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特产>详细内容

86种川产道地药材 为何叫得“响”的不多

作者:刘昳忻 本报记者 袁婧 石小宏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26 20:28:58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医底蕴深厚,名医辈出。从中药材普查看四川药材资源,我省拥有7000多种中药材,居全国之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日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出部署要求。在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上,既有不少亮点,也有不少“拦路石”:中药材资源量多,但叫得响的产品少,中药产业怎么才能呈现出相应的能量和产值?中医服务如何克服城市冷乡村热的问题?川派中医何时能再叫响?传统中医处方如何不再流失……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中药材产区、中医药生产企业、药材市场和医疗机构等,走访商家、药农、中医管理者和中医药专家等,聚焦我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行动举措,推出系列报道“问计四川中医药传承创新”,敬请垂注。

调查  

11月19日、20日,四川先后与贵州、云南签署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为中药资源大省,西南三省联手,引发关注。
  去年,四川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85万亩(含三木药材),产值达276亿元,排名全国第四。对比之下,云南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760万亩、375亿元,差距显而易见。
  正在进行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初步显示,四川中药资源种类达到7290种、常用中药材重点品种312种、道地药材86种,均居全国前列。然而,一个尴尬的现象是:86种川产道地药材,在全国叫得“响”的却不多。原因何在?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刘昳忻 本报记者 袁婧 石小宏

资源丰富拥有四个全国第一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于2011年启动,有望于明年底结束。“拿四川来说,实现183个县(市、区)全覆盖,不仅要将标本采回来,还要建立数据库。”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产业处处长徐涛说,这相当于把我省的中药资源家底摸个透。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副所长方清茂,直接参与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
  方清茂分析认为,四川中药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盆地中央丘陵区、川西北高原、攀西地区以及盆地周围山区,“除了‘川’字打头的药材,四川还盛产附子、麦冬、白芍、姜黄、茯苓、厚朴、虫草等。”
  四川省中药资源优势显著,拥有四个全国第一:中药资源蕴藏量全国第一,常用中药材品种数全国第一,道地药材品种数量全国第一,国家GAP认证数量全国第一。
  “所谓道地药材就是这个地方生产的药材品质最好、药效发挥最好。”在徐涛看来,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不仅在于中药资源种类多,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道地药材。
  丰富的中药资源,尤其是道地药材,也让“无川药不成方”的说法广泛流传。“很多道地药材就是以‘川’字打头。”徐涛一口气列举了不少道地药材——川芎、川贝母、川黄连、川牛膝。不少人认为,四川作为中药资源大省,得益于丰富的地形地貌,从平原到浅丘、从深丘再到高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中药资源。

品种多样独缺成气候的大品种  

然而,一个尴尬的现象是,86种川产道地药材,却没有一个成气候的大品种。
  “我们所说的‘大品种’是指在一二三产业都能发挥出它的价值,而不仅仅作为药材满足治病救人的目的。”徐涛说,以云南文山三七为例,除了本身活血化瘀的作用,还以此开发保健品、日化品,比如大家熟悉的云南白药牙膏。在方清茂看来,从全国范围来看,把大品种做好了的,除了云南三七,还有吉林人参,“光一个品种,产值就是几百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大品种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药材本身的药用价值,在科研做支撑的前提下,充分延长它的产业链,开发诸如保健品、新资源食品、日化用品等高产值、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四川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够。”
  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定如表示,希望由政府集中财力支持有四川特色的大品种开发,例如麦冬、丹参、川芎等。
  实际上,研究开发大品种,四川也并非“按兵不动”。“我们组织开展了包括姜黄在内的16个大品种研究,做了些探索,但效果还不明显。”徐涛说,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医药市场必然向大健康市场过渡,这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方向。

找准痛点龙头企业与深加工是软肋  

“对四川而言,对企业而言,都需要进一步发展特色大品种。”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集团以美洲大蠊的提取物为基础,研发药品、牙膏、漱口水、面膜等多样态的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问题是龙头企业不多,示范带动的效应难以发挥出来。”徐涛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为127户、中成药企业为81户,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微企业,总体而言,规模都不大,全省没有一家中药企业产值超过百亿元。
  相比较而言,总部位于江苏的扬子江药业集团一年的产值就超过四川全省的中医药产值。
  还有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中药材出口4038.23万美元,中成药出口755.5万美元。“这说明我们还是以卖原料为主,后端的深加工做得不够。”方清茂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他粗略估算,四川自身消耗的中药材不到40%,大部分的药材从省内走向了省外乃至出口,“看起来四川中药材出口金额不低,但其中虫草占了很大的比例。”
  打造叫得响的大品种,药材品质同样至关重要。
  有不少川企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四川道地药材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个别品种出现的质量问题更是令人痛心,包括麦冬出现的“膨大剂事件”、川牛膝的“杂交变种”等问题。“我们企业的观点是第一车间在田间。”耿福能说,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不少企业都在道地产区建立了自己的中药材原料基地。
  “我们也鼓励企业到道地产区建设定制药园,以此来提高药材品质。”徐涛说,从药材源头上看,目前仍然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不高、种植以及粗加工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如果不解决也将给中药生产和品牌打造带来很多问题。
  “中药饮片质量优劣与原药材密切相关,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将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进行全面检测,这对药材种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曹定如呼吁,必须加大对药材种植的规划、管理和技术指导,确保优质药材质量,从而为打造叫得响的大品种奠定坚实基础。
对话发展大品种专家开“药方”
  嘉宾:赵军宁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四川省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专家组组长
  记者:四川叫得“响”的道地药材寥寥无几,我省有没有可以发展的大品种?
  赵军宁:我认为某种药材要发展大品种,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它是道地药材;其次可以人工栽培,资源能够得到保障以及可持续利用;再次最好具备药食两性,既可以作为药品,又可以作为食品。综合来看,四川的道地药材包括姜黄、白芷、党参等都有发展为大品种的潜力。
  记者:如何把这些优势的中药材资源发展成大品种?
  赵军宁:据我了解,很多川企也在围绕大品种做文章,比如川产道地药材川芎、姜黄、附子等等。再如,好医生药业以美洲大蠊开发药品、牙膏、面膜等产品。很多人不知道,花椒也是药食两用,作为调味品被很多人熟悉,但它的药用价值还没被充分发掘,也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川中药材发展大品种首先要有好的顶层设计,其次要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开展系统的基础研究、多元的产品研发,真正把产业链做起来,同时还需要川派中医药文化的支撑。此外还要有专业化的龙头企业主导运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记者:四川要从中药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您还有哪些建议?
  赵军宁:我认为,要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首先还是要占领主战场,抓好治疗性药品这一主力军,围绕中药材品种做好二次开发,提高品质和疗效。其次,研发大健康产品、发展大健康产业,从全国来看这也是大的发展趋势。中医药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质保证。未来,应用先进科技例如5G、区块链等来保证药材质量,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前景的领域。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