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戴碧湘的戏剧人生与捐赠的珍贵戏剧资料(三)‖ 汪毅

作者:汪 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2 15:13:41 浏览次数: 【字体:

戴碧湘的戏剧人生

与捐赠的珍贵戏剧资料

(三)

汪 毅

第三阶段:业余阶段

如果说戴碧湘的第一阶段(业余阶段)属于他初涉戏剧,开启了他的戏剧人生之旅,那么他的第三个阶段却是理性总结,代表着戏剧人生的另一种“成熟”。第三个阶段虽然与第一阶段同属于“业余”,但表现的内容却有质别,即属于螺旋式上升范畴,代表了他戏剧人生升华与矗立的又一个高峰。

这个转段的标志为:戴碧湘1986年12月离休。从离休至2014年他的离世,时间长达28年。这段时间,除主编全国艺术院校亟待的《艺术概论》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亟待的《文化管理学(上下)》教材外,他的精力和时间主要用于整理戏剧资料,研究历史文献撰写个人回忆性著述和主编回忆录方面。其特点是“人间重晚晴”,情谊在戴碧湘意识深处中主事。

1997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为戴碧湘颁发的从事话剧逾五十年的荣誉证书

1998年,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给戴碧湘颁发的证书

在回忆文章中,戴碧湘记录了他前半生的戏剧生涯,出版了《浅水堂剩稿》《戴碧湘诗文集》(另发表了《关于成都话剧运动史料》等若干文章),计达数十万字;在回忆录中,他主编了《高原演出六年》《源远流长——〈高原演出六年〉续集》,计达数十万字。

《浅水堂剩稿》戴碧湘著,民族出版社,1994年

“浅水堂”是浅水堂主人戴碧湘谦谦君子的书斋号。《浅水堂剩稿》一书约20万字,民族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这本书,之所以被戴碧湘感慨地称为"剩稿”,是因为1948年底部队打锦州夜过大凌河时,他之前所保存的资料和发表的作品全部被汹涌的河水无情吞噬。而现辑存的文稿,均为1949年之后所写,故名“剩稿”,表达了他的敝帚自珍之情,展示了属于他的“为霞尚满天”之境。

《浅水堂剩稿》一书的结构严谨、叙述缜密、情感饱满、内容波澜壮阔,目录囊括“我的业余戏剧活动、从巴山蜀水到延河之滨——记旅外剧队、似繁花笑满春山——记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在毛泽东青干校学习的日子、当年相聚延水边——悼石涛、张秉楠、王真、陈戈、胡果刚五同志、演出在风霜雨雪中——记联政宣传队、战鼓擂破辽东雪,凯歌响彻南海浪——记七纵宣传队(四十四军文工团)、三十六年风雨琐记、一团烈焰似的剧本——评话剧《红缨歌》、关于戏剧学校的现状和问题的通信、加强文艺思想教育、如何看待西方现代派艺术、良好的开端、关于艺术概论的几个问题、关于美术创作的教学问题、诗——二十七首”等篇什。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内容是浅水堂主人戴碧湘“一生戏剧人,半部戏剧史”的客观写照,表达了他的情怀、精神、意志和人生自我实现的价值,丰富了四川抗战期间、延安抗战期间、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和新中国的戏剧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助于我们对现当代戏剧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具体的戏剧机构和戏剧人物的深度研究。

《高原演出六年》《源远流长——〈高原演出六年〉续集》是关于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联政宣传队的回忆录,被列为《新文化史料》丛书之一,由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联政宣传队史料征集组编,习仲勋题词,戴碧湘主编,中央党史出版社于1990年、1994年出版,计约40万字。

《高原演出六年》《高原演出六年(续集)》戴碧湘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1994年

