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说四川>按类别>报刊图片>详细内容

20200612四川日报图片

来源:2020061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12 11:02:31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11日,广东·四川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西昌召开。 本报记者欧阳杰摄

6月1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四川行活动在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启动。 杨槐本报记者毛漫丁摄

邛崃老南桥横跨南河。这座桥已有180余年历史,全长231.75米,桥面宽9.5米,被称为川南第一桥。

十方堂邛窑考古遗址。

邛崃天台山景区。

邛崃开展了南丝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南丝路马拉松等活动,以节事活动促进市场营销,提升邛崃旅游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邛崃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以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先导区为主线,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这盘“大棋”日益显山露水。

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的背景下,邛崃再出发:以创建为抓手,以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先导区为主线,按照全社会参与、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的思路,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这盘“大棋”日益显山露水。2019年,邛崃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63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97亿元。 雨田 (图片由邛崃市委宣传部提供)

原狮子桥村10社居民破败的房屋。 唐广摄

原狮子桥村10社居民家的卧室上方搭着塑料棚。

最近连绵的雨天让武胜县烈面镇新烈社区的部分居民很心烦。近日,他们通过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川报观察民情热线求助通道和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平台反映,1995年武胜县烈面镇原狮子桥村10社征地后,当地居民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安置,至今还住在原来的老房里。网友反映是否属实?为何被征地25年后,他们却一直未得到妥善安置?6月10日-11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记者实地探访。 本报记者 刘川 何浩源

六月初,金城镇林业部门在居民家中拍到的趋光飞虫。受访者供图

专家表示,采取防治措施后,仍然会有一些飞虫属于正常现象,以蜀柏毒蛾为例,“不可能灭绝它,也没有必要。因为在完整的生物链上,它的幼虫是鸟类过冬的食物。” 本报记者 蒲南溪 寇敏芳

张栻的“履历”金光闪闪: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创办了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作为湖湘学派的关键人物,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学问和思想,被朱熹极为推崇。张栻逝世后不久,就入祀孔庙,是为数不多的、入祀孔庙的四川名人之一。  本报记者 吴梦琳

鲜道·幸福里项目一角。湖边一排浪漫的“帐篷”,游客可在帐篷里边吃火锅边看演出。 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杨隆梅在做直播。 本报记者杨树摄

邹小和用传统手法制作美食。

精致的成都银花丝饰品。省非遗中心供图

杨隆梅公司的竹编产品。

美轮美奂的成都银花丝。 省非遗中心供图

刘绥滨。

杨隆梅公司的竹编大熊猫。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近两年,随着抖音、快手等兴起,一批嗅觉敏锐的非遗传承人纷纷将目光对准这些新兴传播渠道。拍短视频、搞直播、开线上讲座,曾经濒临失传、需要保护拯救的非遗项目,在新的平台上迎来了新的关注,被注入了新的活力。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省非遗传承人也将展开网上集体行动。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清流大书房。本报记者吴梦琳摄

老站书吧。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美术馆、书房、咖啡别院……在成都乡村的青山绿水间,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文化空间开始出现。他们的主人,或是从城市回到农村,或是本土的乡民,打造这样的空间,寄托自己的一种情结,也满足游客和当地人的文化需求。  本报记者 吴梦琳

东绒3交会点,测绘人员的测量日常。受访者供图

5月27日11时,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这是时隔45年后,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站上地球之巅。在举国欢庆这一时刻,珠峰海拔6000米的东绒3交会点,却处于忙碌和焦虑中。国测一大队的测绘人一边盯着直播视频里登顶的画面,一边焦急等着远处珠峰峰顶的云雾散去。  本报记者 边钰

《云端学校的师生们》(中国画) 吴绪经作

吴绪经的人物画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洋溢着生活的诗意。《云端学校的师生们》以现实为题材,通过聚焦凉山“悬崖村”师生这一小切口,彰显脱贫攻坚的意义和人性的温暖。为了使得画面层次丰富而具有表现力,吴绪经运用了水彩画的技法和工笔画的重彩、淡彩等,同时用丰富多变的线条,传导着生命节奏,更流露出画家的内心温情。 (边钰)

在成都的图书馆、书店等处,不时可见亲子阅读的温馨动人场景。本报记者杨树郝飞摄

在成都的图书馆、书店等处,不时可见亲子阅读的温馨动人场景。本报记者杨树郝飞摄

在成都的图书馆、书店等处,不时可见亲子阅读的温馨动人场景。本报记者杨树郝飞摄

在成都的图书馆、书店等处,不时可见亲子阅读的温馨动人场景。本报记者杨树郝飞摄

6月1日,儿童节。在成都各大书店,各种少儿读物都冲上了热销榜单,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将书籍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值此,言几又与喜马拉雅在成都联合发布《2020年亲子阅读趋势报告》,从“阅读收听”的线上线下平台,聚焦亲子阅读,全面解析亲子阅读的消费态势。其中,成都占据亲子图书消费最高的城市榜首。  本报记者 肖姗姗

《三叉戟》剧照。

最近的荧屏上,公安题材有点火。正在江苏卫视播出的《三叉戟》,可谓另辟蹊径,讲述了三个临近退休的老警察,因为好兄弟的意外牺牲,再次集结,重回一线追查破案的故事。剧中,三个老警察在携手破案时,也处处体现出中老年人的危机与困境,被观众点评“太真实”了。此前,饰演“大背头”崔铁军的陈建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其实正是这样的人物设定吸引自己接下这部剧:“人到50多岁,看似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可‘还手’的了,但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怕的,就是要拼,就是要奋斗。”  本报记者 吴梦琳

徐棻 受访者供图

6月8日,成都音乐坊。青春版小剧场川剧《桂英与王魁》分享会吸引众多戏剧爱好者前来与主创交流。这部剧是成都川剧研究院自疫期以来推出的首部小剧场作品,由著名剧作家徐棻任编剧,青年导演张莹执导,梅花奖获得者虞佳领衔主演,多位青年川剧“90后”“00后”加盟,端午节或将首演。  本报记者李婷

来源: 2020061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