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
陈毅,原名世俊,字仲弘,笔名曲秋, 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 十三日)出生于乐至县复兴场药师院。5 岁入私塾,9岁随父迁居成都,1915年,先后进入成都工业讲习所、甲种工业学 校学习。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 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法国当局拘捕并押解回国。1922 年,陈毅回到重庆,任《新蜀报》文艺副刊主笔。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因 写文指责四川军阀混战,被刘湘“礼送” 出川。1923年10月,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学生、工人运动。1925年,陈 毅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1926 年,北伐开始后,被派回四川,在万县杨 森部开展兵运工作。万县“九五”惨案发生后,他协助朱德帮助杨森指挥川军还 击英舰,并发动群众声讨英军暴行。同 年秋,陈毅奉派赴合川,以川军第三师组织科长身份作掩护,参与刘伯承等领导 的泸顺起义的准备工作。起义失败后, 他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任中共委员会书记。
1927年,蒋汪合流后,陈毅奉命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当到达南昌时,起义军 已南下,他日夜兼程,终于在抚州赶上起义 部队,任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指导员。起义军南下失败后,陈毅与朱德等整顿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境,立足农村,坚持革 命斗争,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1 月,他与朱德等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 发动了遍及10余县的湘南起义,建立了苏 维埃政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党代表。同年4月,他同朱德率领万余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于井冈山, 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先后任师长、军 委书记、政治部主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参与指挥部队粉碎了敌人多次“清剿” 和“会剿”,为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发展革命武装作出了贡献。1929年初, 陈毅与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6 月,他主持了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前委书记。继后他赴上海参加中共 中央的军事会议,客观地汇报了红四军的 情况,肯定了毛泽东、朱德在红四军的贡献,支持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红军 的行动策略和用无产阶级思想建军的主 张。在周恩来主持下,他代中共中央起草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并带回红四军传 达。回红四军后他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红 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陈毅先 后任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等职,积极发展人民武 装, 参与领导和指挥各次反“围剿”斗争。 其间陈毅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 央执行委员,两次获二等红星奖章, 还曾任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4 年 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陈毅被留在南方,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 府办公室主任, 与项英等一起, 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抗敌斗争,钳制和消 耗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有力地策 应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陈毅根据主力红军转移后敌我力量悬殊, 局势相当严重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张分散游击, 实行战略转变, 但受到“左” 倾路线的干扰。1935 年 2月,遵义会议后,陈毅的正确主张才得以实现。在敌 人的分割与封锁中, 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艰苦卓绝的 3 年游击战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革命战略支撑点和大批 战斗骨干。
抗日战争开始后,陈毅先后在庾县 和赣州同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合作抗日谈判, 并赴湘赣、 皖浙赣等游击区传达中 共中央指示,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他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 中央革 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陈毅坚决执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和独立自主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 方针,率领一支队转战江南,创建茅山抗 日根据地,任江南指挥部指挥,率部在 宁、 沪之间打击日伪军。继又率苏南主
力部队渡江北上, 任苏北指挥部指挥,联 络友军和开明士绅,打击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当国民党顽固派以巨大优势兵 力,分三路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 黄桥镇进攻时,陈毅在此危急关头,通观 全局,审时度势,正确执行毛泽东关于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方针。1940 年7月,陈毅分析 了苏北敌、顽、我斗争势态,确定了“击敌、 联李、孤韩”的斗争策略,并亲赴郭 村,向李明扬、李长江重申抗日主张,释放俘虏, 归还枪支,使苏北二李的杂牌军 和宋子文的陈泰远税警部队,保持中立,致使顽军韩德勤孤军作战。最后新四军 战败反共顽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 范例。黄桥战役的胜利,是陈毅巧妙地把政治、军事紧密结合的结果。中共中 央、中央军委高度评价了陈毅在苏北巩 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成就。1940 年 11 月,陈毅任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与刘少奇统一指挥华中八路军、 新 四军部队。1941 年“皖南事变”后,重建 新四军军部,陈毅任代军长,与刘少奇统率华中部队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军 的夹击中坚持抗战,发展了华中抗日根 据地。1942年春,陈毅代理新四军军分 会书记,继续领导华中军民进行反“扫荡”、 反“清乡”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 派的摩擦进攻。1943 年,他参加了延安 整风。1945 年在中共“七大”会上陈毅 被选为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统率华中、 山东两大战略区部队,抗击向华东解放区进攻的国 民党40 多万正规军。1947年1月,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兼政委,同粟裕、谭震林等创造性地执行 了集中优势兵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方针, 相继组织指挥了宿北、 鲁南、莱芜等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当 蒋介石集中主力对山东实行重点进攻 时,他义指挥了孟良崮战役,一反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用战法,出敌不意全歼 蒋介石的王牌军张灵甫整编 74 师。同年秋,他与粟裕率第六纵队,分路出击, 先入鲁西南,然后挺进豫皖苏,配合刘 (伯承)邓(小平)大军跃进大别山。1947 年9月,陈毅除继任原职外,还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野战军副司令 员,参与组织指挥淮海、 渡江、沪淞战役, 解放了南京、上海、 杭州等地。
建国后,陈毅继续担任华东军区、 第 三野战军司令员,并任上海军管会主任和市长 。指挥部队解放了东南沿海诸岛 屿,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筹建华 东海军、 空军,加强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时领导上海人民自力更生,战 胜国内外敌人的破坏与封锁,迅速恢复 和发展了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在“三反”、 “五反”和 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功中,陈毅排除“左”右干扰,创造 性地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卓越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使上海市革命和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1954年,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 委员会副主席。他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统一战线政策,善于团结各阶层人民,重 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积极促进科学 文教事业的发展。1955 年,陈毅被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中共第七、 八、 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 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 陈毅兼任外交部部长,协助周恩来总理 主持外交工作,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 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 谊。1961年,陈毅率代表团参加和平解 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在会上,他提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五项原则,团 结一切主持正义的各国代表,经过一年多的斗争,终于迫使美国放弃强加于他人的无理要求,签订了老挝独立和中立 的协议。陈毅在外交战线上的才能和功 绩,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威望。
“文化大革命”中,陈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仗义执言,大胆而尖锐地发表了不同意见,一针见血地揭穿林彪、 江青一伙人的野心和罪恶。 他自己处在逆境时,仍竭尽全力,设法保护干部。由于陈毅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 林彪、 江青等人推行的极“左”路线,因而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诬蔑他 是“老右派”、 “二月逆流”的黑干将,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对他进行围攻、批斗 和长期的精神折磨,致使他身心受到极 大摧残,疾病加重,加之在林彪、江青等的干扰下,得不到及时检查和治疗,病情 进一步恶化,于 1972年 1月 6 日在北京 逝世。陈毅在生命垂危时,仍挂念着党和军队的建设。1月 8日,毛泽东亲自 出席了陈毅的追悼大会,周恩来致悼词, 对陈毅一生给予了极高评价。
陈毅擅棋艺,爱体育,尤长于文学, 发表过许多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出版有《陈毅诗词选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