《高原演出六年》《源远流长——〈高原演出六年〉续集》的编辑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同寻常,使人竟有杜鹃滴血的联想。在此书续集前言中,李之华、白凌写到:“两本回忆录均由戴碧湘同志主编。在第二册刚着手进行时,他突然患脑出血,住院抢救,出院后继续编辑,并由其夫人周翠翘同志帮助继续完成。”对于戴碧湘在革命文化史料(戏剧)征集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1998年他被评为“文化部系统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先进工作者”。他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一个长期从事戏剧工作的老党员的情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晚年的戴碧湘,眼疾严重,甚至还一度久病。尽管如此,他仍笔耕不辍,以惊人意志撰写(或修订)回忆戏剧界人物的文章,直至约95岁(以发表在《巴蜀史志》2013年第2期的《表演艺术家雷平》一文时间为准)。这些文章属于他的戏剧天地,更属于他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其中的一些文章,他或盲写,或口述(由夫人周翠翘记录整理)。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文章有《吴雪的戏剧生涯》《遗憾与哀思——忆赛克同志》《忆田家英》《怀丁毅》《悼王地子》《悼张双虎》《悼石涛》《悼章秉楠》《悼王真》《悼胡果刚》《记丁洪》(周翠翘记录整理)、《表演艺术家陈戈》(周翠翘记录整理)、《表演艺术家雷平》(周翠翘记录整理)等,记录了他们之间的战斗友谊和戏剧交流情愫,使这些戏剧人物永远地活在人们心中,弥补了对他们研究的某些空白。

除回忆一路走来的艺友,戴碧湘还抱病撰文系统地回忆了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联政宣传队、七纵宣传队(四十四军文工团)的建制、发展过程、辉煌业绩。这些文章擂鼓三通,有振聋发聩之声,均辑于他的回忆录《浅水堂剩稿》一书中(其中有的文章由戴碧湘口述,夫人周翠翘、女儿戴小翘整理)。由此可以说,《浅水堂剩稿》是一部难得的关于戏剧史料方面的书,具有文献价值。的确,如果没有戴碧湘的努力,这段历史长河的某些方面将会是一个盲点。对此,戴碧湘夫人周翠翘感慨地说:“你这样重情尽力地写他人和剧团(队)的丰功伟绩,今后有谁来写你呢!”戴碧湘听之一笑而过,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情怀和文化自觉。

在中国戏剧界,吴雪既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又是戏剧工作的领导者。戴碧湘与吴雪相交70余年,是“十分亲密的老伙计”(包括同在一个剧社、同台演出、同属于一个党支部、同在文化部供职,甚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时下放在文化部的“五七干校”劳动)。一路走来,他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互为知己、惺惺惜惺惺。较之起来,戴碧湘创作和演出的戏剧作品数量算不上多,故他自谓是在戏剧界(文化圈)“跑龙套”的。他的跑龙套,其实是为人嫁衣。他无暇自顾地组织研讨剧作家的作品、修改他人的作品和文章,默默地做好有关“出人才、出作品”保障体系的工作。有一句流行语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是因为他的“跑龙套”和“负重前行”,即为剧作家出作品殚心竭虑,为戏剧表演艺术家精彩表演甘做人梯,承担了大量的管理、组织和领导工作,才有利于一批艺术家呼之欲出,促使一批戏剧作品横空出世。早在1938年,戴碧湘便是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的党支部书记——“灵魂人物”。以至于后来身任文化部副部长且年长于他4岁的吴雪在登门时,亦尊称戴碧湘为“老大哥”。对此,吴雪的解释是“老戴在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是支部书记,从政治上说他是我的老大哥。”的确,戴碧湘引领并影响了一批艺术家,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人梯”、一块“铺路石”、一个“伯乐”,故他被艺术家所敬重。

综上所述,戴碧湘的戏剧人生充满使命、情怀和理想。其三个阶段具有时间长、跨度大、成果丰、影响远的特点。在戏剧艺术的实践活动中,他既有集编(剧)、演(员)、导(演)、主(持)于一身的艺术气质,又不乏集情(怀)、管(理)、组(织)、领(导)于一体的素质,是中国戏剧界值得深度研究的人物之一。

(未完待续)

说明:本文参考了戴碧湘所著《浅水堂剩稿》《戴碧湘诗文集》。照片由周翠翘老师提供。

作者简介

 汪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四川省志》原副总编,一级文学创作(正高)职称,与戴碧湘先生有28年交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