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税西恒:川渝第一座水电站创建者‖胡平原

作者:胡平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14 20:39:39 浏览次数: 【字体:

税西恒

川渝第一座水电站创建者

胡平原

税西恒(1889—1980),名绍圣,四川省泸州市凤仪乡人,1889年2月17日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他不仅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救国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而且还是九三学社的发起领导人之一,是中国杰出的水电工程专家、川渝地区第一座水电站的创建者。

艰苦奋斗,为泸州人民带来光明

1909年初,税西恒经李石曾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入会后,他立即参加了津京同盟暗杀组刺杀摄政王的行动。1911年,考上公费赴德留学,主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5年内,不仅学完了本专业全部课程,而且选修了水利、建筑、采矿等多门学科。

1917年,税西恒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德国国家工程师资格,进入德国西门子电力公司任设计工程师。不久,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回到四川,致力于实业建设。出于对祖国、对民族真诚的热爱,税西恒很早就从中国共产党人中找到自己的知音。早些年,税西恒与当时的川南师范学校校长恽代英有过联系,并受到恽代英进步思想的影响,税西恒从德国留学归来之后,立志兴办实业,建设祖国。但这时他注意到,兴办实业首先需要解决动力问题。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于是他把工作重点放在水电开发上。当时朱德担任滇军旅长驻防在泸县,税西恒曾为该部义务修理军械,他与朱德两人情投意合,交往甚密。朱德对他创建济和水力发电站的大胆想法倍加赞赏。

税西恒塑像

1921年,川军第二军第九师师长兼川南道尹杨森在泸州提出建设“新川南”的口号,开始推行新政,兴办实业,整饬市政,改善教育。此时,税西恒受聘为道尹公署建设科长(这时他已是成都兵工厂总工程师、四川工业学校教授)。上任开始,税西恒就筹建惠工机械厂,地址选在茜草坝。为解决工厂动力问题,税西恒和表兄彭玉富(曾留学日本,学电机专业)共同设计利用地处泸州城外里仁乡龙溪河的洞窝瀑布,筹建泸州济和水力发电厂。

在旧中国,战乱频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要兴办实业谈何容易。工厂开建不久,杨森败走,黔军入川,抢走了惠工机械厂的部分设备和钢材,掠走了工程师杨作藩。机械厂被迫停办,济和水力发电厂随之停办。当时,电厂向德国订购的发电设备正待付款启运,德国提出:如不履行合同,则设备不能运走,预付定金不退还。税西恒希望通过继任道尹张英出面,同县商会协商,把电厂由官办改为商办,所发电力供县城照明和发展地方工业之用。他约集泸县知名人士梁荣成(商会会长)、陈权云、曾俊臣、孙焕云、杨选林等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筹集民间资金,以供建设电站之用。他出任董事长兼工程负责人。开始资金筹集困难重重,一些人不相信水力发电能够成功,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你税西恒出多少股,我们就出多少股。在这种情况下,税西恒不顾兄嫂弟媳等家人反对,说服祖母,变卖了部分祖业,筹集了2500元入股,并且当众表示,建站期间,自己只吃伙食,不拿工资。他的行动,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公司不久筹到12万元资金,付清了欠款,发电设备得以启运,电站的建设即重新开始。

兴建水电站困难重重。那时技术和物质上都面临着极大困难,国内没有自己设计建造水力发电站的经验,建筑材料更为奇缺,就连仅有的十铝皮桶“洋灰”(即水泥)也是高价从唐山运来的。在困难面前,税西恒充分表现出科学家的智慧和实业家的顽强。他留用了部分惠工机械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以保障电站的技术力量。经过多次实地勘测和认真分析研究,大胆决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本地所产木石白灰、生铁等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用糯米浆砌石条代替钢筋混凝土。这样,电站的水坎、厂房和主机基础都由条石砌成,既坚固又美观,完全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电站于1921年动工,1925年建成。预定通电那天,股东们高兴地聚集在县城的公司办事处内等待通电。可过了预定通电时间,电灯仍未亮,顿时人们议论纷纷,一些对水力发电持怀疑态度的人,更是公开攻击说投资入股是上了税西恒的当。税西恒当时毫不气馁,立即步行20多里山路赶回发电厂,查明事故原因,并连夜组织技术人员检查修复。

