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情短视频】巴中09┃第六集 融入中华
【四川地情短视频】巴中09┃第六集 融入中华
(巴中市文广旅局、巴中市委史志办公室供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
巴中市的地情短视频解说词
第六集 融入中华
【主持人口播】米仓古道,起点在陕西省汉中市,终点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经米仓古道可北接关中中原,南达重庆联通长江水道,西至阆中、成都,是中国最早的古道之一。在巫巴山地除了米仓古道,还有巴盐古道、茶马古道等联通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加快了巴人与华夏民族的交流融合、国家统一的步伐。
【解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巫巴山地的局限,一批批巴人走出大山,向生活条件更好、文化更先进的民族迁徙交流,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
巴人与其他民族的迁徙交流通常有两种方式——战争与和平。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蛇巴”就来到了洞庭湖边,被后羿打败后,一部分回迁到汉水流域,一部分留下来成为苗蛮集团(亦称江汉集团)的重要成员。巴人的建国史,就是一部上百个氏族战争兼并史;巴国的兴盛、灭亡史,也是一部巴人与蜀、秦、楚等的战争史。
成语“比翼双飞”就是巴人和平融入华夏的见证。《逸周书•王会篇》记载“周成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方贡献方物,氐、羌以鸾鸟,巴人以比翼鸟”。《华阳国志•巴志》就说重庆以东的巴人,在风俗文化上接近楚人,“江州以东,其人半楚,姿态敦重”。楚的“万舞”源自 “巴渝舞”,楚之屈宋文学汲纳了大量巴文化的口头文学,巫鬼文化在楚地长期风行,盛而不衰。
黄歇(公元前320—前238),战国时期四大著名君子之一,诞生在四川省达州市万倾池。年轻时他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被任命为丞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的封地,成为上海市的开山鼻祖。
【采访】梁忠孝 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战国晚期,既是巴人融入华夏的加速期,也是巴地青铜文化、井盐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彻底融合期,这时的巴文化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解说】巴蜀图语是巴文化的象征。在重庆市巴人博物馆展陈的兵器、乐器、印章、陶器等文物上,大多铸有或刻有虎纹、手心纹、鸟纹、几何纹等图案符号或象形文字,超过200种,或狰狞或活泼,或严谨或生动,或虚拟抽象或细腻入微,充满了原始的古朴美。专家们鉴定这些图语出现在战国早期,是巴人的图腾符合或文字,也是巴文化区别蜀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标志,在秦汉文字统一时没落,遂称为巴蜀图语。
《巴渝舞》是巴人在同猛兽、敌人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武王伐纣时,巴人一手持着蒙着虎皮的板楯,一手拿着虎纹戈矛,像新西兰毛利人跳战舞那样跳起《巴渝舞》,有节奏地划出劈、刺、勾、砍等骇人动作,一股杀伐之气直透苍穹,70万殷师魂飞魄散、临阵倒戈。汉王刘邦攻打天下时,賨人载歌载舞助阵,刘邦称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舞也”,纳入宫廷舞。
巴人善酿酒,酒名巴乡清,醇而清,是酒中上品,而其他地方的酒淡而浊,是“浊酒”“薄酒”。秦巴结盟时相约:“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一钟(310公斤)清酒等于王侯才有的雕龙黄玉一双,其珍贵可想而知。诗人杜甫也称赞巴乡清醇厚,“闻道云安(今云阳)曲米香,才倾一盏便醺人。”
丹砂,水银氧化物,一种重要的祭祀、疗伤、建筑用原料,为巴人在开采盐业资源时的重要发现,战国时涪陵是丹砂的全国主产区,《华阳国志·巴志》说,涪陵郡出丹砂、茶叶……秦始皇陵的100吨水银就来自巴地。
巴清,战国末期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巴清夫家家族数代在枳(涪陵)从事盐、丹砂采炼业,丈夫早逝后,巴清掌管家族企业,提高了冶炼技术,开辟了销售通道,将丹砂运销全国各地。数年后,其家资巨富,开采提炼的工人就在一千人多人,保护开采、运输的私人武装达到上万人。她拨出专款,救助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儿童。她积极主动纳税、贡献水银,资助秦始皇统一全国。她倾尽家资,代替家乡人修筑长城的夫役。巴清死后,秦始皇下令在重庆市涪陵区修建“怀清台”,以示对她的怀念和敬意。“怀清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名人纪念碑。
存活了三千多年的巴方、巴奠(甸)、巴国终从地理版图上消失了,巴人似乎也再难见其踪影了。巴人后裔今天又到哪里去了?
【采访】梁忠孝 陕西理工大学教授:巴国灭亡后,巴人及后裔有的融入了汉民族,有的演变成今天土家族、仡佬族、或部分苗族。
【解说】秦楚灭巴后,部分迁徙到武陵郡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的“虎巴”血统后裔即“五溪蛮”,不甘心国亡家破,揭竿而起,秦昭王派板楯蛮平息了这场动乱,又把“五溪蛮”等巴人贵族和豪强大户迁到咸阳,纳入秦国的编户之中,融入了汉民族,其余的“五溪蛮”发展为今天的土家族。此后的西晋、北宋、元末和明、清时期还曾五次向巴地大移民,加快了土著居民与汉民族之间的同化。
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
李雄,东晋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开国皇帝,賨人后裔。公元301年,李特、李雄率巴氐、賨人等部族流民在绵竹起义,深得民心,所向披靡,迅速攻占了成都,建立了成汉政权,历时47年。成汉是继巴国后巴人再次建立的国家,是巴人最后的辉煌,自此,“巴人”消失在浩浩史海中。
但巴文化却以另外的形式传承下来。“巴渝舞”以灯会、杂耍、戏曲等形式世代相传,今天的翻山铰子、巴中皮影、《薅草锣鼓》、八仙鼓等就有它的遗韵。唐代诗人刘禹锡从“巴渝舞”中创作出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竹枝歌,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并逐渐形成了上海、成都、北京、福建、台湾等竹枝词流派。后来,竹枝词又发展衍生了全国四大情歌之一的巴山情歌。
此外,船工石工等号子和哭嫁、跳丧舞嗜辛辣偏酸的食物、包头巾、穿抄襟衣服、小孩戴虎头帽、头上绾分立的椎髻(羊角辫)等习俗至今在巫巴山地流传。
【主持人口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巴人创造了神秘莫测的巴蜀图语、古朴精巧的巴国铜器、惊心动魄的巴人歌舞、联通古今的米仓古道,孕育了“忠勇信义”的高尚品格,为中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中华文明大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