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大熊猫音频】方志四川 ‖ 熊猫篇 第16集 大熊猫的苦难岁月
音频: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播: 罗鹏
有了法律庇护的大熊猫家族想必应该快乐地生活、迅速地繁衍壮大吧。谁曾想,20世纪70年代,野生大熊猫却遭遇了一场大灾荒。
1975年以来,四川平武、青川、北川、南坪、松潘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相继发现较大数量的大熊猫自然死亡。仅仅是甘肃文县的铁楼、上丹2个公社范围内,就发现了14具大熊猫尸体,约占该县大熊猫资源总数的五分之一。
为了摸清大熊猫死亡的情况和原因,农业部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局、甘肃省农林局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所等10家单位23名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队,于1976年4月启动了调查工作。在为期3个月的调查里,联合调查队重点调查了四川省平武、青川、北川、南坪(今九寨沟县)、松潘和甘肃省文县等6个县的大熊猫及栖息条件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从1975年冬至1976年春末,大熊猫自然死亡数量达92只,其中四川58只,甘肃34只。在发现的死亡大熊猫中,收集到的头骨和解剖的尸体共34只,根据牙齿咀嚼面的磨损程度和骨骼化愈合程度分析判断,成年熊猫占到六成。从解剖和化验的17只大熊猫尸体来看,它们的体表都没有外伤或其他动物残害的痕迹,但极度消瘦衰弱,胃肠内空空如也,内脏和系膜没有脂肪积累。这是长期缺乏食物造成的营养不良现象。这些大熊猫真的是饿死的吗?
为了确切判断大熊猫自然死亡的原因,科技人员在死亡严重的地区收集了13只体弱垂危的大熊猫,通过电解质和血常规化验发现,这些大熊猫的钠、钾、氯离子指标和正常大熊猫基本一致,但血糖却偏低10%-20%,说明都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处于极度营养不良的状态。后来对这13只大熊猫进行抢救和一到两个月的综合治疗,给它们补充营养,驱虫、消炎等等,除了有1只死亡外,其它都恢复了健康。
用声音记录历史,用耳朵了解四川,沿着150年来科学发现大熊猫的足迹,共同寻访四川从发现大熊猫到科学保护大熊猫的点滴故事——四川地方志熊猫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大量野生大熊猫饿死的原因。
大熊猫在野外通常以竹子为主要口粮。大熊猫集中分布区的岷山、邛崃山、大凉山、小凉山和秦岭山系,生长着大熊猫喜欢吃的冷箭竹和短锥玉山竹,冷箭竹尤其受大熊猫喜爱。但在1976年的这次调查中发现,冷箭竹开花枯死的面积达95%以上,使大熊猫失去了主要的食物来源,缺吃挨饿。
开花的箭竹(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调查,四川大熊猫大量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造成大熊猫长期缺吃的,营养不良。大熊猫的主食竹开花每隔40到80年都会反复一次,是竹子生长的一个自然规律。其次呢,就是1975年冬天,岷山等6个重点调查县普通降温,最低气温平均比历年下降了0.4摄氏度。气候严寒,对大熊猫来说就是饥寒交迫,有的本来就病弱,有的因为抵抗力降低可能染上疾病而加快死亡。
这场对大熊猫来说堪称灾难的竹子开花,袭卷了6个重点调查县资源总数的七成以上。受灾范围主要分布在岷山山系大熊猫最集中的地区,受灾面积约有5250平方千米,占岷山大熊猫分布区的40%;灾区大熊猫资源数量占6个重点调查县资源总数的76.5%,其数量相当于秦岭和大凉山大熊猫分布区的总和。
开花的箭竹(图片来自网络)
在秦岭地区,以吃巴山木竹为主的大熊猫们也曾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该地区熊猫保护的科研人员何建波就曾实地研究熊猫的食物问题:
“巴山木竹开花之后它会死亡,死亡之后熊猫就会因为食物短缺而死亡,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就发生了大面积的竹林开花,现在在秦岭地区也存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目前呢,我们研究小组想通过改善竹林的结构,是否能够达到延缓竹子开花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竹子开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一般就是60年-100年为一个周期,这个时间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为了尽可能减少大熊猫继续死亡,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和中国科学院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除加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外,对灾区发现的缺食病弱大熊猫及时喂养抢救;严格保护各种存活的箭竹,供销部门不得安排生产和收购。严禁毁林开荒,灾区森工企业必须按照“更新规程”的规定进行采伐;对箭竹已经开花枯死的地区,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人工更新,对正在开花或没有开花的箭竹立即进行抚育管理。 通过抢救保护,四川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根据《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提供的资料,1975年11月至1977年3月,在平武、南坪、青川和松潘4个县,有15只大熊猫得以收养并存活。
来 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稿审核:张兆法
音频制作: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 播: 罗 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