第二天定时通电,县城里一片光明,灯光耀眼,欢声震天,郊区农民也向城内涌来,真是空前狂欢,通宵达旦。这时人们看见如同白昼的灯光情不自禁称赞:“税博士技术高,电灯过了河,泸州城大放光明”。

济和水电厂是川渝建成的第一座水电站。当时成都、重庆等城市的供电均用直流送电,而济和水电厂则采用交流升压输电(电机额定电压为220伏,60赫,经变压器升压为6600伏后通过架空线路输往泸县县城供电),开启川渝交流输电之先河。

济和水电厂还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成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大胆创新,为重庆人民引来清泉

泸州济和水电厂建成后,税西恒大胆创新又建成了重庆第一个自来水厂,完成了重庆市自来水供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为我国水利事业作出了又一重要贡献。税西恒的名字,也同电站一起载入了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发展的光辉史册。

重庆是一座山城,地处长江、嘉陵江汇合处。长期以来,市民的饮用水全靠人力从江中挑水上山,人们饮水既不经济,又不卫生。1926年,重庆市自来水公司以官商合办的形式成立,在大梁子设立办事处,税西恒出任总工程师。

1929年开始建立自来水厂。税西恒大胆创新,将嘉陵江的水用动力加压输送到重庆打枪坝水池(地势高处),然后通过自来水管线供应全市生活用水。这样大的工程,完全是以税西恒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自己施工。除卧式和立式水泵等部分机械设备买自德国外,大部分施工材料都是人们就地取材所得,水塔、水池等都是用石条代替水泥钢筋砌成。

重庆自来水厂老照片

在施工过程中,税西恒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经常亲临现场,检查质量,指导工作。施工关键之时,哪怕是隆冬深夜,税西恒也要从床上起来一两次,亲临现场察看。1929年冬,从上海发来的机器设备即将运到重庆,税西恒亲自同工程师陈久侯去朝天门码头检查准备情况,发现跳板质量不好,承受不了机器重量,他在采取补救措施时,同陈久侯一起从折断的跳板上摔落到逗船之中,肋巴骨摔断了3根。在治疗和养伤过程中,他仍然随时询问工程进度。在税西恒和全体参建人员的辛勤努力下,重庆市自来水厂于1932年正式建成供水。

饮水思源,重庆市民至今还怀着敬仰的心情叨念着税西恒的名字。那套供水系统至今仍供应着重庆市区200万人的用水。用石条砌起来的水塔、蓄水池等,在使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坚固,屹立高山。那座耸立在打枪坝的水塔,有如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一块纪念碑,凝结着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凝结着税西恒的心血。

重庆自来水厂水塔一瞥

税西恒曾在自来水厂宿舍题诗一首,表达他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对党的热爱:

渝州高耸白云边,提汲工艰欲上天。

半世微劳邀党誉,故斋容我卒余年。

技术全凭政治资,老来何幸遇明师。

寒窗夜雨伤迟暮,头自工人话故知。

撰写文章,为抗战鼓动人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税西恒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崭新高度。他极力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战,鼓动人心。1938年,他在重庆大学抗敌后援会出版的《五月专刊》杂志上,发表《十个月抗战的收获》文章。文章指出,抗战有助于“国家存亡的抢救,民族性的改造,政治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文章在抗战初期,对坚定人们抗战的决心起到了鼓舞作用。税西恒密切关注时局发展,经常撰文评议时局,主张抗战,反对分裂,反对投降。1944年,税西恒曾同两个大学生一起合办《积极评论周刊》,由何鲁题刊头,作为《世界日报》的一个专刊。他们8人自写文章,不接外稿,每期必有一篇税西恒的文章。刊物评议时事,揭露黑暗,持论公允,深得人心。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许多著名学者、科学家也来到川渝大后方。这时重庆市两路口新村5号税西恒的家,便成为一些学者和名人的聚会点。常到税西恒家的有吴玉章、熊克武、但懋辛等。税西恒同许德珩、褚辅成一起商议决定拥护共产党关于“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号召,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发起组织“民主科学社”,以发扬“五四”精神,团结进步的科学教育界人士,壮大反帝反封建队伍。

