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16:55:23

【散文】治蜀兴川谱华章
——致敬川峡四路的光辉岁月

作者:司帅帅 来源: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 发布时间:2019-11-05 16:57:51 浏览次数: 【字体:

509c4fa40103407fbc6c4c02a8209069.jpg

治蜀兴川谱华章

——致敬川峡四路的光辉岁月

司帅帅

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期临近,神州大地,庆祝活动正循序开展。70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然而,一个古老的民族为了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在70年艰苦创业的道路上,集聚起惊人的能量奋斗、拼搏、流血流汗,所创造的奇迹、感动与震撼却是其他很多个70年无法比拟的。向这场堪称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光芒与勇气胆识的艰难探索致敬,致敬一个国家坚定前行的步履,纪念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开启交通建设新征程

治蜀兴川,交通先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把四川交通落后根植人心,20世纪50年代初,一部名叫《歌唱二郎山》的歌曲,成为那个年代川藏筑路的真实写照。经过数十年发展,位于雅康高速上的新二郎山隧道,号称“世界特长隧道博物馆”,是我国高海拔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穿越13条断裂带,2018年12月通车。蜀山虽未老,蜀道不再难,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和大巴山区的西成高铁,把成都至西安的距离由20小时缩短为4小时。

回顾1952年7月成渝铁路全线通车,1958年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成功通车,结束了川峡四路“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日子。今年6月成贵铁路四川段开通,结束川南地区没有高铁的历史,长时间担当客运主角的绿皮火车,“让位”于高铁动车。过去是“走不到头”的苦熬,如今是“朝发夕至”的轻快,风驰电掣的列车彰显了国家社会前行的姿态。聚精会神谋大事,全力以赴通蜀道,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连接海外25个城市,将“四川造”货物运往欧洲。如今,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3800列,数量保持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底,全川运营铁路487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  

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四川省破解了“蜀道难”问题,打造出属于四川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通过开辟“空中通道”,地处内陆的四川成为重要的全球中转枢纽,从成都起飞的航班,拥有国际航线116条,年吞吐量5200万人次,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是第3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通过日渐完善的交通体系与开放机制,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朝着着力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奋进。

书写经济富强新篇章

国家富强必须人民富裕。短短数十年,中国百姓从“买不到”到“挑花眼”,从“吃不饱”到“要减肥”,实现了物资供应由匮乏到充盈的历史跨越。中国商品、中国消费者,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17年前的11月11日,中国几经周折加入WTO,如今的“11月11日”,已然是全球品牌与消费者共创的消费狂欢节。商业周刊《福布斯》惊叹“世界上仅有4个国家,美、日、英、德一年的线上销售额能够超过天猫‘双11’一天的销售总额”。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物出艰辛。数十年砥砺奋斗,深刻改变了四川的面貌,四川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得到历史性提升。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47户,居中西部第一。2018年,四川全省GDP从1952年的24.6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4.07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几十元增加到22461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风吹拂,唤醒了川峡四路寂静多年的土地,时光划过,留下一串串载入史册的镜像:

1980年,广汉市向阳镇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揭开当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站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四川儿女向饥饿、贫穷挥手告别,以饱满的激情投身改变自身命运的奋斗。农业改革一马当先,带动着各项改革“万马奔腾”。四川的那一端,也上演着破天荒的传奇。

1982年10月成都市新津县育新良种场门前,刘家以1000元开启了“新希望”创业之路。 改革改变了“刘永好们”的人生轨迹。而这只是川峡四路激荡40年的开始。四川改革工匠们敢于涉险滩、破难题、闯难关、蹚路子、辟新径,张力十足的古蜀文化,如同春笋破土而出。1985年,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凤凰正大合营有限公司在成都成立,敲响了四川迈向开放的鼓点。

数十年来,地处内陆、西南“大山深处”,构建成渝经济圈,看齐大上海,对接长江经济带。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快,走向世界、拥抱全球经济的信心越来越足。2017年8月,四川省通过深交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在全国率先招标发行300亿元地方债。2018年5月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的签约画面,强调了希望川港双方把川港合作打造成城市合作典范的愿景。瞄准“一带一路”战略定位,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将投资兴业的触角进一步向全球拓展,对外交流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迈向科教创新新时代

“现在的孩子每个都漂亮”“现在的孩子都比过去聪明”“现在的孩子每个都多才多艺”…….这是周围人普遍的感叹。

翻开新中国发展史,每一个片段都折射出四川近代发展变迁。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1977年那一个恢复高考的决定、那句“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声“建设教育强国”,串联起教育公平持续推进的故事,高等教育踏进“大众化时代”,四川义务教育步入“全免费时代”。

教育的振兴带来人才的振兴,人才的振兴助力科技的腾飞。1983年4月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合练任务,1990年7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发射场。从“天宫”到“天眼”、从“嫦娥”到“悟空”、从“神舟”到“蛟龙”,中国人凭自己实力“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科技竞争的赛场上,中国从“追赶”向“并跑”发力。新中国发展的数十年里四川多个领域展露出“敢为人先”的特质。各路“川军”雄姿英发,共同绘出令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四川印象”:“重装之都”迅速崛起;“中铁工业园”“西部车城”等铁道产业异军突起;世界第三大洛溪水电站……

四川倡导科技强省兴国发展理念,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应用。大力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氢能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智慧交通生态圈,启动建设5平方公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场……歼20、北斗导航、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数字经济……34万家新经济企业、众多科技前沿领域,显露四川力量新高地。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讲“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地位独特。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工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0.4%,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实现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5年前宜宾市南溪区启动生态绿廊建设工程,不开山,不夺村,不填塘,沿江百米内杜绝商业开发,过去的乱石滩,现在修葺成亲水游骑步道,长江90°大转弯在此划出优美弧线。沿长江而上,在寸土寸金的遂宁市中心,遂宁将超过四成的面积留给生态留白,建成四川最大的环湖湿地公园群,让城市和大自然完美融合,依托湿地,遂宁成为中国第一批城市体验试点城。城即是景,景即是城,一座现代花园城市、景区化城市逐渐显现出婀娜的身姿。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天府新区时,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成都开启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探索新征程。天府新区利用兴隆湖原有地形,构建生态湖泊,提升防洪等级,1.6平方公里的天府公园,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生态的自然驳岸;鹿溪河生态园区,是天府新区南北组团建设的重要走廊,沿河的115公里绿岛与周边精致共同构筑新的生态格局,打造新时代的公园城市……

结束语

70年,弹指一挥间,几代中国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作出的奉献与牺牲,将永载史册、永铭人心,在此向为新中国成立与建设发展期间所有的领导者、推动者、参与者们致敬,致敬祖辈、父辈与我们一起走过的光辉岁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川军儿女紧跟习近平总书记面向未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宣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闻鸡起舞正当时”的状态、“舍我其谁”的担当,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勇担新使命,书写新的辉煌业绩。

(作者单位: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

来源: 国网仁寿县供电公司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