拆除了。不知为何,却有了生女不生男的“白塔魔咒”的传说。但医院终究于1924年建成。

文焕章到乐山,是在一个特别的时间——1895年。此年,正是“成都教案”“乐山教案”爆发时。他与妻子文萨拉乘船到达乐山码头,早3年到乐山开办诊所的启尔德迎接了他们。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们就不得不沮丧地离开。站在船上,回望嘉定城内教堂、医院等处的火光、浓烟腾空而上。第二年,文焕章夫妇再次来到乐山。此时,教案平息,清政府严令各地赔偿洋人有关损失。文焕章也得到一笔赔偿款。此后,文焕章安家乐山,不仅重新主持开业嘉定印刷厂,还购买了位于白塔街的一块土地,用于修建教堂、药房和学校。学校后来取名进德小学;药房后来改为妇女学校,后更名为进德幼儿园,是为白塔街幼儿园的前身。那时,国人对西医尚有极大误解。文焕章经常与同事去苏稽、水口等集镇地赶场摆摊,宣传西医知识。“红胡子洋人”,是嘉定百姓对他的称呼。

文幼章故居(唐长寿 摄)

1898年,文焕章第二个儿子文幼章(1898—1993)出生于白塔街。文幼章的童年在成都、乐山、仁寿等地愉快度过,直至12岁回国。1926年,结婚后的他重来中国,其后的数十年,他作为“红色传教士”致力于世界和平友好事业,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给予了不少帮助。文幼章的中文说得极好,郭沫若曾评价他“是能把中文讲得与中国人毫无二致仅有的几个外国人之一”。

1947年,文焕章离开中国,自费编辑出版《加拿大远东通讯》,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其后受邀多次访问中国各地。1965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称号,这是中国政府给予外国朋友的最高荣誉。

文焕章对乐山怀有深厚感情,先后多次参观访问。乐山也建立了文幼章故居纪念馆。

1993年11月27日,95岁的文幼章在加拿大去世。遵照他的遗嘱,部分骨灰从加拿大带到乐山撒入大渡河。

文幼章一家在乐山白塔街(图片来源:《三江都市报》)

比文焕章早到乐山的是赫斐秋(1840—1904)。1866年,他受美国美以美会派遣到中国。1887年曾游峨眉山。1895年,因夹江造纸业兴盛,他到乐山开办了嘉定教文馆,即后来的嘉定印刷厂,开四川西式印刷术先河。现存有张印刷厂开业的老照片,照片上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礼仪队伍演奏着诸多西洋乐器。这在当时恐怕是嘉州城内一道有趣的风景。

医学家和语言学家、加拿大人启尔德(1867—1920)于1892年到达乐山,开启了启尔德家族三代人与乐山、四川的“医学情缘”。1895年,他先在嘉定城西瞻峨门旁一租住民居开办诊所,后来参与创建嘉定福音医院,成为首个编写四川方言及科普读物《治病救人》的西方人。当年4月,他和第二任妻子启希贤的儿子启真道在白塔街出生。而启希贤大约是立德夫人的“崇拜者”,积极支持倡导“天足运动”,反对中国女子缠足。因为她们的努力,大约在1895年,乐山成立了首届天足会。启真道长大后一直在父亲创办的医院及华西协和大学当医生、教师,直到1952年受香港大学邀请而离开成都。另外,启真道的长女玛丽·埃莉诺在加拿大放弃了大学教育,而选择在多伦多医学院学习护士专业,1949年作为启尔德家族第三代来到四川从事医疗工作,1951年离开四川。70多年里,祖孙三代为中国西部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华西协合大学理事会主席启尔德

谢道坚也是一位医生传教士,1904年到乐山,生活工作了10年。他参与了嘉定仁济医院的创建,治好了30多位受鸦片毒害的“瘾君子”。在乐山的教堂门口,他收养了一位流浪少年,资助其读书学医。后来这位少年成长为我国首位牙医学博士,他就是黄天启。

谢道坚医师

在乐山生活工作最久的可能要算孔镜明,他于1908年来到乐山直至1942年离开。1917年,滇军进攻乐山,他和一班同仁积极帮助抢救治疗伤员;1927年,四川军阀杨森和刘湘开战,战火延至乐山。他代表城内驻军,坐在箩筐里,挥舞着红十字会旗帜,到刘湘军中议和,避免了炮轰城楼。在乐山的32个春秋里,孔镜明帮助建立嘉定三育小学、三育教堂,建立红十字会乐山县分会、乐山中华三育社,设立义冢、义渡,又建立起汉口以西最好的公共澡堂,为推动乐山地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做出多方努力。

孔镜明与夫人(徐杉 供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民国时期孔镜明夫人家族捐建的三育学校(徐杉 供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20世纪前半叶,尚有建筑设计专家、主持修建嘉定福音医院、教堂等乐山西方建筑的苏继贤,首个将《峨山图说》翻译成英文、将峨眉山介绍给世界的费尔朴,1930年至1939年担任乐山仁济医院院长、首个研究乐山地方病“趴病”的梁正伦,与荣县赵熙有过一段“书缘”的姚守仁,专门研究西方教育对中国影响的白思仁,还有1909年来乐传教的法国传教士、修建铁牛门公信医院的沙修道,1933年首次用光学经纬仪对乐山大佛进行了测量的、美国浸礼会牧师洛弗格林,1939年后在五通桥挂牌行医生、推行西医的乐以篪,等等。此外,恐更有失却姓名的诸多人。

苏继贤

这群人在乐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度假聚居胜地——峨眉山新开寺。1887年,赫斐秋、文焕章、启尔德等人在那里修建了别墅,大概是借鉴了同一时期的庐山“牯岭”做法。他们与峨眉山僧人签订了为期99年的租地合同,修筑了72幢别墅、3个球场、1个游泳池,另外还建有教堂、学校、商店、诊所、邮政所、银行分理处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社区。1916年8月11日,这里举办了一场婚礼。婚礼主持人则为孔镜明,新娘是美国人梅盼实。梅盼实是康有为女儿康同璧的好友。康同璧留学美国曾在梅家住过一段时间,情同姐妹。梅盼实是1906年第一批到嘉定的两个女传教士之一,在四川工作了21年。在乐山,她负责女校事务。1914年1月6—13日的年会上,她被任命总管乐山妇女工作。她的丈夫是一位加拿大人,1913年来四川,工作地在自贡。他们是在峨眉山相识,峨眉仙山“见证”了这一对西方传教士的爱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共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