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16:54:04

【散文】锦屏山人家

作者:何万敏 来源:凉山日报社 发布时间:2019-09-18 14:06:46 浏览次数: 【字体:

6ad9a53762024dd29cc7df174f5f06e9.jpg

锦屏山人家

何万敏

阳光下,王仕明略显零乱的头发,没能遮挡额头上早已沁出的汗水。黑色毛衣和蓝色牛仔裤的搭配,显现出这位年轻人的干练,左手不停地拣拾起砖块,右手不停地抹砌砖墙,戴着红色乳胶手套的双手、协调的动作,传递出欢喜却沉稳的心情。

正在修建新房的王仕明,是冕宁县锦屏镇宝元村二组的农民。新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共有三层。顺着楼梯爬上正在砌砖的第三层楼平台,我的感觉面积比想象中的大,或许这是墙没有砌起来、又还没有盖房顶的缘故。

站在这一平台上,可以看到另一旁那个原先居住的老房子,据说建于上世纪60年代,已经陈旧。34岁的王仕明有三个子女,年老的父母和他们一起住,比较局促;眼见村里不少邻居修了新房,他觉得应该改善居住条件。事情就这样做起来。他一边忙着砌墙一边和我聊,没有停下来休歇的意思。他把头探出墙外,朝楼底下的弟弟喊话搅拌混凝土。

弟弟从部队刚转业回来,手脚麻利,是个好帮手。但要修一幢三层楼的房子,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况且还是技术活。一起上阵帮忙的有王仕明的妻子、父亲和姑爷。他们齐心协力,9月农忙之后就开始了修新房这件大事。王仕明估算,“要干到今年四五月份,才差不多干得完。”他的心中,矗立着他自己叫家的房子。

这里是雅砻江峡谷的一段,冕宁县锦屏镇位居雅砻江右岸,锦屏山是它倚靠的屏障;这里其实是高山滑坡体日积月累的硕大的台地,它缓慢地伸展开,山脚下才是绿如彩练的雅砻江。

特殊的地理条件,峡谷两侧耸立的大山可以抵御寒冷,东侧的牦牛山和西侧的锦屏山比肩并列,干热的峡谷又可以堆积起温暖,冬无严寒就成为最大的气候特点。还在冬月,多数地方被寒冷包裹着,这里却一直艳阳当空。土地上最钟情于阳光的油菜花盛开,麦苗固执地向上拔生,润绿色铺满土地;嫩黄的油菜花在青绿的麦苗衬托下,两相随风摇曳,层层波浪起伏,一片生机盎然——春色悄然流淌。只有地埂上的桑树,尚在慢慢酝酿情结,因为剪除了不必要的所有枝条,主干袒露出结节,造型千姿百态。各种果树也默默地蓄势待发,风吹来,抖擞身姿,并期待更暖和的日子如期而至,那时节,杏花、李花、梨花、桃花的缤纷,会将这个峡谷装扮得多彩。

有了温暖的眷顾,早春一月率先到来。

忧心的是高昂的运费,每一分多出去的钱都让人心疼。“红砖从冕宁县城买来,一匹砖买成0.43元,运费还要0.30元,100匹砖光运费就要30元。”仅此一项,王仕明修房买砖的钱超过10万元。

过日子的农民,没有不精打细算的。因为知道钱的来历、知道钱的分量、知道钱的价值。而从使用钱的方面,则大抵看得出主人操持家务的能力,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

事实上,从我简短的采访与观察中,也能看出王仕明并非吝啬之人。比如,为了使新楼房看上去富有现代感,底层进大客厅处的门柱,用的是挑高3.2米的罗马柱,成品柱子毫无例外也是从冕宁县城购得运输而来,一根柱子就花费1000多元。对于西式洋房风格的追求,即使在偏远山中的农村也是一种时髦。那些天在峡谷中找寻拍摄地点我没少四处乱窜,所见新建民居大致相同,多为洋房造型,或气派的罗马门柱,或弧形的落地玻璃窗,或洁白的雕花栏杆。墙面浅色的磁砖,在高原强烈的光线下,煞是引人瞩目,毫无疑问成为土地上最显眼的主角。这已经不是审美的视角范畴,对于告别了土墙青瓦旧房的农民来说,住进新房,住进像电视机里城市人喜欢的别墅那样的新房,才是他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标志。

为此,农民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一般的城里人所难以想象的。

宝元村是锦屏镇的大村,4个组有164户、661人,其中建卡贫困户31户、106人。因其位置紧依锦屏山脚,坡地上山林成片,是锦屏蚕桑主产区,蚕桑树多,核桃、青椒、樱桃也比较多,全村耕地面积960亩,全部是旱地,不像其他村有水田可以种水稻,旱地只能全部种植玉米。收获的玉米用来喂猪,也用来换购大米,粮食解决;,冬月间多数农户杀猪2头,一年的肉食也基本解决了;蔬菜自己种,这样的日常生活像过日子的流水线,多少年来循环往复。

“如果要说到新闻媒体感兴趣的亮点,我也能说上这么几件。”当选村支书刚一年的卢奎松,之前有过3年村主任的工作铺垫,谈起工作不慌不忙,条理清晰。他告诉我,你看那些挣到钱修房子的,大多数都是去打工挣到的钱,光靠在土地上使蛮力还不行。每年全村有160人次外出打工,多数是去工厂或者工地上,把力气花在那儿能挣更多的钱;也不走出四川省,因为农忙时还得要赶回家中务农。

