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23:57:12

改革先锋:王永民 尼玛顿珠 戴明盟

作者:盖博铭 张宸 索朗德吉 张文杰 朱晋荣 吴登峰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9-01-01 15:01:00 浏览次数: 【字体:

王永民:推动汉字信息化的“当代毕昇”

王永民在专家审议会上介绍“五笔数码”技术(新华社记者 王呈选 摄)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出现这样一项技术,只用“字母键盘”就可准确高效地输入成千上万个汉字。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叫王永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这位“当代毕昇”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进入信息化时代,记录、传播甚至是分析信息,逐渐被“字母键盘”取代,但博大精深的汉字与字母输入方法难以兼容,使我国信息处理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此,王永民创立了“形码设计三原理及数学模型”和“汉字字根周期表”,并据此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成为在世界上占主要地位的汉字输入法,开辟了计算机时代汉字应用的新纪元。

  1983年春节前,王永民完成了使用英文原装键盘36键汉字编码方案的上机试验。很快,他获悉,台湾已经有了更先进的26键“仓颉码”输入方案,他的方案白费了功夫。

  王永民没有气馁,更没放弃。在寒冬的小旅馆里,经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一种叫“末笔字型识别码”的奇妙方法:把36键方案升级为25键方案,完成了世界上汉字输入技术的“登顶一跳”。

  多年来,一个个中国专家学者为实现汉字信息化付出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支秉彝发明了我国第一个用26个英文字母键“形音结合”地为汉字编取代码的技术方案;北京大学教授王竹溪选取了56个新部首,把成千上万个汉字“拆解”成“新部首”的序列……王永民,则成为“王码五笔字型”的代表人物。

  王永民表示,“洋键盘”上的螺丝钉一个都不动,装上软件,就变成中国人高效实用的汉字“盲打”键盘,这是中国人为了文化传承勇于创新奋斗的结果。

  年过7旬的王永民还将继续创新“王码五笔字型”,将用趣味动漫的方式标识键位,届时,人们无需生背字根和拆解汉字,便可学会五笔字型输入法,使得“形码”更容易普及,更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

(盖博铭)



尼玛顿珠:西藏牧区改革的“排头兵”


2018年12月22日,尼玛顿珠在拉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张宸 摄)

 “牧业改革3年,群众收入翻番,全村整体脱贫。”说到村里的变化,54岁的尼玛顿珠脸上挂着笑意。

  尼玛顿珠是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党支部书记。从小在村里长大的他,对过去的苦日子记忆犹新:村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差,日复一日靠放牧维持生计。

  在上级部门帮助下,2015年底,尼玛顿珠与村民商议确定了牧业改革方案:成立合作社,根据草场载畜量确定牲畜总数量,统一安排劳动力生产,从放牧中解脱出来的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改革后,抢古村引入了产毛量和产奶量更高的牛羊品种,牲畜出栏数量和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为解决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合作社统一收购村内的酥油、奶渣、酸奶、羊毛等畜产品,安排有文化的人与县里公司对接统一销售。

  改革后,许多村民从牧场中解放了出来,尼玛顿珠组织村内的富余劳动力组建了施工队,办起了农机修理厂、茶馆和商店,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2017年,合作社收入近38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1.5万元,全村脱贫。

  为让群众就业渠道更广,尼玛顿珠鼓励村里的年轻人学习使用挖掘机等设备。村民那玛到内地学习,回来后不仅熟练掌握了常用机械,还带了几个徒弟,村民掌握技能后,致富热情越来越高。

  考虑到教育是从根本上斩断贫困的重要手段,尼玛顿珠和村民们商议,拿出一定的收入给学生分红,鼓励群众将孩子送到学校,目前村内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此外,村内的孤寡老人和无劳动力者,每年也都能享受到一定分红,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我们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尼玛顿珠深有感触,“以前村民出去只能走土路,现在油路修到了家门口;以前年轻人想学技术没门路,现在政府出钱帮助培训技能。这是我们改革能成功的基础。”

  “作为书记,我有责任带领大家富起来。”尼玛顿珠说。

(张宸 索朗德吉)


戴明盟: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


2015年9月22日,戴明盟在塔台上指挥飞行训练(新华社发)

“成为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是我今生最大的荣耀。走向深蓝大洋,是我毕生的梦想。”戴明盟说。

  2006年9月,海军开始选拔首批航母舰载战斗机试飞员。戴明盟作为海军最先改装三代机的飞行员,进入选拔小组的视线。

  “试飞舰载战斗机,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是人民海军的使命召唤。”戴明盟说。

  6年的试验试飞过程中,戴明盟第一个执行极限偏心偏航阻拦试验,第一个执行飞行阻拦着陆试验,第一个滑跃起飞,第一个寻舰绕舰、触舰复飞,完成科研试飞400多架次,进近飞行2000多架次,绕舰飞行100多架次。

  几千次的训练,只为那一次的飞翔。

  2012年11月23日,渤海湾雪霁初晴。一架黄色涂装、编号为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在海军某机场蓄势待发,轰鸣声响彻云霄。

  戴明盟第一个驾机升空,向渤海湾某海域的辽宁舰飞去。

  绕舰转弯,放起落架,放下尾钩,戴明盟娴熟地操纵着战机,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瞄准甲板跑道……9时08分,随着“嘭”的一声,战机尾钩牢牢地挂住了阻拦索,稳稳地停在了辽宁舰甲板上。

  戴明盟用一道完美的弧线,划出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

  随着航母事业的深入发展,戴明盟认识到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迫在眉睫。

  为尽快探索形成一套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模式,从理论改装到模拟飞行,从制定组训流程到编写训练大纲,无数个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戴明盟带领团队一点点向前摸索。

  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就先后完成了飞行员编队、低空等课目训练、飞机改装、歼-15特技等课目,大大缩短了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训练周期。

  “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他们将从我们这一代飞行员手中接过接力棒,把中国舰载飞行事业推向新的巅峰!”戴明盟信心满满。

  (张文杰 朱晋荣 吴登峰)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2月28日)


作者:盖博铭 张宸  索朗德吉 张文杰 朱晋荣 吴登峰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