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泽仁

来源:四川省志·人物志 发布时间:2017-12-05 16:3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格桑泽仁,汉名王天华,藏族。巴塘县人,生于1904 年 2月 19 日 (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初四)。其父为巴塘县总保。

赵尔丰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后,1908 年在巴塘创办初等小学,格桑为该校第一期学生,辛亥革命后,格桑转入美国耶稣教会在巴塘办的华西学校。1917 年格桑入云南昆明中学。他精通汉藏文,长于辞令。

1920 年格桑中学毕业回到巴塘,因当地发生抗粮斗争,县长杨某被杀,格桑被怀疑为凶手,被迫逃亡云南、昌都等地。1924 年格桑进入“西康军官学校”。后又转入刘文辉的二十四军政治学校第四期。毕业后任西康屯垦使署宣慰员,二十四军边务处参议。他创办了“西康国民协进会”,写了《边人刍言》一书,提出“藏人治藏”,“边人治边”的理论。

1927年格桑以班禅行辕翻译身份赴南京参加“蒙藏委员会”,并加入国民党。后又升为“蒙藏委员会”委员。曾赴内蒙视察。格桑还以西康省民众代表的身份,到处发表演说鼓吹“康人治康”、“藏人治藏”。他还鼓励藏族青年到内地学习,并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藏族青年励进会”,自任会长。参加该会的也有青海、云南、西藏的上层人士。他还选送了一些西康的藏、汉青年到南京的中央政治学校以及张学良和阎锡山办的军事学校学习,也有选送出国学习的。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格桑的亲信和骨干。

1932 年5月蒋介石亲自接见格桑泽仁,委任他为国民党驻西康的党务特派员,并派大批国民党人员随格桑前往西康组建国民党党部。是年冬格桑绕道昆明回西康,被龙云委为滇西宣慰使,并给他调派一个警卫营,给以武器装备等。格桑回到巴塘后,收缴了刘文辉部四十二团的全部武器。成立了“西康省防军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还建立了巴塘县国民党党部。

1933年3月 9日格桑在巴塘宣布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不久即占领了盐井、稻城、乡城、义敦、德荣、中甸等县。任命新的巴塘县长,以低价收买原土司的土地据为己有。西藏地方政府因担心格桑势力西进,便联合刘文辉部,勾结英帝国主义势力向格桑进攻,一度攻破巴塘。巴塘人民深恐西藏农奴制的残酷黑暗,积极支持格桑抵御入侵。格桑才得以击退了藏军的进攻,但其实力也因此大伤元气。

1933 年夏,刘文辉组织廿四军向巴塘进攻,格桑因无力再作抗争,被迫交出巴塘军政大权,以永远退出巴塘为条件与刘文辉达成妥协。格桑退出巴塘后,以其大笔资金,联络康藏、成渝两地的富商组成康藏贸易公司,以康定为基地,以其弟格桑悦希为总经理,股东有重庆的“正和钱庄”,甘孜的“甲本昌”,西藏的“邦达昌”,“萨都昌”。另外还在川、滇、藏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印度加尔各答、噶伦堡等地也设有办事处,通过印度向西欧发展商贸。抗日战争末期,重庆纺织业的棉纱全靠康藏贸易公司从印度转运来的棉花维持。而公司所获的利润也相当高。

抗战时期,格桑泽仁在云南、西康地区宣传抗战,还积极筹划募集抗日经费,支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格桑曾向国民政府提出实施他多年设想的“开发计划”,即开发西康察隅,修筑中印国际公路,再把滇、康、川、藏四省的公路联通,使西南交通畅行无阻,活跃经济,发展生产,改变藏区的落后面貌。此计划遭到西藏地方当局的坚决反对虽未实现,但却为社会上所重视,他也因此被选为国民政府参政员,还当选为“国大”代表。1946年 6月 5日因肺病不治逝世。

(原载于《四川省志·人物志》)

来源: 四川省志·人物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