他只比王仕明年轻4岁,几乎是同龄人,感同身受也差不多。眼看着这些年村民们接二连三地修房,他知道这是经济殷实起来的必然结果。但是,建筑材料的奇缺让不少人望而生畏。“除了砂石可以就地取材,去雅砻江边取运以外,水泥、钢筋、红砖等等其他建材,全部都要到县城去拉。”他证实了王仕明所称运费与红砖几乎等价的说法,而且用略带欣慰的口吻说:“这还是2016年从锦屏镇到宝元村3公里水泥硬化修通之后哟。原先,骑摩托车上山来都恼火,汽车逢雨季更是上不来,太泥泞了。”即便如此艰难,卢奎松统计,新修住房的农户们占到三分之一。

锦屏镇下设的9个行政村中,有4个贫困村,宝元村是其中之一,另外3个贫困村是海泉村、金光村、五里村。

在锦屏镇党委书记黄东的工作着力点中,交通一度被放在首位,经年发力,成效明显,出行难得到较大缓解。仅2017年,全镇新修通村入户路70余公里,这一数据当中贫困村占了大半。“路难行,确实是阻挡着发展的一道难题”,锦屏镇刚退休的干部耿金祥并不讳言过往的泥泞与艰难,前两年硬化通村路,他是责任人之一,哪条路他不熟悉,倾注的心血与感情可谓非常急迫。“现在方便多了,是给农民的实惠。但硬化路还是窄。”恰恰是言语的朴实,道出了生活的本真。

副镇长卢富屿2016年6月考调进锦屏镇,此前,他在后山乡工作了19年,是事业人员身份,他参加了全县领导岗位的公开考调。干部到哪里是组织部门的通盘考虑,调他到锦屏他没有抱怨。他清楚记得2011年底随朋友接亲第一次到锦屏的情景:“那时棉沙到锦屏的大桥还没通车,把汽车停放在棉沙,走吊桥过来,然后坐农用车上锦屏。新鲜,也没有注意车窗外的景致。第二天一大早下山时才吓倒了,早晨光线迷雾,下面的江水很大,农用车头是往下冲的,手都抓紧了。”他同样记得,“当时楼房根本没有几幢”,而在他到任时“通村路正在开挖毛路,到处稀烂的”。两相比较,卢富屿再三感慨:“变化真是太大了!”

脱贫攻坚,新村建设,凉山各地农村最大的变化,发生在近些年。

锦屏山脚下的雅砻江,见证了锦屏的发展。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雅砻江,在锦屏山脉这段,舞出一个大大的“Ω”形弯,换句话说,锦屏山的西、北、东三面环绕雅砻江。长达150公里的锦屏大河湾,位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怒江第一湾之后,成为我国第三大河湾。

高耸入云的两山夹峙所形成的雅砻江大峡谷,长99公里,是冕宁县境内最长、最深的峡谷,雅砻江环绕锦屏山湍急奔流,江面海拔最低点1700米,与峡谷两岸高山的相对高差达2000米左右,风光壮丽,不逊于三峡。高山之巅,锦屏镇各乡村之间,天路蜿蜒延伸,拍摄出来的图片上,密集的线条震撼人心。

驾车临进锦屏镇公路边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打造千亩枇杷基地”的大字十分抢眼。30岁的张海波本是锦屏人,这些年在外地做建材生意攒了钱,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引进成都上古农耕公司联手,先试种枇杷,结果后口感、水分、糖分、品质俱佳,定下主意。上古农耕公司背靠省农科院,有技术支撑;镇政府也支持,聘请州农校讲师培训农民1个月,从栽植、嫁接、修枝、整形、施肥,每项技术都教。公司把农民的土地收储起来,按每亩种植60株的标准,1000亩枇杷2018年栽种下去,前三年没有产果,公司向农民支付每亩400元的补贴,相当于种粮食的补贴,农民去栽种枇杷开工钱不亏待,待挂果后按总收入的20%分红,并且以后每年增长5%。

经济林果,既是农业增收的路子,又还关涉乡村旅游。副镇长卢富屿畅想:“三年见效后,那时和申通快递联营网上订购,再让农民开‘农家乐’,枇杷树下养泸宁鸡,美食吸引人,自驾来耍的应该多哟。”

锦屏镇的干部还有想法,茶马古道有金字招牌,最好的保护就是开发。

在78岁的黄宝昌记忆中,“锦屏镇的前身泸宁,马脚店多得很。那时候,群管站就是管马帮的。因为要给骡马供应饲料,所以牲口要上户口。国营的运输队,由有骡马的个体组合而成。”黄宝昌讲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泸宁,他当过食堂事务长、会计和蚕桑站辅导员。现任锦屏镇党委书记黄东是他的儿子。生命就是这般延续,每一代人有不同的际遇和面对。即使耄耋之年,黄宝昌也还去地头劳作;他不抱怨只有微薄的退休金,双手才是有力的支撑。平静如水的心海,平凡人的生活,是与自然最融洽的相处方式。

马帮故事的激情澎湃,更多流淌在年轻人血脉偾张的传奇中。远方的声音传来,是清脆的铜铃悠扬地回荡,是成群结队的马帮行进在静默的大山与密林中,是马帮们在河谷山脚燃起的炊烟还有酥油茶的浓香,是人类为了生存所能激发出的无畏勇气和力量。

王仕明的新房终于大功告成。每天早晨,迎着新鲜的阳光睁开眼睛,他还是习惯要去土地上转一转。

此时,锦屏山上坚硬的岩石也被阳光染红了,雅砻江水依然奔流到它母亲长江的怀抱并归入大海,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凉山日报社)

来源: 凉山日报社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