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集 西道孔子——扬雄(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06 15:45:1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39集

西道孔子——扬雄(上)

­

总图  (1) 总图  (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9集-西道孔子——扬雄(上)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9集-西道孔子——扬雄(上)

在巴蜀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三个高峰,一是汉代、二是宋代、三是近代。而扬雄就是巴蜀文化史上第一个高峰的杰出代表,有“西道孔子”之称。他在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贡献,可谓是一代文化巨人。《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扬雄的故事。

据《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出生在蜀郡成都(今成都市郫都区)。扬雄祖上虽然有人官至太守,但举家迁徙到蜀地时家道已大不如前,家里“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一廛”也就是现在的一百亩。当时的百亩之家,属于典型的小自耕农,粗衣陋室,终年劳碌。《华阳国志》说扬雄“少贫好道,家无担石之储、十金之费,而晏如也”,更直言扬雄的家庭状况不好,可以说是贫穷了。

扬雄小时候有些口吃,所以内向寡言,不善交际,但他酷爱读书。《汉书·扬雄传》记载:“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说明扬雄在博览各种典籍时,不像汉代经生们一样严格按师法、家法理解,而是力求读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博览无所不见”则是说扬雄的学习兴趣广泛,涉及面非常广。读书,给了扬雄广阔的思考空间,这也为他以后在众多领域都有所建树打下了坚实基础;读书,也让扬雄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不愿意削平自己的棱角去讨好世俗获取功名,而是努力去追求一种豁达的境界,不读非圣贤之书,不违心去讨好富贵之人。

在扬雄之前一百余年,就是汉武帝时,成都出了个大才子司马相如,作赋壮丽典雅。扬雄很是钦佩这位家乡先贤,他自己也喜欢辞赋,所以每次作赋都把相如作为榜样模仿。如果把司马相如比作扬雄未曾谋面的老师,那他还有两位真正的老师:小时候,扬雄拜在临邛 (今邛崃市)学者林闾翁孺门下学习了3年。这3年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在语言文字上,他后来精通“古字奇字”、著《方言》,受这3年学习的影响很大。3年后,扬雄15岁时,又拜蜀中大儒郫邑严君平门下,这一学,就是6年。严君平为其系统教授了《周易》《老子》等典籍和自己的哲学思想。严君平对扬雄的影响很大,除了哲学思想观念,还有政治思想。比如他“无为而治”“修身正法”“随时循理”的主张,对扬雄哲学思想的形成、政治观念的构建影响极大。

扬雄的一生,近一半时间都是在成都度过的,他后来也用众多文学作品,为家乡留下了宝贵遗产。   

扬雄的《蜀都赋》是中国历史上众多都邑赋的开山之作。在《蜀都赋》中,扬雄对故乡蜀郡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描写,不仅记录了蜀都的地理方位,同时记载了它东、南、西、北四方的山川河流、少数民族、丰富的矿藏物产。

在《蜀都赋》中,有对成都城的描绘“都门二九,四百余闾。两江珥其市,九桥代其流”;也有对成都发达商业的记录“万物更凑,四时迭代。彼不折货,我罔乏械。财用饶赡,蓄积备具”。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成都就已经是中国西南最繁华的大都市,城市的物产之丰、商业之繁华。

与《蜀都赋》并列的,是《蜀王本纪》。在秦并巴蜀以前,巴蜀地区就已经诞生和发展出了灿烂的文明,令人叹为观止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就是巴蜀文明高度发达的实证。但由于古蜀文化在秦并巴蜀以后逐渐消亡,特别是文字记载的缺失,到了汉代,时人对古蜀历史的了解已是模糊不清。而扬雄却凭借自己在蜀中的行走与游学经历,写出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蜀王本纪》,让古蜀国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王朝的历史得以首次系统化、规范化地呈现于史料之中,尤其是“教民稼穑”“德垂揖让”“凿玉垒山以除水害”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今天研究古蜀历史的重要依据。单从这点来看,扬雄对蜀地文化的传承就已经是功不可没。

《蜀王本纪》也开创了类地方志的先河,为三百年后东晋蜀人常璩撰写《华阳国志》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生于成都、长于成都,扬雄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成都,一定程度上,在汉代,他就是蜀地代言人。

其实要以扬雄的一生为坐标的话,他走出蜀地后,才迎来了人生巅峰。下一期节目,我们就走进扬雄的长安岁月。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9集-西道孔子——扬雄(上)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9集-西道孔子——扬雄(上)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上方二维码”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