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无悔水利人生——记乐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资深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从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23 20:17:01 浏览次数: 【字体:

无悔水利人生

——记乐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资深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从政

周从政,1948年四川大学土木水利系水工建筑专业毕业。乐山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资深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青春目标——薪火相承,投身水利

2020年11月,一部《乐山市河流特征值量算成果汇编》(上、下册)在水利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让人难以想到的是,这本耗时五年六百多页的著作,竟出自一位95岁耄耋老人之手,他就是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土木水利系水工建筑专业的周从政。

周从政出生在青衣江畔的洪雅县。由于那里水利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百姓常年饱受洪涝及旱灾之苦,从小深受李冰治水故事影响的周从政,在目睹一次次的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痛苦后,立志学习水利知识,成为像李冰一样的人,用水利造福家乡人民。因此,品学兼优的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南地区最好的大学——四川大学,开始了漫漫求学路。

“这一路十分艰辛”,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历程,周老感慨道。因为当时交通非常落后,从洪雅到成都乘坐的是以木炭为燃料的蒸汽机“汽车”,走完全程要整整三天。由于动力不足,遇到上坡时,所有乘客都要帮着推车。为了省钱,周从政只能买“黄鱼”票,就是只能坐在车顶的“外挂票”。谈到这里,他忍俊不禁:“就像电视里印度人坐火车的样子,里外都挤满了人”。到成都的路程异常艰难,不仅要承受烈日的炙烤、剧烈的颠簸,还要忍受浓浓的木炭烟熏,承担很大的安全风险。记得有一次,一位乘客在过新津渡轮时不慎从车上跌落,严重摔伤,送到医院时已伤重身亡。如此艰难的求学之路,也让周从政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永远不会忘记,在川大念书时,有一位叫熊达成(北伐名将熊克武的堂弟)的老师,曾始终坚定地相信:“周从政将会成为我最得意、最出色的弟子”。老师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周从政的学习积极性,使他在学习的路上更加充满自信,对自己取得的学业成绩更加踌躇满志。

经过四年的学习沉淀,毕业后的周从政经老师推荐,进入玉玺河水文站任站长,负责收集水文基础资料,为下游修建电站做好准备。那时中国还未解放,不仅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还要应对不时出没的土匪。面对工作和生活从未经受过的困难、挑战,刚刚走出校园的周从政却选择了坚强。他坚信岁月让人成熟,拼搏激励成功。就这样,周从政用无畏的勇气和知识的力量,一次次化险为夷,出色地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

今日洪雅(图片来源:眉山日报)

理想信念——青春向党,使命在肩

1950年,党中央发布重点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及能源基地的战略部署,国家大力开展东北地区水利水电建设。当时东北人民政府招聘团面向四川选拔优秀人才赴东北工作。为响应党中央号召,许多年轻同志纷纷报考,周从政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严格考试和筛选,周从政最终顺利考入东北水利总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周从政作为疏散人员被调入黑龙江省水利厅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东北工作期间,周从政和同事们一道把创新性思维运用到水情、冰情的预报工作中,创新出很多测报方法及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得到水利部、黑龙江省领导高度评价,被破格评为工程师并担任省水文总站主任工程师。其后多次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并当选多届省、市人大代表。

随着年龄增长,周从政的身体越来越不适应东北的寒冷气候,同时他也想了却一个心愿:就是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奉献家乡人民。1973年,周从政申请调回了四川。其实,当时原本计划调入四川省水利厅的程序因“文革”原因一度处于延缓状态。当时的乐山地区水电局得知此消息,迫不及待地乘机把周从政这位“老乡”的档案“抢”到了手,周从政也乐观其成,正好想着可为家乡做点事。正是由于调动中出现的这一插曲,促成了周从政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 乐山。自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的水利水电事业建设中。一回到家乡,很快便参与到当时四川省长征渠引水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以及乐山地区大型水库工程 —— 黑龙滩水库蓄洪技术方案论证等多项重大工程。上世纪70—80年代,周从政多次自购PC-1500等计算机,自编程序为乐山地区(包括今眉山市)400余座水库进行了调洪演算,对水库调洪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为乐山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09年9月,水利部授予周老“长期奉献水利事业优秀人员”荣誉称号。

