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四川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二)
请点击上方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广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内江人,我是乐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宾人(注:分别代表)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 方言文化传承专题节目——《四川方言》,带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发展历史,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上一期节目中我们说到了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和他所带的博士、硕士们正在采录四川方言语音数据库。这项计划的全称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2015年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启动。目的是收集记录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由于方言散落于全国各地,是覆盖面最广,也是各具特色的声音,如何更好的收集方言并不容易。其实,早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前8年,2007年,周及徐教授就已经开始了四川方言收集采录工作。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少值得记忆的故事:
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用他的“电子声门仪”记录方言语音(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周及徐和他的学生们讲述采录的故事】
方言保护最有效的记录形式,就是用音频、文字保存下来。但是采集的过程并不容易,从发言人的选择,到记录者的素养都有非常严格的条件。
【周及徐讲述条件】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记录与见证,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方言,单靠学术研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周及徐感慨地说,就像大家觉得大熊猫很珍贵,消失了很可惜,其实方言何尝不是这样。客观真实地将四川方言记录下来,让后代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后,仍然能够通过语音、文字资料,感受到天府文化的“根”,这就是他作为语言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及徐(左)到广元朝天区做方言调查(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但是他更希望的是,大家一起来维护和优化方言生态,营造四川方言使用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就是全社会尊重方言,爱护方言,容许在非特定场合自由地使用方言。
流沙河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地道的四川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四川方言,用方言土语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来听听流沙河先生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
流沙河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流沙河:我觉得对方言还是要适当保护。让每个人在小范围内保留一点方言,我就觉得,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保留一点土语 方言。因为我在讲课的时候,我只有用这种方言来表达,我才能够自由自在才能够表达得我认为非常中肯。
流沙河先生一生坚持说四川方言,并且认为需要对四川方言进行保护。方言是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文化活化石,是历史的浓缩。方言又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体现。语言越使用就越有活力,四川各地语言的独特之处,正是每一个地区的语言都各有特色,更加丰富了天府文化的内涵。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时候要保护四川方言的多样性了。
结束语: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往期回顾
……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26集:南充话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27期:广元话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28期:广安话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29期:绵阳话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30期:德阳话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31期:攀枝花话
《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32期:四川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