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俊
李家俊,万源县固军坝人,生于1902年8月10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七日)。1919年在绥定(今达县)联合中学读书。“五四”运动后积极宣传救国救民真理。1921年5月1日,出版发行《萼山钟》报,抨击时弊,提倡改革。
1922年秋,李家俊赴上海考入同济医学院学习。不久,离校去北京、山东等地从事社会考察。1924年,回乡接办厚坪小学,一面从事教育改革,一面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25年,县知事以“哄闹公堂罪”将李家俊逮捕入狱。1926年春被释出狱。同年秋,去达县,在陈毅指导下与达县、宣汉、万源、巴中、渠县等地进步青年一道,开展革命文艺活动和国民党(左派)工作。1927年初,以国民党万源县党部指导委员身份回县工作,将贪污学费的三区区长杨翟辉扣押、审讯,并令其当众交代,赔偿贪款。1927年3月,李家俊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万源特支成立,任书记。
中共“八七”会议后,王维舟、唐伯壮等回川东,密谋按“八七”会议精神,发动群众,组织武装,“以革命的枪杆子对付反革命的枪杆子”。李家俊闻讯,精神振奋,说:“说干就干,我当先锋!”王、李、唐等决定在李家俊的家乡固军坝举行武装起义。
固军坝在万源、宣汉、城口之间,属大巴山区,为川陕边防督办、军阀刘存厚的防地。李家俊等立即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军阀团阀,并于1929年春成立了武装起义领导小组。4月,宣化、达县、梁平、开县等县农民武装,在王维舟组织下结集于固军坝一带。5月12日晚,李家俊、唐伯壮和王维舟派来的起义副总指挥雷玉书,带领300名农军,歼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1个连,缴枪50余支,随即成立“城(口)万(源)红军”,在城口、宣汉、万源的高山丛林间建立革命根据地。刘存厚得报,派团长廖雨辰代理第三路司令,于7月带领3个团的人马向革命根据地进攻。李家俊以“寓兵于农”、神出鬼没的“飘忽”战术,带领农军发动了两打五爪垭、白羊庙和3次袭击敌后的石塘坝等战斗,迫使廖雨辰退回万源县城。刘存厚的第一次“围剿”破产后,10月下旬令驻宣汉之二师吴建臣团配合廖雨辰,从宣汉、万源两线夹击义军。李家俊带领农军将廖、吴两部各个击破。12月,迫使吴建臣团连夜逃回宣汉。刘存厚的第二次“围剿”又告失败。
此时,中共四川省委得知李家俊在川东起义,派中共江巴县委书记文强化名李哲生,到根据地协助工作,成立了宣、达、城、万四县行动委员会,将城万红军命名为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由李家俊任总指挥,文强为党代表。全军发展到 3 个支队,2000 余人,800 余枪;在城、宣、万三县边境建立 1 个县农会、4 个区农会、20 多个场农会,面积达1,500 多平方公里。1930 年 1 月,支队长吴会治率队去陕西招抚川军侯子俊旅,到陕南后反投靠陕军,给起义军造成巨大损失。李家俊闻讯,立即整顿队伍。为迎击刘存厚进攻,李家俊决定收紧阵地,从固军、白羊等地向城宣万边境的蜂桶、双河、鸡唱等地转移。1930 年 3月,刘存厚从宣汉、万源出兵 5个团,加上各县民团共万人以上,发动第三次“围剿”;并采取步步为营,层层进逼,实行“集村制”、“连坐法”,挂“剿牌”,大开杀戒,仅在厚坪,一个早上即杀 136人,根据地人民遭杀害的在 1000 人以上。此时中共四川省委正遭敌人破坏,省委领导人刘愿庵、李鸣珂等遭杀害,四川省委便调李家俊到省委工作。李家俊几经战斗,无法解围,与王维舟联系后决定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保存力量,以待时机。5月,李家俊去省委,8月参加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工作会议,被选为省行动委员会委员,参加省委军委工作。
1931年春,省委西迁成都,中共川东特委成立,李家俊被任命为川东特委军委书记。7月,中共川东特委撤销,成立中共江巴中心县委,李家俊又被任命为中共江巴中心县委军支书记。在重庆期间,先后去长寿、涪陵、江津、合川、铜梁等川东各地策动武装斗争,并担任过中共忠县中心县委书记。
1931年8月,李家俊谋营救中共江巴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杨伦杰,被敌人发现,四出搜捕。李家俊处于异常艰险环境中,仍坚持工作。10月 26 日,在重庆不幸被捕。29 日,被杀害于重庆罗家湾,年仅 29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