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茶志音频】揭秘千年茶史 寻味蜀韵茶香——川茶志音频第28集:四川茶馆
揭秘千年茶史 寻味蜀韵茶香
——川茶志音频
第28集:四川茶馆
四川茶馆是四川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早在西晋时期,巴蜀地区就已经有了百姓沿街挑卖茶粥的记载,唐代,四川就已经出现了茶馆,现在,茶馆更是遍布四川城乡的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四川茶馆、茶馆文化以及饮茶习俗早已成为了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代相传。《四川川茶志》今天就要跟大家聊一聊四川的茶馆。
四川茶馆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其中尤以成都茶馆最盛,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据清宣统元年统计,成都城内共有516条街道,而登记在册的茶馆即达518家,平均每一条街巷都有一家茶馆,抗日战争时期更增至1000余家。
观音阁老茶馆(图片来源:双流融媒体)
四川茶馆多建在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的街道、拐角、大树旁,总之哪里顾客方便,就在哪里开张。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四川茶馆在建筑和内部陈设方面都不太讲究,或老街古巷青砖瓦屋,或河畔桥头临街旧房,或林间空地弹丸之所,随便摆几张竹木桌椅,挂一面茶幌,就算是个茶馆了,后来发展为矮桌和马夹子,最后才定型为小木方桌和竹靠椅。如今,四川茶馆特别重视内外装潢及设施摆设,努力为顾客营造一种静谧安宁的饮茶氛围。
四川的老茶馆大多有个别致的名字,如“谈天处”“各说阁”“饮涛”“漱泉”等等,茶招也做得颇为讲究,毫不夸张的说,过去的一些四川茶坊业主们,对于“茶招”的重视程度,等同于自己的生命,一个好的茶坊招牌,业主往往要花费毕生经历去培育它、捍卫它,若抽去四川老茶馆这些形形色色的“茶招”,四川的茶文化乃至整个商业文化都会为之失去不少活力与光彩。
南桥茶馆(图片来源: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的老茶馆绝不仅仅是喝茶的地方,它的功能也非常多,它既是普通居民的“会客厅”,社会团体的“联络部”,又是各方信息的集散地,民事纠纷的“调节处”。
旧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天然闭塞,四川人想了解全国形势实在很不容易,因此四川茶馆首先就具备了“传播信息”的作用。四川人进茶馆,不仅为饮茶,也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把自己的新闻告诉别人,又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新闻与信息,于是茶馆就成了四川人“摆龙门阵”的绝佳场所。
过去,有很多的四川人一起床便进茶馆,有的甚至连洗脸刷牙都在茶馆里,然后是品茶、吃早点,接下去便开始边摆龙门阵边喝茶,一盅茶往往可以喝半天,有的人从清晨喝到中午,临走时还会吩咐“么师”:“把茶碗给我搁好,吃罢晌午饭我还来。”
除了传播信息之外,四川的老茶馆还有调解社会纠纷的功能,因此有人叫它“民间法院”。过去四川人遇到一些民事纠纷要解决,首选的方法不是上法院打官司,而是上茶馆“吃讲茶”。一般情况下,吃讲茶的双方都会邀约一帮人来为自己助阵“扎起”,负责仲裁讲茶输赢的角色,被称为“首人”,通常是由当地有势力的保长、乡绅或袍哥大爷来担任。
吃讲茶的双方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就由“首人”来仲裁。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果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至于这个仲裁的结果到底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而每逢茶馆里出现“吃讲茶”的情形,立刻便会围拢了前来看热闹的人群,此时茶倌就是茶馆里最忙碌的人,茶碗一摞摞地抱上来,见坐下来者就泡一碗,手脚之麻利令人叹为观止。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四川老茶馆还是各行各业的聚会场所和交易市场。这样的茶馆里,一般都设有雅座,有茶、有点心,还可以临时叫菜设宴,谈生意十分方便,旧时买官鬻爵,就是在茶馆里讲价钱。至于乡间茶馆,更是生意人经常聚会的地方,比如民国时期,成都安乐寺茶社就是油粮业的聚会及交易场所;闲居茶社则是纱布业的聚会场所;少城公园的“绿阴阁”,平日里是中学教师的聚会之所,寒、暑假期间,便成了待聘教师争夺下期教席的“六腊之战”的战场。
四川的老茶馆还是民间文化宣传与文人活动的场所。据说,有些成都作家写作时就喜欢到茶馆里“闹中取静”,没有茶馆便没有灵感。在近代的一些茶馆里,学生们可以吟诗、作画、谈心,比一般茶馆多了些风雅气氛。在另外一些茶馆里,茶客们还可以观赏到川剧、四川清音、说唱、评书演讲,还有木偶戏、皮影戏等等。
近年来,四川的茶馆还新增了打牌、下棋、读书等节目,内容越来越时髦、新颖,但四川茶馆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却始终没有改变。
本文参考书目:
《四川省志•川茶志》
《四川茶叶史》
《四川制茶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四川川茶志音频》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感谢川藏茶马古道研究学者杨绍淮老师对本节目的特别指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成都广播电视台
文案编辑:杨 睿
录音制作:葵 葵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