他们为该社的成立做了许多工作。由于许、褚二人是客居重庆,收入不多,筹备工作所需经费主要由税西恒承担。后来,潘寂、黄国璋、张美若、劳君展、涂长望等人也先后列名为该社发起人,并提出“团结民主,抗战到底”的口号作为建社宗旨。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召开扩大会议,并更名为“九三”座谈会。之后,1946年5月4日,正式改建为“九三”学社。

1946年,税西恒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理事。同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川康兴业公司召开成立大会。税西恒被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副主席。1946年8月,在税西恒家中成立了“九三”学社重庆分社,税西恒当选为主任理事。

学社成立后,立即投入到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1946年6月22日,税西恒与彭用仪、段调元、蒋导江、林宇修等教授和杨绪灿、谢立琛、周其昌等学生联合重庆市各界人士4000多人,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同年,税西恒以“九三”学社名义约集重庆21个人民团体联合发表声明,呼吁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制止国民党伪“国大”的召开。1947年2月9日,“九三”学社又发表反对美军暴行宣言,呼吁重庆各界人士抗议美军暴行。

“九三”学社成立后,在中共南方局引领下,配合政治形势,开展了系列学社活动。

一心向党,为教育贡献力量

“九三”学社是一支重要的民主力量和中共领导群众工作的外围组织。税西恒能认清形势,把握方向,一心向党,领导“九三”学社开展活动。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骋是税西恒在德国留学时要好的同学。他对税西恒的才华很佩服,曾邀请税西恒出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税西恒说:“同学,我不会做官,只能教书啊!”推脱高官,婉言谢绝。

税西恒在帮助中国共产党筹建蜀都中学时,却不怕危险,紧跟党走,勇挑重担。蜀都中学是在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关怀下,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工作委员会的徐冰、何其芳、刘光同志具体帮助下筹办起来的。当时,一些搞地下工作的党员同志想办一所学校,用来作为地下党活动的一个据点。这一想法得到中共南方局的重视。南方局考虑到办学的领头人必须是国民党当局可以通得过的,于是通过熊扬、张兴宫、周学庸、张仲明、陈俊逸等出面做工作,邀请周均时、何鲁、段调元、彭用仪、艾伟、常道直等一批教育界人士出面承办。由熊扬、张兴富凑集了300多亩田地产业交保,将程徊盘溪侯姓罗盘田30亩地作为校址。税西恒出任学校副董事长和校长。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中,协助党的地下工作,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但税西恒却不要一分报酬,不怕担风险。在极其艰苦的困难条件下,还慷慨解囊资助旧币500万元,解决办学经济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税西恒曾先后任成都公学教师、四川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培养出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技术人才。陈毅也曾接受过他的教诲。

1935年,税西恒出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兼电机系主任。全院设电机、化工、建筑、水利、铁道、公路、矿冶等系。他主持修建了供教学用的金属实验工厂。聘请国内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来校任教授或讲师。为提高教学质量,他在认真授课的同时,还亲自编写教材。当他发现工学院学生和老师缺少工具书时,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工资印制了数百册德文版《工程师手册》,送给每个师生。后来各系的每期学生,成绩列前3名者,都各赠1册。

在旧社会,“毕业即失业”是一种普遍现象,对毕业学生的就业困难,税西恒又总是千方百计、竭诚尽力帮助解决。他经常为了学生的就业四处奔走,极力保荐,不少学生就是靠了他的推荐才找到工作的。

抗战胜利后,税西恒又担任了重庆中国公学大学部校长和重华学院院长。他在重华学院任职时,多方聘请名流学者前来重华讲学。先后受聘于重华的知名人士有陈豹隐、罗志如、梅远谋、张志超等。

毛主席看望民主党派同志(前左四为劳君展,后左二为税西恒,图片来源:九三学社)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刘伯承等西南军政领导人曾于1950年宴请税西恒、何鲁、温少鹤、汪云松等人,感谢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的支持,并鼓励他们继续跟党走,为建设新中国作贡献。

中国共产党信任税西恒,曾先后邀请他担任“九三”学社重庆分社主任委员和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重庆市人民代表、四川省人民代表、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赴朝鲜慰问副团长等职。

党和人民的信任,使他更加积极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

1980年6月18日,税西恒病逝,享年91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胡平原(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纪实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口述巴南党史》编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