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16:54:04

【散文】一个人民教师的成长
——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

作者:刘儒德 来源:四川省中江县石垭子小学 发布时间:2019-07-03 15:31:5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个人民教师的成长

——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

刘儒德 

我真幸运,新中国诞生两年后,我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辛苦地养育着我,教我劳动,供我读书。

1965年,我小学毕业时,石垭公社50多个小学毕业生,只有我一个人考入了集凤中学,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妈妈说:“你要给我争一口气,一定要好好读书。”初中班主任刘国华老师说:“石垭就你一个种,你要努力呀!”我记住了妈妈和老师的话,更加刻苦地学习。

可是,只读了一年多书,“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了。我没有卷入其中,而是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耕地、插秧、抬石头砌土埂、两人抬一个能装200多斤的铁桶步行20里路到中江县城去抬氨水……无论再苦再累,我从不叫苦。社员们见我劳动积极、肯学技术又有文化,就选我当生产队会计。从那以后,我白天和社员们一起劳动,休息时就给社员读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讲英雄模范人物。晚上,记账、算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文化大革命”夺走的读书机会夺回来,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那时,生产队有120多人,却只有一百零几亩地,生产的粮油除了卖给国家的、留足种子和饲料外,分给社员的就不多了。我就给队长说,生产队除了种粮油,还要种中药材,要多养猪、牛,要搞好粮食加工,努力发展经济。队长非常支持我的意见,坚持以粮为主,多种经济全面发展。不到两年时间,全队养有二十多头牛,四五十头猪,还办起了粉条、面条加工坊,种了十几亩白芍、丹参、菊花等中药材。猪、牛多了,肥料也就多了,粮、油、中药材都好了。集体经济壮大了,社员的收入也多了。我和社员们是辛苦的,可内心却是高兴的。

1972年春,由于学校教师缺编,教育部门从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中挑选一些人充实教师队伍,我被选上了。从此,我就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被分配到集新四村小学任教。当时的教室是用牛毛毡搭成的,石头课桌凳。我被安排在距学校500米左右的农户王世刚家住下。学校仅有3个年级,2个民办教师,领导叫我教五年级,我欣然接受了工作任务。那时,国家不富裕,教育比较落后,有些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我想得更多的是人民教师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的责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靠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这些人才正是人民教师培养出来的。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我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落实教学各个环节工作,同时也鞭策我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我知道,只有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很快,我用对教育、对学生的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对我的尊敬。

1975年9月,组织上安排我到石垭学校工作,先后到过石垭五村小学、四村小学工作,再到石垭中学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兼任团支部书记、函授辅导员。1980年,学校安排我到隆兴中学,担任集凤区初中毕业班尖子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1981年调入集凤区中心学校,担任初中语文、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工作。那时集凤区中心学校初中部的教师是全区范围内经过严格挑选的最优秀的教师,学生也是经过挑选的优秀学生,各班人数多达七八十个。在这所学校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除教学工作外,我还担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和初中部教导主任。每周六带着儿女步行十几里路回家,星期天下午又赶回学校。那时,每月工资只有40多块钱。我和子女3人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买粮、油、肉、布等都要凭票。工作几年后,才买了一辆自行车。这10年,几乎每年都教初中毕业班,同时还兼任学校很多的其他工作。不少人都休息了,我还在备课、改作业或忙于兼职工作;很多人都还在享受被窝的温暖,而我却已经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做早操、跑步了。这10年,尽管千辛万苦,但也其乐融融。那是因为我每年的教学成绩都是全区第一名,其中1988年还是全县第一名。每当我的不少学生考入中师、中专和重点高中时,我感到无比欣喜。尤其使我感到自豪的是,在党的培养下,我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所以我选择了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1年,党组织安排我到石垭乡担任石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那时,石垭中小学的教学成绩均排在集凤8乡1镇倒数第一,校舍破烂,有些教师不安心工作,不少学生不思进取。我深感责任重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师疾苦,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我担任初中毕业班主科教学工作,带头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各个环节工作。我的教学成绩在集凤区、在中江县均在前列。同时,和全体教师一起抓学风、班风、校风。从1992年起,老师们在工作上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每年的教学成绩持续上升。集新、合兴、石泉、古店、会棚、隆兴等地的学生也涌入石垭学校。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好成绩,得到石垭乡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办学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教师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石垭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1998年9月,为了实现领导班子年轻化,集凤镇党委免去我石垭学校校长职务,调我到集凤中学当教师。当时我担任了初中二年级5个班的地理课教育教学工作,紧接着又安排我教初中毕业班3个班的政治。那年在毕业统考中我班学生获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2011年,我又被调到石垭中学担任初中语文、政治等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时的石垭学校,崭新的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师生厨房傲然挺立,还有标准化的运动场,配齐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我工作轻松、住房宽敞,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有几位教师买了小汽车,我也买了一辆摩托车,无论上班还是回家,既方便又快捷。工作、生活很开心。

2011年,我60岁了,退休回到老家,看见农村水泥路修到了很多农民家门口,还有很多农民修起了楼房,安起了自来水、太阳能,几乎每个人都有了一部移动电话……我在全家人的支持下,也修起了1座一楼一底300平方米的楼房。自己种蔬菜、水果,养猪、鸡、鸭。吃的是环保绿色食物,住房宽敞明亮,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舒心日子。这几年,几乎每年涨退休金,现在的退休金已经是刚参加工作时工资的170多倍了。

改革开放40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富裕了,人民也富裕了;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过上了真正的好日子。祖国是大海,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飞奔的列车,我就是列车上的一颗螺丝钉。我爱我的祖国,我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作者单位:四川省中江县石垭子小学)

来源: 四川省中江县石垭子小学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