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大熊猫音频】方志四川 ‖ 熊猫篇 第19集 大熊猫的救护行动
音频: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播: 罗鹏
箭竹死亡,即便人工补种,也得需要十年时间才可能恢复成林。但已经濒临群里性饿死边缘的大熊猫不能空着肚子等十年。因此,一场大熊猫的救亡行动注定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工作。省内的熊猫产区县及时行动,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同时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抢救、保护野生大熊猫。
1983年9月,绵阳地区北川县政府发出通知,加大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力度。在保护区设立观察站和巡逻组,监测大熊猫的活动和竹类的生长变化;严禁砍伐和毁坏竹类,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大力封山育竹,有计划地引种新的箭竹品种,建设好大熊猫的食物基地。
1983年11月,阿坝州汶川县政府发出通知,明确规定,对检举、揭发以安套等手段猎杀大熊猫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包括一定数量的奖金;捡到一个活大熊猫,安全送回者,可给奖金100-200元;发现病、危大熊猫,立即上报送回者奖200-300元;发现病危大熊猫,精心饲养,抢救治疗,转危为安,康复送回者奖400-500元。除了个人,抢救保护大熊猫有功的单位和集体也有一定的奖励。
1986年1月10号,雅安地区(今雅安市)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和地区林业局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的通知》,重点要求加强护林防火,严防发生山火烧伤烧死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切实做好夏秋季节的防洪工作,以免山洪暴发冲走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加强汛期监察,如果发现大熊猫等珍稀动物险情,要及时组织抢救。
救助大熊猫,人人有责,领导也不能例外。成都市1984年10月1号起执行的奖励办法也规定:对发现病饿大熊猫及时报告、安全送到公路边的,或揭发伤害大熊猫的,都有不同金额的物质奖励。同时,成都市政府还规定,要建立健全大熊猫保护责任制,凡是出现伤害大熊猫事件的,除了依法严惩违法者外,其所在单位的负责人要承担领导责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川省这一场几乎打了将近十年的大熊猫救灾救护攻坚战,终于取得了一定成效。
各地严格入山管理,群众承包加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范围,使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资源和全省100多万公顷的大熊猫栖息地和活动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也为大熊猫种群扩散和保持种群的相对稳定创造了条件。
在封山育林、更新复壮、营造混交林和同竹种异龄林等多种技术措施的实施下,省内各灾区县恢复和培育了大熊猫主食竹。
20世纪70到80年代,因发生大面积竹子开花而丧失栖息功能的地区,随着竹资源的逐渐恢复,再次成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到2003年,全省大熊猫栖息地共保存了各类竹子将近120万公顷,覆盖了栖息地近七成的面积,这个竹子的量也占到了全国的75%。这些竹资源生长状况和更新状况都比较好,保证了野外大熊猫的食物来源。
1983年9月到1989年12月,随着大熊猫救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宝兴县蜂桶寨、青川县唐家河、平武县王朗、北川县小寨子沟、天全县喇叭河、卧龙等自然保护区的饲养场及其他各地,共抢救、治疗病饿伤残大熊猫83只,其中成活63只,救活之后收养33只,放归野外30只。1983年到2005年,全省共抢救病饿大熊猫190只,存活148只,其中放归野外86只,收养62只。
1988年,大熊猫由应急抢救逐步转入常规化保护管理,抢救工作仍然继续进行。在2013年,在都江堰也正式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为大熊猫提供更专业全面的救护。
本节目音频内容取材于自《四川省志•大熊猫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稿审核:张兆法
音频制作: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 播: 罗 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