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大熊猫音频>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1:04

【方志四川•大熊猫音频】方志四川 ‖ 熊猫篇 第24集 第二次大熊猫调查:全国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竟然是青川

发布时间:2019-04-18 10:35:11 浏览次数: 【字体: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第一次大熊猫资源调查到80年代中期的10多年间,大熊猫曾先后两次因主食竹开花枯死遭受劫难。关于大熊猫的这段历史,在很多纪录片中都有相关记载。这使得大熊猫种群数量、分布区域、栖息地和可食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于是根据国家林业部和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1985年2月签署的《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协议,我国在有大熊猫分布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开启了第二次大熊猫资源综合调查。

  调查队由72名中外专家和科技人员组成,包括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的工作人员和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派来的美国、日本专家。调查工作从1985年10月持续到1988年11月,历时三年。调查线路5144公里,涉及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六大山系的49个有大熊猫分布或可能分布的县市,其中四川调查的县有35个,占到七成以上。

  根据第二次资源调查分析,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接近14000平方公里,大熊猫数量1114只。全国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部分山区。其中四川省栖息地面积11655平方公里,大熊猫数量909只,这两个数字分别占到全国的八成以上,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和大熊猫数量都是全国第一。

  调查显示,大熊猫分布的六大山系中,栖息地面积和种群数量最大的是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其次是凉山山系和秦岭山系。大、小相岭的大熊猫栖息地和大熊猫种群都已经很少。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的大熊猫种群在分布上比较集中,有利于种群发展,而凉山山系和秦岭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栖息地被分割现象严重。

  大熊猫分布的六大山系中,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人为干扰以及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形成了相对独立、互不交流的不同种群或亚群。各个种群以所在山系的名称定名,并根据种群特点划分成了5个种群,包括岷山A种群、岷山B种群、邛崃种群、凉山种群和秦岭种群。大相岭、小相岭因为大熊猫栖息地被破坏、分割,形成了互不相连、呈碎片化的四小块,各块中大熊猫数量很少,相互孤立,不能构成单独的种群,也严重影响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大熊猫通婚。对于大熊猫配对通婚难的问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饲养员张浩还告诉我们:“雌性大熊猫一旦发情,它的选择性也很强,它会选择喜欢的来进行配对,就造成有可能这个区域没有它喜欢的,它可能也配不上(对)。然后大熊猫配对之前,有很多只雄性大熊猫会闻着气味过来,它们会有一个打斗、求偶的过程,更增加了雌性大熊猫对雄性大熊猫的挑剔。

  全国5个大熊猫种群中,岷山A种群是第二次调查期间存在的最大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其栖息地面积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39%,大熊猫数量占到全国的近一半。其后依次是邛崃种群、凉山种群、秦岭种群和岷山B种群。

  岷山B种群最小,第二次调查的大熊猫数量只有42只。这一种群的大熊猫栖息地是整个岷山山系连绵不断的大熊猫栖息地遭受破坏后断裂、隔离、孤立出来的一小块。这一种群形成的最关键因素是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岷山A、B种群大熊猫分布相隔最近的点直线距离都至少在10公里以上,还更不要说中间有公路和无林带的阻隔。

  这种情况在几个种群都存在,影响种群大熊猫自由交流的主要因素,就是森林采伐导致的隔离屏障,箭竹开花枯死形成无竹区,农耕地、公路修建、采煤开矿等人为活动的不断加剧,使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干扰,阻隔了大熊猫们的正常交流,大熊猫栖息地质量下降。

  大熊猫平均密度表明大熊猫栖息地占有区内单位面积拥有的大熊猫数量。根据第二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看,全国大熊猫分布区密度最高的是四川省青川县,平均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20只;而在四川,从大熊猫分布小区看,密度最高的是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区域,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3只。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