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风:为工农寻找美好未来
高风:为工农寻找美好未来
翁得志
高风(1915.10-2007.12),本名高植森,化名高康,广东省番禺县第六区植村乡礼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岳纵队后勤部财政科长,西南服务团五大队三中队政治指导员,内江市(原县级市)市委书记、市长,内江专署专员,四川省供销总社主任。2007年12月8日,高风在成都逝世,享年91岁。
1928年,高风到广州市海来春食品杂货店当学徒,他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和反动派的大屠杀,年仅13岁的高风受到极大刺激,他认为这些人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高风认识了筹委会书记、共产党员吕良,并成为了朋友,思想有了很大进步。1938年7月1日,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高风在广州十八铺糖房一巷宿舍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高风入党后,深感自己革命知识浅薄,缺少理论,于是向党要求北上抗日参加八路军,同时到陕北革命根据地提高理论水平。
1938年9月,高风到达拘邑陕北公学学习。10月,到达拘邑看花宫的陕北公学分校学习。1939年1月,他到达延安,随同抗大分校向敌后进军,二、三月间,到达山西潞城,在抗大政工队学习。年底,毕业分配到总供给部财政处任科员,一直工作到1942年春天。
1942年,太岳军区成立,缺后勤财务管理人员,高风调太岳军区供给部供给训练队任财会教员,供给训练队办了3期,到1945年冬才结束。这3期训练班授课下来,他信心大增,也学会了不少演讲和作报告的技巧。
1948年,高风随部队在淮海战役中负责全兵团的粮食供给。全兵团几十万人,每天粮草的消耗量十分惊人。战场远离老根据地,筹粮和调运工作很艰巨。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他及时划拨分配,保证了部队粮食钱财的供应。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时,全军召开庆功会,高风因表现出色荣获一等功。
1949年5月,高风奉调南京市任军代表,参加接管南京市农业银行和合作金库工作。不久,任南京市贸易总公司(相当于商业厅)合作科科长,负责机关工作。当时,总公司接收了一批原南京市旧政府人员,其中不少有大专学历。他们内心轻视穿军装、着草鞋的解放军。在组织他们政治学习中,他们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要公司领导回答。高风自告奋勇演讲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他精彩的演讲和独到的见解改变了这些旧的政府人员对解放军的看法。
1949年12月,高风到川南区内江做接管工作,任工商接管组组长。不久,任川南区内江(资中)专署工商科科长,一直到1951年6月。其间,他兼任内江贸易公司、土产公司和百货公司经理。
稳定市场物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内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问题集中反映在内江(资中)专署驻地内江县城区内。反动派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搞得人心惶惶。川南内江专署逮捕了一批敌特分子,高风则组织调运10万元银元兑换晋南票,一万元兑换一个银元,稳定了货币。暂时平息了一场抢购棉纱风波。不久后,高风组织成立贸易公司,主要任务是收购物资、稳定市场,解决好城市人民的柴、米、油、盐生活问题。
与此同时,高风还领导进行经济扶持和组织恢复生产。刚解放,钱庄关门,糖商减少,以制糖业闻名的内江糖坊无法开工。人民政府决定,由人民银行贷款给糖坊恢复生产。内江贸易公司大量收购糖产品,制止私商压价,保护了生产积极性。
1951年3月底,高风参与了内江县城市工作委员会工作,为原县级内江市的建立作了一定的基础工作。5月23日,高风调任县级内江市第一任市长,并代理市委书记。
1952年7月前,成渝铁路未通车,主要靠木船水路运输,上下装卸货物全是人工肩抬背驮。内江市城区的牌楼坝和东渡口两个水路码头被恶霸把持,用抽成的方式压榨工人。因此,搬运工人收入菲薄,生活非常困难。
1951年7月13日,高风成立由搬运工人组成的搬运工会,取消了陋规恶习和不合理收费。工人的收入一下提高了30%。工人们还搬进了新居。8月,在城区五个镇撤镇废除保甲制,民主建立市人民政府街公所。
1962年9月,高风调任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负责农产品收购和生产资料供应工作。1965年5月,任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分党组书记。1967年2月,在全省进行的“二月镇反”中,高风号召省供销社和商业厅的共产党员起来同反动派斗争并将他们送进监狱。5月,被释放回来的反动派对高风恨之入骨,他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受到非法折磨。
1969年底,高风同省直机关干部到米易县湾丘“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1970年,成都军区后勤部负责接管“五七干校”后,高风从“走资派”中解放出来,调到校部负责后勤工作。
1977年5月,高风到中央党校学习7个月,实现了他39年前到延安时的梦想。这次学习,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学习。这次学习,使他耳目一新,为他在全省供销系统进行改革,解放了思想。
1978年1月,高风从中央党校结业,任四川省供销总社主任、党组书记,主持省供销社工作。“文革”中我国农业受到严重破坏,粮食短缺。1978年,省委在重庆召开农业会议,各地区强烈要求省里恢复多种经营。省委同意,并把省多种经营办公室的牌子挂在省供销社,每年拨给500万元做发展经费。高风组织首先抓住市场急需、生产见效快的产品,建立生产基地。1979年,全省供销系统实现利润7800万元,以后每年利润都在1亿元左右,最高达1亿8000万元,盈利单位占90%以上,亏损单位只占5%左右。20世纪80年代,全省供销社资金积累达20多亿元。
1983年4月,省供销社和商业厅合并,称商业厅。高风响应党的号召,离职休养,中央批准其享受副省级领导干部待遇。2006年10月,高风90岁生日时,省供销社机关组织为他祝寿,撰送一联恭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先忧后乐,心怀万家。
2007年12月8日,高风在成都逝世,享年91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内江市市中区委党史研究室 翁得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