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16:54:04

【散文】感恩祖国 铸就我的文学人生梦想
——献给祖国母亲70周年华诞

作者:时长日黑 来源:凉山州民族干部学校 发布时间:2019-09-18 09:43:11 浏览次数: 【字体:

9fa96282c62d4eec8c484434bdb114ed.jpg

感恩祖国 铸就我的文学人生梦想

——献给祖国母亲70周年华诞

时长日黑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

祖国母亲一路扶着我、一路伴着我走出大山走向成长。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我,回顾她给我55个春秋的温暖、55个夏冬的情谊,让我对伟大祖国由然滋生出全身心的感动、永怀的感恩。不仅是因为她送我迈进了大学的大门,滋润催放和实现了深山彝寨中一名无知农民子女心中的人生梦想,更为重要的是,在她走过的70年路程中,始终倾情牵挂着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程、每一段发展,让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14个世居民族站了起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今天,从大凉山翻天覆地的发展,从我走过的人生道路上,我清晰地在心中跟随着祖国母亲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展望着新时代祖国母亲前进的伟大光明,聆听时代前进铿锵的凉山足音,还有我的人生新道路。

1983年7月,带着对故土的不舍,怀着对祖国母亲的感恩情怀,我走进了那所那时彝家学子梦寐以求的西南民族学院。在那里,我把心中对家乡对祖国的爱,融进新时期中外优秀文学艺术的海洋里遨游,站在文化山巅上不断求索着彝人千年的梦想,时刻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祖国母亲的山山水水,还有彝山发生的人和事,用母语用汉语创作着发表着一篇篇一首首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体现国家民族不屈精神、彰现祖国母亲变化发展的小说、散文、诗歌,研究着民族独有的风——只有家乡才有的彝族文化和艺术。这是我们伟大祖国56个民族中彝区的山和水、人和事在我心灵中颤抖,精与神在我灵魂中升华的活体动力和源泉。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彝族文学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载体,近几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华各民族的心血情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铸就了祖国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以本民族的表现方式彰现着56个民族不懈奋斗、前仆后继的发展历程,颂场着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1年的累累硕果。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56个民族56朵花56种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5000年文明。1999年10月,我赴昆明参加中国民族文学骏马奖颁奖典礼回到家乡后,有汉族文友专此致信祝贺我,并深情地说:“你创作并获全国民族文学骏马奖的小说集《山魂》,同贾瓦盘加、阿蕾、罗庆春等创作的作品一道,共同组成了中国当代彝族文学的新成就,标志着中国当代彝族文学走向了全国。”我说:“这不仅是彝州族人的骄傲,更是伟大祖国56个民族的骄傲。她彰现着生活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初心与使命。”

心存感动,身怀感恩。

感恩祖国,追求梦想。

肩负着彝乡父老的殷切期望,身怀着浓浓的感恩之心,我不忘初心不停耕耘,牢记使命不断追求,在文学艺术创作和民族文化研究领域,我把家乡的人、家乡的事融进自己的情感,采撷着浓浓螺髻山索玛花的美丽和甜蜜,用真情书写着实现着自己的承诺。55个春秋,是我55年的心路,也是我与新中国55种情谊的链条。55年的人生,祖国关爱着我,让我播种着心中的那个憧憬和那抹诗意。55年我收获的成果,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光荣的岁月,也属于寄托自己心灵的深情歌唱和自身不懈追求文学艺术的执着,我的人生成功无不凝聚着祖国母亲对我那种只有母与子、血与肉才有的永不割舍的情谊。

只有励志才能体现感恩之心,只有担当才能彰现使命之责。我用心中的真诚播种着的那个憧憬和那抹诗意也因为感恩因为使命结出了累累硕果。1999年10月,我的小说集《山魂》获得中国民族文学骏马奖,成为当时全国中职学校唯一获得中国民族文学奖的作品。从那时起,散文集《<荞花魂>—献给我勤劳善良的彝人》,以及中篇小说《山神》《彝寨情殇》等先后获得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优秀创作奖和凉山州山鹰文学艺术奖。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叙说彝族社会变化、彰现民族精神、讴歌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因为有了这些成果,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成为凉山州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只有我自己心中才能领悟到的那种对祖国母亲深情的依恋和由衷的感谢。