如今周老已95岁高龄,因脑梗偏瘫在床,但仍心系国家水利事业。今年4月12日,我们来到乐山周老病榻前看望周老,请他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国水电事业发展现状,他满怀深情并坚定地说:“我国的水电事业发展现状十分良好,但得来实属不易!”—— 看得出,这是他老人家几十年来献身新中国水利事业的深切感受。今年3月27日,周从政老人还致信乐山市老科协从事水利工作的孟河清同志,建议利用《汇编》资料,加强水库调洪演算工作,周从政老人治学态度非常严谨,对每项基本数据都力争准确无误。

是啊,受制于我国土地、人口的特殊国情,原本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条件并不好,但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了较完备的水资源时空配置格局:近8万座大中小水库遍及大江南北;南水北调工程腾空出世,筑起了一张跨流域、跨区域的“四横三纵”大水网,以及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农田灌排体系、水土保护体系的基本形成 … …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难道不正是靠像周老这样的无数水利人终身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吗?

如今,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的角度周老认为,未来的水文工作应重点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上。具体而言,“在完善现有水文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水平,为治水、管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评估和定量分析方面发挥水文工作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周从政还非常重视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他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悉数传授给年轻人。然而,他更看重的是那些为实现梦想甘于吃苦的水利人。他常说,搞水利的人就是跑田坎、爬大山能吃苦的人。只要心中有目标,有理想,就能不怕吃苦,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在他看来,干水利是造福百姓和子孙的崇高事业,他为此坚守一生再苦也心甘。看到他厚植于心的家国情怀,我们不由心生感慨与敬佩:周老分明就是一颗星,一颗站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既照耀自己也照亮周围的那颗星!而这一生的坚守正是源自是那份造福百姓的初心。

2021年12月13日,乐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科协原会长翁果,市老科协副会长兼咨询工委主任孟河清,乐山市水务局机关党委书记杨岸,乐山市科技局科长陈亚非,乐山市老科协副秘书长宋有宣等前往乐山嘉苑养老院看望乐山市老科协资深会员、老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从政同志

人生追求——砥砺品格,赓续血脉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

周老退休后本应在家颐养天年,可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在水利战线工作了大半个世纪的“老兵”,他深知水文基础数据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就在2020年下半年,他老人家终于独自完成了《乐山市河流特征值量算成果汇编》的编著工作,将他用科学方法精心采集、量算的水文特征值基础数据,经过系统的补充、整理,无偿向社会提供。据周老介绍,“此《汇编》正式编著工作始于2015年2月,但实际非连续性工作跨度则长达20余年。”

河流特征值数据是水利水电、交通、航运、城乡防洪等各部门从事区域规划、设计,以及治水、管水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包括集水面积、主河道长度及其平均比降等)的量算过程非常繁琐、耗时费力,是一项极为耐心、细致的工作。目前,在工程建设时,大都现量现用,常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造成量算误差大,最终影响水文计算的成果质量。如今有了《汇编》数据,则可供有关人员随时调取使用,可望成为乐山市河流特征值的一站式查询资料,成为水文工作者的好帮手。

该《汇编》数据覆盖范围广(共计量算乐山市全境(跨境)274条河流特征值数据)、量算精度高(其中,集水面积的量算误差为< 5‰,河流长度及其平均比降的量算误差为<1%),无疑凝聚了周老多年心血,他“希望该成果的量算原理和过程为从事水文工作的同行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并“愿《汇编》像一颗微小的水滴汇入乐山市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的洪流,纳入山与水唱响的科学篇章”。这正是他多年坚持不懈地完成这篇堪称鸿篇巨制的动力和初心,也是他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该《汇编》进行了前期审核,待有关数据进一步核实并上报批准后,就可交付有关部门使用。

周从政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水利事业,其实他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兴趣爱好,只是由于工作繁重,有些兴趣爱好只能成为他的奢望。直到退休后,时间才渐渐充裕起来,开始享受绘画、摄影、栽花培草之乐趣。但即便如此,他仍不忘为了解国外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重拾英语学习。他曾用一年多时间快速积累了6000多个单词,基本可不借助工具书就能阅读国外技术文献原文。

作为教授级高工、乐山市老科协资深会员的周从政也寄期望于新时代水利青年人,希望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时刻牢记水利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大禹治水的精神报效国家。

回首人生百年路,周从政老人始终恪守勤奋执着、艰苦奉献、爱党爱国的初心。作为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正因如此,他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祖国的山河,融入国家的水利事业。周老忙碌的一生,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和不尽的精神财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共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