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集 诗圣杜甫(2)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20集
诗圣杜甫(2)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总图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0集-诗圣杜甫2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继续与您讲述诗圣杜甫的故事。
公元八世纪的长安是世界第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士子、商人甚至成群结队的外国人竞相来到这里,追逐繁华与荣耀。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终于前往长安求仕。初到长安时,杜甫满怀希望的创作了大量的干谒诗,投赠给当权的宰相、将军、驸马以及京兆尹等,诉说自己的志向,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但这些精心撰写诗篇却如同石沉大海,未能激起丝毫涟漪。
公元747年,杜甫迎来了一次入仕的良机。唐玄宗下诏,广开才路,令有一技之长的人来京师应选。然而,这场承载着无数寒门士子青云之志的考试,却不幸沦为了李林甫独揽大权下的阴谋。他深恐那些正直无畏的士子会揭露朝政的阴暗面及自身的过失,于是从郡县选拔阶段便开始横加干涉,直至中央复试更是处处设障。最终,整场考试竟无一人通过,成为了一场空前的闹剧。李林甫还恬不知耻地上表玄宗,诡称:“明君在上,野无遗贤”。
对于杜甫而言,此次科考的失利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击碎了他的仕途梦想,也让他在经济上陷入了困境。自父亲去世后,他便失去了经济支柱,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放下文人的清高,出入于权贵之门陪他们宴游作乐,甚至有时还需上山采药以换取微薄的收入。命运的转机在公元750年的冬天悄然降临。杜甫得知次年唐玄宗将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献上了三篇呕心沥血、精心雕琢的赋文。唐玄宗读过后,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特命宰相对其进行才学考核。那是杜甫在长安城里最为闪耀的时刻,集贤院的学士们环绕四周,而他则端坐中央,骄傲地奋笔疾书。多年后,诗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仍难掩自豪之情,挥笔写下“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的壮丽诗篇。
既然得到了天子的赏识,杜甫的考试自然一帆风顺,他很快便获得了“参列选序”的资格。然而,这一殊荣并未立即转化为实际的官职,直到四年后,朝廷的任命才姗姗来迟。起初,朝廷授予他的官职是河西县县尉,尽管当时生计艰难,但杜甫依然拒绝了这个地位卑微却应酬极多的差事。幸好,唐代灵活的任官制度为杜甫保留了选择的权利。在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决定接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虽然这一职位同样微不足道,但至少能让他留在京城,继续寻找新的机遇。
新官上任不久,杜甫便匆匆离开长安,前往奉先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儿。然而,当他踏入家门时,迎接他的却是家人的哭声——他最小的儿子,竟因饥饿而夭折。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杜甫悲愤交加,挥笔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这首血泪凝结的长诗中,他描绘了酒肉奢靡的豪门、殒命的乞丐、无生计可寻的百姓、远征戍边的士卒,以及自己那被饥饿无情夺去生命的孩子。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公元755年底,就在杜甫草草安葬幼子之时,“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变乱是无数人生活的转折点,杜甫也不例外。在玄宗皇帝从长安仓皇出逃之后,杜甫结束了长安十年的漂泊生涯,带着家人踏上了逃难之路,最后在鄜州的羌村暂时安顿了下来。此时,远在灵武的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肃宗所在地,以图报效国家。然而命运弄人,他在途中不幸落入叛军之手,被困于长安城中。
公元757年正月,刚做了一年大燕皇帝的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叛军的内乱无疑为唐军带来了战略上的转机。随后,唐军连战连捷,肃宗李亨也从灵武迁到了距长安更近的凤翔。杜甫趁叛军防备松懈之时,冒死从金光门逃出了长安奔赴凤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肃宗为危难之际还有这样的忠臣而感动,下诏任命杜甫为左拾遗。左拾遗的品阶虽然不高,但却清贵无比,属于皇帝的近臣。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杜甫就因替友人房琯说情而触怒了龙颜,尽管有人为他求情保住了官职,但皇帝却彻底疏远了他。公元757年年底,官军终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玄宗也作为太上皇从蜀地返回长安。肃宗忌惮玄宗的势力,开始对朝廷进行大换血,杜甫因替房琯说情受了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冒死投奔肃宗到被贬出京,仅仅不过一年时间,不知当杜甫踏出金光门的那一刻,是否会感慨帝王心术令人心寒。
华州的夏日酷热难耐,白昼间蚊蝇纷飞,夜幕降临时更有毒蝎出没,再加上有许多公文积压在案,令杜甫日日烦忧。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勤勤恳恳地处理公务,为剿灭安史叛军出谋划策。这年冬末他回洛阳探亲,归来时恰逢邺城兵败,朝廷大肆抓捕壮丁。杜甫亲身经历了一路的丧乱,写下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这些诗作可谓字字泣血,沉哀入骨,写尽了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与唐朝兵役制度的黑暗。
杜甫还是那个杜甫,依然有着年轻时的理想和忠诚,但大唐却已不是那个大唐了。昔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饥荒遍野、战火连天的凄凉景象。政坛腐败,天子昏聩,忠言难进。作为一个小小的司功参军,杜甫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这动荡时局中的渺小与无力。
公元759年,时年48岁的杜甫,终因对朝廷的失望及战乱饥荒的威胁,辞去了华州的官职,踏上了人生中最为漫长且艰辛的迁徙之旅。
本文参考书目:
《巴蜀史志》
《四川历史名人读本》
《杜甫传》
《唐才子传》
《中国文学史》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0集-诗圣杜甫2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