我的文学人生道路凝结着我的心,升华着我的情和我的意。一行行字一句句话一段段情在我心中凝固成一只红黄黑相缀的色彩斑斓的鸟儿飞向蓝天、飞向给我光芒给我温暖的金色的太阳。

不懈追求,为梦奋斗。

为实现1999年10月在昆明参加全国民族文学骏马奖颁奖典礼时,时任全国人大农工委副主任伍精华和彝族著名诗人、现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对我说的“昨天是历史,是足迹,重要的是用今天的潜心创作开辟明天辉煌的道路,为家乡为民族发挥你的才智”这句充满热切期望的话,我拿起手中的拙笔不断地涉足在彝族文学艺术、民族文化和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之中。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为民族做点事,为祖国母亲的美丽增片瓦添块砖是我一直以来的一种责任自觉和使命自觉。因而,有时候,当理想愿望与现实生活脱节而遇到难以破解的困惑时,我寝食难安、悲伤不已。然而,在我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景象,家乡勤劳善良的人们的喜乐哀怒、酸甜苦辣,以及当代彝人社会生活中体现的各种新精神、新气息时刻拨动着我那颗不安本分不守墨规的心,变成一种情迷意乱的尤物经常在我的眼前跳跃,诱惑着我的心灵为家乡为祖国大声歌唱。这也是我多年追求探索的初心和使命担当的愿望,也是我55年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坐标。因此,以我自己的全部力量尽我自己所有的情感,力图表现家乡可亲可敬的人们的宽阔胸怀,表达只有家乡父老才有的情真意切,颂扬民族精神的伟大成为我创作的动力和重要源泉,永不枯竭。当一篇篇带着彝族荞香特有的味道,带着浓浓家乡情意的文字变成铅字在读者手中传读时,我终于舒了一口气,似产妇经过剧痛生下新生儿一般,一阵阵轻松和一个个幸福溢满我的全身。

感谢我的民族,感恩我的祖国,奋进我们伟大的新时代。

彝民族是中华56个民族中一个有自己语言文字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民族之一。但是,解放前的彝族地区交通困难难于上青天,信息闭塞难以交流情感,文化经济落后难与兄弟民族对话,特别是彝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切实际的“新拼音”到“文化大革命”时彝族古籍惨遭毁灭性损失的近半个世纪历经坎坷、不断抗争、不断追寻的艰难不堪回首……

1978,简单的4个阿拉伯数字。1978,蕴含着伟大时代历史未来的不朽年华。改革开放,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发展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民族文化春风在彝区吹拂。彝族文化的发展空间也因此更广阔,更具魅力,更具韵味。1987年8月,追寻着彝族文化发展的梦想,怀揣着那颗致力于民族教育发展提升的炙热理想,我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大凉山,回到了肩负培养本族教育文化人才的全国唯一的彝文学校,从事着文化研究、教材编写、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在这里,我激情澎湃,我得心应手。参加编写出版的教材成为彝区学童手中不舍的读物,撰写的研究文章被同行多次引用。当我成为省、国家级科研学术团体成员并成为这些学术团体的重要骨干,还时不时被邀请参加各级学术研讨会时,因自己努力付出而取得收获时的那份欣慰难于言表。

走过55个岁月的人生,豁然回首我30余年的文学人生路,以及曾全身心彰显强烈的时代魂与当代彝民族魂汇集成一股股祖国母亲情贯穿在作品的字里行间的时候,纵然让我在家乡故土情中的喜乐哀怒和酸甜苦辣之形之情汇集成了彝族独有的情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殷殷的祈盼,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祝福着“祖国万岁”。

家国情怀。祖国母亲的浇灌和养育,让我执着地追求着梦想……。 

牢记使命。母亲祖国的恩情永不忘,让我融入到复兴中华梦的洪流中……。

为了梦想,让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让文学伴人生。

为了使命,让我在新时代前进的道路上,在感恩中奋进。

(作者单位:四川省彝文学校、凉山州民族干部学校)

来源: 凉山州民族干部学校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