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集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中)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31集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中)
总图 (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1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中)
如果说成都的一大幸运是迎来杜甫,那云南一大幸运就是迎来杨慎。流放云南期间,杨慎也有消沉的时候,他放浪形骸、借酒消愁、哀叹人生。但他身上始终体现着川人的豁达。消沉之后,他意识到不能了此残生,浪费自己一身才华。《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杨慎是怎样成为教化西南的“杨戍仙”的。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秋天,杨慎被逐出京,第二年正月到达云南。在贬谪之路上,他忍受着尚未痊愈的杖伤,也开始关注由内地进入云南的道路情况。到达云南后,杨慎旋即着手《滇程记》的编著。该书对江陵至永昌沿途的亭驿、地势状况以及他的见闻多有记录。
除了关于交通的《滇程记》外,为解决当地少数民族缺少史籍的问题,杨慎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俗风情、考察河流山川,编撰了诸多与云南史地、风物相关的著作,比如《滇候记》《滇产记》《滇载记》《南诏野史》《云南山川志》《滇南月节词》《滇中集》等。他还受聘参与明嘉靖《云南通志》的编写。这些著作都具有很强的存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成为后人了解古代云南地区的割据政权、云南地区社会状况、少数民族风俗人情的重要参考。
谪居云南之后,杨慎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读书讲学、著书写作上。他在困境中坚持读书治学,同时也很注意与云南地区的士绅、学子交流。在抵达永昌卫后,受到云南巡按郭楠的帮助,杨慎得以在安宁州居住,郭氏更为其修葺书院,用以讲学。之后黔国公沐绍勋、云南巡抚汪文盛、顾应祥等都曾为杨慎提供居所,予以善待,这为杨慎在云南结识士绅、培养人才提供了便利。 杨慎寓滇的30多年间,每到一地,都与当地士人学子有所交游。其中,杨慎与以“杨门七子”为核心的士人群体的交游最为值得关注。
“杨门七子”是张含、杨士云、王廷表、胡廷禄、李元阳、唐锜、吴懋七人的合称,当时有“七子文藻,皆在滇云,一时盛事”的说法。杨慎与他们关系密切,亦师亦友。除了七子外,“滇士从者如云”, 这些门生中,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他们在杨慎门下,以儒家文化为指导,以传道授业和诗文交往为途径,共同推进边疆地区的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杨慎还为云南做了不少实事。嘉靖朝以前,当地教育很不发达,许多州县没有书院庙学。杨慎向几任云南巡抚皆提出兴教重学的建议,大多数被采纳实施。而当官府多征盐牛税、强征无必要的修浚海口之役时,他都站出来陈述利害,最后得以消免。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十一月,被贬云南的杨慎迎来了一场战乱风波。昆明附近的寻甸土司安铨,勾结安定土司凤朝文率军攻打昆明,引起滇中大震。杨慎慨然表示:“此吾效国之日也。”他亲率家仆及步骑百余人前往支援,与守城副使张峨一道,最终将流寇击溃。事后,杨慎写作长诗《恶氛行》记述此事,认为是官府的横征暴敛而导致叛乱发生,他劝告新任云南巡抚欧阳重安抚民众,对被迫参与叛乱者概不追究。欧阳重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稳定了当地局面。
由于杨慎的种种贡献,他在云南的声望很高,人称“杨夫子”,可与孔夫子并列。他被视为“对云南历史文化贡献最大的内地文人”。至今云南还有供奉他的祠堂,四时祭祀无缺。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1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中)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扫描上方二维码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