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集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29 07: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30集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上)

­

总图  (1) 总图  (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0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上)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0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可谓家喻户晓、千古流传。这首词的作者是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的杨慎。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杨慎是最具特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在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史上,杨慎也是2000年蜀学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纵观杨慎一生,其不但以才高学博著称,更以高尚的人格、正直的品性为天下人所崇敬。今天的《四川历史名人故事》就带大家走进杨慎的一生。

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的十一月初六,30岁的翰林院检讨杨廷和喜得长子。这个孩子就是日后被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称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的杨慎。杨慎是四川省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元朝末年,杨氏先祖为避战祸,由湖北入蜀,迁居于此。新都杨氏从第四世杨春起,四代共有1个状元、6个进士、4个举人。其中,杨廷和历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在明武宗正德、世宗嘉靖两朝任内阁首辅有“除难定策”之功。

深受家风熏陶,杨慎自幼就聪敏好学,11 岁作诗便初露才华,14 岁作的《黄叶诗》轰动京华,年逾五旬的内阁辅臣李东阳看了以后称“此非寻常子所能”,不仅对杨慎以“小友”相称,还将其收入门下,亲自指导。

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杨慎回到故乡成都参加乡试,擢《易》魁。第二年春天,杨慎赴京参加会试,其答卷本已得到考试官王鏊、梁储的青睐,被置为首选,但这份答卷却因“失烛”被焚毁,杨慎就这样“被落第”了。3年后,杨慎再次赴考,礼部会试第二,殿试第一,终于拔得头魁,他也是整个明代270余年间四川地区唯一一位状元。

高中状元的杨慎一开始在翰林院参与《武宗实录》的修撰,他禀性刚直,每事必秉笔直书。明世宗嘉靖皇帝继位后,他任经筵讲官。父亲是当朝大官,自己有才华、有学识,又是状元,本该青云直上,但杨慎却因被卷入“大礼议”事件,迎来了人生重大转折。

“大礼议”是明代最著名的政治风波。公元1521年,明武宗死后无嗣,嘉靖帝以外藩亲王入继大统,在如何对待亲生父母的封号等问题上,与群臣发生激烈矛盾。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官员坚守立场,不肯纵容皇帝的任性,还坚决抨击逢迎皇帝的一派。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杨廷和最终被迫致仕归乡。

杨慎继承了父亲的端直不阿,领着群臣撼廷门哭谏,喊出“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的赤胆宣言。结果两遭廷杖,并于1524年被流放到云南永昌卫(今云南省保山市)充军。

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杨慎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被逐出京师直到逝世,再没能回到政治中心施展抱负。嘉靖帝因议礼之事,恶杨氏父子“特甚”,以致杨慎戍边服刑,多次遇大赦而未赦。直到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杨慎66岁时,通过周旋,地方官私容他一家久居泸州。静好日子过了几年,嘉靖三十七年 (公元1558年) 冬天,云南巡抚王昺听信谗言,派遣指挥四人又将杨慎逮还戍所。71 岁的杨慎感叹道,世事今成白首,归心已付东流。第二年,杨慎在云南去世,终年72岁。

“千里有家归未得,可怜长作滇南人”,很多人觉得,堪以大用的状元之才,沦为大半生罪人,抱负难伸。但其实,流放云南的大半辈子,却是杨慎治学成果最丰的时期,下一期节目,我们聊聊杨慎的云南时光。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0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上)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30集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上)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扫描上方二维码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