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集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下)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32集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下)
总图 (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2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下)
晚明思想家李贽曾说,“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
杨戍仙说的就是杨慎,三位都是四川人,把他与唐代李白、宋代苏轼相提并论,可见对他的推崇。作为一朝才子,杨慎著述等身。但也许是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光芒太盛,以致于世人常常忘记了他的其他成就。今天的《四川历史名人故事》,我们一起了解杨慎的文学才华和学术成就。
《明史》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现存诗约2300首,数量众多,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风格因时因境而变。
杨慎家学渊源深厚,又加上天资聪颖,早早就展露出创作才华。担任翰林院修撰后,他得以饱览群书,并结识众多饱学之士,在优渥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华美的诗歌。如《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这些早期作品“天然无寒俭之气”,注重追求文辞的华美。
谪守边陲后,杨慎远离朝堂争斗,生活在宁静的乡间,使他有时间接近自然,书写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诗歌。比如在《海风行》中,他写大理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贯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波动林沙石走。”
在云南30多年,杨慎晚年创作的思乡、怀归与忧愤之诗较多,比如《宿金沙江》中的:“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中的:“白首遐荒老未还,流波落木惨离颜。”又如他在临终前所作的《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里写到:“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在词作方面,杨慎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词作大气磅礴,意境深远,那首家喻户晓的《临江仙》以其豪迈的笔触、深邃的哲理,成为了千古绝唱。杨慎的词得到后人高度评价,明代诗人周逊在《刻词品序》中称他为“当代词宗”。
和杨慎同时代的学者简绍芳指出,杨氏“凡宇宙名物之广,经史百家之奥,下至稗官小说之微,医卜技能、草木虫鱼之细,靡不究心多识,阐其理,博其趣,而订其讹谬焉。平生著述,四百余种,散佚颇多,学者恨未睹其全也”。清人修撰《明史》时,认为杨慎在诗文之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当代蜀中宿学、已故的王文才先生曾统计明、清以来流传的杨慎著述,共269种。按照我国古代典籍的分类,有经部30种,史部27种,子部52种,集部108种。去除重复者,仍有160种。就内容而言,这些著述涉及文学、史学、经学甚至自然科学,如果再细分,又涵盖音韵学、文艺学、民俗学、方志学、金石学、戏剧戏曲学等,而且每一样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所以与杨慎同为“四川历史名人”的巴蜀全才李调元评价杨慎为“古来著书最富第一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杨慎的著作大部分都是在谪戍云南时完成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学术条件下,杨慎依然勤于著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这缘于其他有强烈的存史与立言的意识。除了编撰了诸多与云南史地、风物相关的著作外,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川巡抚刘大谟发起重修《四川总志》,礼聘已经被流放云南的杨升庵回川编纂《四川总志》中的《艺文志》。杨升庵以家传之书籍与资料为基础,广罗古今图书,只用了28天时间,便完成了总计64卷,收录诗文1873篇,涉及作者631人,共14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全蜀艺文志》。其所收诗文中,有350余篇不见于留传至今的其他文献,全赖此书得以保存下来,这是四川至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杨慎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饱受磨难。仕途的坎坷、环境的险恶,没有使他消极颓废,他始终坚持正道直行、坚守人格风范,或寄情山水以诗词歌赋咏怀言志,或研究经学、方志文献并悉心著述,在文学、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历经沧桑但不改初衷,穷且益坚而著作等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既是杨慎对历史时空变幻发出的感叹,也是他旷达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2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下)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扫描上方二维码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