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酒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3-01-20 10:20:11

《舌尖上的四川》第49集:李华伯:从爱国学生到副市长,爱拼才会赢!|川酒24

作者: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0-10 16:40:53 浏览次数:1170 【字体:

请点击此处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相信玩儿过《王者荣耀》的小伙伴对这句荡气回肠的台词都不会陌生,它出自英雄苏烈之口,一个被玩家们称为“王者峡谷中最坚挺的男人!”

 这个角色不仅出身世家望族,而且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在科举中拔得头筹,深得老师赏识,前途无量。然而面对繁花似锦的人生,他却毅然决然投笔从戎,守卫边疆。

 选择苏烈这个角色的玩家,在玩到守卫长城的时候,每当战局惨烈,苏烈就会说出这句台词,鼓励战士们无惧生死、精忠报国,这份傲骨与雄心,让无数青年人热血沸腾!

 在中国的酿酒史上,也有这么一位热血青年,从愣头青到商界奇才,从酿酒大师到泸州首位专管酒业的副市长,他的一生变换了很多的身份,但唯一不变的,就是那股敢闯敢拼、为国为民的热血。

 正因为他,泸州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的36家酒坊合为一体,组建了泸州老窖酒厂的前身,也正是他,在抗美援朝时,向国家捐赠了一架飞机,为抗击外敌做出了表率。这个人,就是中国近代酿酒大师——李华伯

 1904年,李华伯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富裕的酿酒世家,他的家族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开始经营酒坊,后来世代相传,在李华伯祖父和父亲的手里发展壮大,成为泸州当地有名的酒业品牌。

 虽然李华伯出生的时候,李氏家族已经成为泸州地方工商界的名门望族。但是李华伯天生性情飞扬、活泼好动,一开始对接手家族生意并不感兴趣。

 民国13年,也就是1924年, 19岁的李华伯就读于泸县中学。当时恰逢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在泸州川南师范学堂担任校长,领导教育改革。革命思想如星星之火,开始在泸州各所学校之间蔓延。

 李华伯深受恽代英的影响,一腔爱国热情充斥在他年轻的心中,他发动组织川南25所中学,成立了川南学生联合会,自己担任副会长,领导进步学生,组织各种爱国活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两千多名学生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并且号召收回租界,一百多人遭到英国巡捕的逮捕。

 当天下午,上万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界纷纷成立后援会游行抗议, 呼吁打倒帝国主义。热血青年李华伯组织泸县中学、川南师范等学校的学生,在泸州沿江一带设立检查站,抵制洋货,不准外国轮船靠岸,并严禁国人私下搭乘外轮。

1926年,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运送6400桶洋油准备到泸州销售,李华伯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率领“川南学联”的成员焚毁了洋油,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英国政府的不满,当局立马派人追查组织者,李华伯因此被迫辍学避难。

 辍学之后,血气方刚的李华伯并没有就此消沉,他发挥自己敢闯敢拼的精神,开始转变方向,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先后在泸县商会和银行工作,经营管理才能逐渐展现。

 就在这个时候,由于李华伯父亲经营不善、盲目扩张,李氏家族开办的盐业公司经营失败遭遇破产,殃及到了祖传的酒业,李记酒坊变得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李华伯临危受命,接手家族产业,开始着手对祖传的酿酒技艺和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在生产方面,李华伯一方面坚持选用粒大皮薄的上好高粱作为酿酒原料,一方面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控制窖池温度的经验,稳定了产品质量,同时又采用勾兑技术,让酿出来的新酒略微带着一种苹果香味,深受顾客的喜爱。

 在管理方面,李华伯采取人性化手段,直接让酒坊的首席酿酒师参与工艺革新和生产经营,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还每月定期组织工人们到家中聚餐,改善伙食,稳定劳资关系。

 在对外销售方面,李华伯充分利用自己在工商界的影响力,发挥泸州作为物资集散地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往来客商的口碑宣传,将李记酒坊的市场扩大到长江流域沿线的重庆、内江、赤水等地。

正是在他一系列的大胆革新下,濒临破产的李记酒坊恢复生产销售,重新焕发生机。

 尽管接手了家族的酿酒产业,但革命的精神一直在李华伯心中汹涌澎湃,他始终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等待机会报效国家。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酒精作为燃料,成为重要的战备物资,这极大地刺激了白酒的生产,泸州酿酒业也进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

 李华伯开始加大酒坊的生产量,以满足战争需求,支援前线抗战。同时,他四处奔走,号召泸州工商界人士为前线捐款捐物,他的这些行为得到了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赞誉。

 在得知三妹李青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以后,李华伯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掩护她的身份,还为地下党的活动提供地点、食宿和经济支持。

1949年泸州解放,为恢复本地经济,国家大力扶持酒业生产,李华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将自己的酒坊和其他酒坊进行合并,成立了川南第一家公私合营的酒坊。

 他还在《川南日报》上亲自发表文章,呼吁全市工商业者行动起来,增强信心,努力经营,大力促进泸州市工商业的发展。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华伯组织成立了泸州市工商联抗美援朝支委会,捐献出一架当时价值人民币15亿元的飞机,这为物资紧缺的新中国,解了燃眉之急。

 正是因为多年来李华伯为恢复发展泸州酿酒业、振兴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李华伯被选为泸州市副市长,成为泸州建市以来首位专门分管酒业的副市长。

 1954到1969年15年任职期间,李华伯积极建言献策,将泸州各自分散的36家酿酒作坊逐一联合起来,成立“泸州市公私合营曲酒厂”,后来又与地方国营泸州酒厂合并为“泸州市曲酒厂”,1964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省泸州曲酒厂”,也就是今天享誉海内外的浓香鼻祖,泸州老窖酒厂的前身。

 从不畏强权的爱国学生到力挽狂澜的酒业大亨,再到功勋卓越的副市长,李华伯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用一生时间,书写下了对国家民族的一腔赤诚,成就了泸州酒业的一代繁荣。

 从内外交困到步履维艰再到国富民强,回望近代中国的历史,除了李华伯,还有很多酿酒大师,如同战士一般,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用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振兴中华。

 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北大学霸,耗费55载的光阴投入酒业研究,科技救国,在抗战时期解决了我国物资紧缺的难题,又在解放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如今整个四川酒业的繁盛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是谁?他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下一期节目,《舌尖上的四川》,我们将带你走进这位大神的世界。下期节目再见。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川酒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喜马拉雅FM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主播:荣红红 邱 博

审稿:牛 淼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