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23:57:12

改革先锋:王选 王伯祥

作者:魏梦佳 张志龙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2月23、24日) 发布时间:2018-12-26 09:58:00 浏览次数: 【字体:

王选:高科技应

“顶天立地”

 距北京大学西门不远的北大档案馆,曾是“748工程”会战组所在地。1979年7月,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曾带领科研团队,在这里日夜奋战,终于用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了第一张完美的报纸样张。

1994年,王选与妻子陈堃銶一起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排版胶片(新华社 发)

“高科技应做到‘顶天立地’。”这是王选一生奋斗的信条。“顶天”即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即把技术商品化,并大量推广、应用,而“顶天”是为了更好地“立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版业仍是铅字排版和印刷。为改变落后状况,1974年,我国设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正在北大任助教的王选看到了巨大可能,他通过分析比较,决定跨过当时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究世界尚无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历经艰难,1979年,我国首个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成功。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夫人陈堃銶介绍,原理性样机做出后,有人劝王选,不要做下去了。“但王选说,应用性研究如不做成商品,对社会就没有价值,所以他一直极力将成果转化为商品,和产业相结合。”

 在艰苦研制条件下,王选团队不仅攻克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复原输出的世界性难题,还在20多年间持续创新,与多个协作单位联合攻关,紧跟市场需求,先后研制出八代汉字激光照排产品,使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至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使用了王选团队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我国书刊平均出版周期从300多天缩短到100天左右。

 王选院士逝世的12年后,他曾带领的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在跨媒体智能识别技术等多方面取得系列新成果,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正集团也成为中国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之一。

 “王选精神在传承。”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郭宗明说,“他提出的‘顶天立地’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发展之路。”

(魏梦佳)

王伯祥:山东寿光

蔬菜产业的推动者


 如今,人们坐火车或是驱车路过山东寿光时,都会被成片的蔬菜大棚所震撼。

 不少人说,寿光今天的发展成就,和王伯祥的蔬菜产业推广密切相关。

 王伯祥(右)在寿光菜农种植的蔬菜大棚调研(新华社 发)

 1986年,王伯祥上任寿光县委书记时,当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百姓手头还是很紧。“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老百姓没钱,咱得想办法。”王伯祥说。

 1988年腊月,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给王伯祥捎来顶花带刺的鲜黄瓜,说东北有人会种“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种蔬菜一年就能成万元户。”王伯祥决定先试点,共产党员先上。但建大棚要砍20多亩青玉米,当时的观念还是“以粮为纲”,“杀青”责任谁来负?

 “损失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王伯祥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不久,17个黄瓜大棚获得成功,涌现首批种菜万元户。

 三元朱村能搞,其他地方也可以搞。1990年,王伯祥主持在全县推广了5000多个蔬菜大棚,均大获成功。农民纷纷效仿,还推广到全国各地。

 往事历历在目。“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有了成果,普遍推开的时候,心情激动也高兴。”已经75岁的王伯祥回忆,当时他和两个副县长一起抓蔬菜产业。

 菜种出来了,销路也要做好,得有市场。

 “老百姓自发形成了个马路市场,卖给胜利油田的工人等,但占道严重,有时一堵两三个小时。”王伯祥说。

 调研后,王伯祥在当时的寿光镇九巷村划出一块地,专门给菜农交易,随后逐步扩大。多年以后,交易点搬到了现在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

 凌晨两三点,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已是车水马龙。这个“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市场每年蔬菜交易量40多亿公斤。

 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张茂海说,如今寿光已有十几万个蔬菜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0多万亩。蔬菜育种科研、农业设施及服务、农业前沿科技等领跑全国。

 在任5年多,王伯祥除推动蔬菜产业化外,还选用能人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并组织寿光北部大开发,使其变成全县的“粮仓”和“银山”。

 王伯祥离任20多年了,至今仍被当地老百姓挂念。

(张志龙)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王伯祥亲切握手(图片来源:新华网)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2月23、24日)


作者:魏梦佳  张志龙


来源: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23、24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