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15:32:58

喻培伦

来源:《四川省志·人物志》 发布时间:2017-03-15 16:2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喻培伦,字云纪,内江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出生于一个著名的糖业商人家庭。

  喻培伦少年时代入私塾,每闻塾师讲到历史上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之际,他总是要追根寻底,感慨时甚至泪声欷歔,不能自禁。他常常在各种公开场合,大胆揭露和嘲讽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并镌石以寄怀,自署“世界恶少年”,以封建统治的叛逆者为荣。他聪明好学,但他厌恶旧学科举,对数理新学很感兴趣,尤对西方传入的机械时钟最为入迷,喜欢探究这些新东西的结构原理,还常常模拟制作。

  1905年秋,19岁的喻培伦偕其弟培棣沿江而下,东渡日本求学。船行至汉口靠岸时,兄弟俩游览江堤,误入租界,喻培伦险被巡捕推入江中。丧权之耻、辱国之恨虽早存喻培伦胸中,但这是他第一次亲受其辱。同年底,喻培伦抵达日本,他先考入警监学校学习,1906年存转入经纬学校,次年初又改入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攻读理科,年底毕业后,仍留在大阪学习化学及摄影技术。喻培伦欲以实业振兴国家,还到日本各地进行调查,计划在国内兴办火柴、缫丝、发电等新式企业。

  喻培伦与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员接触日多,对革命的认识日益深刻。1908年3月,资助其弟培棣回国参加革命党人在云南河口举行的武装起义,由此受革命党影响更深,对革命党人的活动更加关注。河口起义失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入低潮,喻培伦却在这个时候经吴玉章介绍于1908 年夏,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一说 1907 年冬由喻培棣等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喻培伦“锐身以国事自任”,献身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

  1908年,同盟会在国内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迭遭失败后,部分革命党人主张用暗杀手段对付清朝亲贵大臣,喻培论是这种主张的拥护者之一。他认为“暗杀为个人动作,较易举”,而用以进行暗杀的“利器”,“莫便于炸烈药弹”。为了研制炸弹,喻培伦利用自己所长,先在日本一所私立学校潜心研究化学,继于1908年9月,又转入日本千叶医校药科,废寝忘食地钻研炸药学。一次在试制炸弹的过程中,不慎将炸药引爆,喻培伦手眼皆伤,浑身浴血。日本警察闻声赶来时,喻培伦已换去血衣,强忍伤痛,装作药物试验的样子,才幸免被捕。数月后喻培伦伤愈,竟致左手残疾,但他毫不气馁,继续深入钻研。为求得较为安全可靠而又有较大威力的炸药,喻培伦“穷搜各国制炸秘籍……探其所著,典衣购材,殚心虑以验之”,终于取得成功。他将自己的研制方法及经验写成《安全炸药制造法》,广为印发给革命党人,“世至以‘炸弹大王’号之”。

  1909年夏,革命党人获悉两江总督端方调任北洋大臣,将溯长江绕道汉口进京,便决定在汉口将他暗杀。喻培伦被派去执行暗杀任务,因端方临时改变进京路线,计划没有能够实现。同年秋后,喻培伦、黄复生等潜入北京,筹组暗杀机关。由于喻培伦摄影技术高超,他们便在宣武门外琉璃厂开设“守真影像馆”做掩护,准备暗杀行动。最初,他们拟炸庆亲王奕劻,因戒备很严未行,后又准备炸贝勒载洵、载涛二人,也未能得手。最后,他们决定暗杀掌握清廷权柄的摄政王载沣。为了加大炸药威力,喻培伦在骡马市大街“鸿太永铁铺”铸造了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铁西瓜”。

  1910年 4月的一个晚上,他们在什刹海附近摄政王府外不远的甘水桥下埋设这颗巨型炸弹,第二天晚上,他们又去敷设引爆电线,但由于电线长度不足,只好再次改期。第三天晚上,他们守在桥下,“拟续电线,俟其过引燃之,未及毕,以桥畔犬嗥而觉”,他们只好撤离。其后,藏匿在桥下的“铁西瓜”被巡警搜出。事发后,黄复生等被捕入狱,喻培伦因当夜被推赴日本东京重购炸药,得以幸免。1911 年初,同盟会组织广州起义,拟集合各地同盟会会员中最坚决的中坚分子 800 人作为起义的基本队伍一“选锋”(即敢死队),协助制造炸弹。临起义前,他们又将制造炸弹的机关迁到广州城内。由于预定起义日期迫近,喻培伦两昼夜不曾合眼,加紧赶制,广州起义时“所用之炸弹,多出其手制造”。

  起义前夕,革命党人云集广州,清廷已有所察觉,戒备甚严。4月 26 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清军中有一川籍河南巡官向喻培伦报讯说,“四月五日前已有搜索户口之札,旦夕必行。”喻培伦立即转报起义领导人黄兴,提出起义“不特不能改期,且须速发方可自救”的主张。革命党人对此意见不一,有人担心失败,主张停止行动,退出广州。喻培伦在阐述了不可中道而废的道理后,说“举义诚知必死,然死国义也,吾人不肯死,谁肯死者? 国事将不可挽矣!”当时,有人劝喻培伦说,“‘公一臂废,何苦自送?’培伦奋曰:‘诸公具四体,不如吾偏枯人也。’”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革命党人,起义领导人黄兴当即决定第二天举行起义。

  1911年4月 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爆发,喻培伦等敢死队员臂缠白巾,足登黑面胶鞋,手持枪械,腰挂炸弹,怀着必死的决心,直扑两广总督署。他们攻入督署,总督张鸣岐已经逃出衙门,不知去向。攻下督署后,喻培伦率数十人转攻督练公所。他分析战斗形势,认为要想攻占督练公所,必须首先击溃观音山所驻的清军巡兵。进攻观音山巡兵的战斗打响了,喻培伦携弹冲向敌营,他身上背着大捆的炸弹,“越墙升屋,较诸人尤劲。”激战中,喻培伦身上多处负伤,但仍然“一人当先,抛掷炸弹,防勇为之披靡”。由于清军人多,众寡悬殊,喻培伦率部久攻观音山不下,遂转入城中巷战。他们在高阳里口与大队清军巡防营遭遇,被迫退到一米店中,用米袋筑成防卫工事,与清军激战。数小时中,喻培伦等“十余人力御巡防营四百余人,毙敌近百数,巡防营畏势不敢复来,始放火烧店而去。”喻培伦奋力向外突围时,却因弹尽伤发,力竭被俘。在敌人审讯中,喻培伦“述其炸弹之精及革命宗旨,对问官曰:‘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临刑时,喻培伦大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5月 1日喻培伦在广州遇害,年仅 25 岁。喻培伦与其他同难革命党人共72 人,丛葬于广州城东黄花岗,世人称之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喻培伦为大将军。并指令在他的家乡修建“喻大将军祠”,供后人瞻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又在内江市建成“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


来源: 《四川省志·人物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