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剧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1:29

【川剧志音频】《川剧的前世今生》第13集:川剧表演特技之耍烛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08 19:09:14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省志·川剧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川剧表演中借助道具完成的一种表演特技——耍烛火。

耍烛火的技巧通常是在夜深人静、月黑风高的夜晚,与鬼魂 、狐仙、花妖、精怪的出没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用于表现非人类的一些特异功能,同时也用来展现剧中人物心神不定、疑神疑鬼的忐忑心态。表演的时候,演员左手拿一支蜡烛,配合着大锣边击出的“厂浪浪”风声,烛火在瞬间熄灭,紧接着演员以右掌遮风,当手掌离开蜡烛时,烛光就重新亮了起来。耍烛火的运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演员指缝中夹着火柴头,蜡烛熄灭时,烛头还有余烬,在避风时,火柴头借助烛火余烬重新燃起,蜡烛也就重新亮了起来。还有一种是表演的蜡烛由金属铜制成,蜡烛燃烧时亮点下沉则烛火熄灭,亮点上升则蜡烛复燃。控制亮点上升和下沉的则是烛台内安装的弹簧,有了这个装置,演员在表演“耍烛火”时就非常方便轻松了。

“耍烛火”这一表演特技最早出现于川剧《活捉王魁》中。王魁与焦桂英的故事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故事之一,也是中国式“痴心女子负心汉”文化的典型代表。名妓焦桂英搭救了贫病交加的书生王魁,二人在相处中渐生情愫,王魁赶考前他们二人在海神庙起愿盟誓,结为夫妻。不料王魁高中后却入赘了相府,休弃了焦桂英。焦桂英气怒之下,在海神庙自缢而亡。心有不甘的焦桂英在死后化为了厉鬼,在一个深夜来到相府,找王魁复仇,最后将忘恩负义的王魁捉到了阴曹地府。

川剧《活捉王魁》剧照

耍烛火的表演就出现在焦桂英的鬼魂去找王魁复仇的情节中。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焦桂英的鬼魂来到相府,敲响了王魁的房门。王魁听到声响前去开门,却发现外面一个人也没有,他瞬间想起了被自己抛弃的焦桂英,因为心中有鬼,只觉得四周阴风阵阵。心虚之下,他赶紧关上门,返回了自己的房间,此时,焦桂英的鬼魂已飘然进屋,并吹灭了王魁手中的蜡烛。只见饰演王魁的演员,用右手在蜡烛上一晃,刚刚熄灭的蜡烛又亮了起来,于是,焦桂英又一次吹灭了蜡烛,王魁再次遮挡蜡烛,泯灭的烛火竟然再次被点燃。数次明灭的烛火让王魁想起自缢而亡的焦桂英,只觉得是焦桂英的鬼魂来找他索命了,顿时吓得魂飞天外,浑身发软。耍烛火这一表演特技在此处的运用,不仅令剧中的王魁心惊胆战,也让剧外的观众感受到了来自阴曹地府复仇鬼魂的不可抗拒的魔力,世俗凡人难以想象的鬼魂世界在此似乎显露出冰山一角,给观众带来几分恐惧、奇异和神秘感。

《活捉王魁》中“耍烛火”的表演,既展示了川剧演员的表演特技,又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更让观众欣赏到了川剧传统表现手法的妙处。正所谓:“无技不成戏,滥用不是艺”,类似“耍烛火”这样的“小把戏”“小技巧”在川剧舞台上灵活又恰当的使用,可以说是数代川剧艺人对川剧艺术的一大贡献。

《四川省志·川剧志》带您感受川剧的魅力。

本节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感谢“杜建华工作室”杜建华研究员特别指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指导: 杜建华

监制:王 祎

策划:凌 飞

撰稿:杨 睿

主持:葵 葵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