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集 诗仙李白(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15集
诗仙李白(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总图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15集-诗仙李白1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李白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虽跨越千年而依旧流光溢彩。“诗圣”杜甫盛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杨升庵更是将李白尊为“古今诗圣”。《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就与大家一起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传奇人生。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四川省青莲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由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李白的出身和家族背景,后世流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他的父亲李客是西域富商,因为家乡战乱频发,所以举家迁徙到蜀地以求安宁;另一种说法则指李白与唐朝皇室李唐诸王同源,甚至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远亲。
相传在李白出生前,他的母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有太白金星闪耀着长长的光芒从天上直奔而下,径直闯入了她的肚子里,于是李白的父亲便给他取名为“白”,字“太白”。李白从小就聪慧过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父亲李客是李白的启蒙老师,他会在辛勤耕作的间隙,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识字。李客非常推崇司马相如,因此在李白小时候就让他背诵相如的《子虚赋》。受父亲的影响,李白也一直将赶超司马相如作为自己的目标。十五岁时,李白创作的诗文就得到了当地社会名流的夸赞与推崇。后来他也评价自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意思是说,自己十五岁写的大赋就已经超过了司马相如。
李白生性豪放不羁,相较于严谨刻板的儒家经典,他更倾心于潇洒超逸的道家、方术等百家之学。他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学习剑术和道术,据史料记载他剑术十分高超,是剑圣裴旻的徒弟。李白对自己的剑术很有自信,说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公元718年的春天,年仅十八岁的李白踏上了前往梓州的旅程,他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拜著名学者赵蕤为师。赵蕤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学识渊博,更是纵横家中的佼佼者。他的著作《长短经》不仅在当时备受帝王青睐,也为后世所传颂。尽管赵蕤名声显赫,备受世人敬仰,但他却对做官没什么兴趣,因此多次婉拒了入朝为官的邀请,选择一生隐居山林,远离尘嚣。在赵蕤门下学习期间,李白逐渐被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鲁仲连所吸引,将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而他为自己规划的人生道路,也是要以纵横家的才能辅佐君王,令海内升平、天下大治。当功成名就之时,他希望自己也能够效仿古人功成身退,隐逸于江海之间,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李白的青年时代恰逢开元之治的前期,这一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家正处于鼎盛时期,文化氛围浓厚,崇文之风盛行不衰。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然而,科举选拔的官员在整体官僚体系中所占比例仍然有限。因此,有志于仕途的学子除了参加科举考试外,还需携带自己的诗文作品去拜访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或名士,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赏识与推荐跻身政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李白自然也不例外。
公元720年,年轻的李白去往渝州,拜访刺史李邕以寻求踏入仕途的机会。对于此次出行,李白自信满满,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李邕的赏识,从而顺理成章的步入官场。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如李白想象中那样发展,李邕不仅没有对他的文章表示出赞许,反而因为他狂放不羁的态度而心生不悦,最终拒绝了他的请求。被李邕拒之门外的李白写了一首《上李邕》来抒发自己志向,同时表达对李邕冷落的不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在这首诗中,他把自己比作大鹏,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能力与才华,并回敬李邕说:“孔圣人都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公元721年,著名文士苏颋出任益州长史,李白再次大胆自荐并献上自己的诗作,这一次,他的作品得到了苏颋的大力赞赏。苏颋评价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苏颋的赏识给了李白极大的信心,他决心离开蜀地前往更广阔的世界寻找机会。
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踏上了追求梦想的征途,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本文参考书目:
《巴蜀史志》
《四川历史名人读本》
《李太白集》
《通天之路——李白传》
《唐才子传》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15集-诗仙李白1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