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周永开:信仰路上一根红线拉到底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29名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获颁“七一勋章”。其中,四川周永开、柴云振2人获得“七一勋章”。视频为习近平总书记向周永开颁授“七一勋章”
本文载《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周永开
信仰路上一根红线拉到底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历任原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他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草鞋书记” 的名称被当地百姓所传颂。他退休不褪色, 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我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充分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奋斗终身”的崇高品格。曾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近30次。
追求信仰,始终把党组织放在第一位
周永开,1928年5月出生于巴中市巴州区金光乡。他6岁丧母,祖父与父亲都是旧社会长工。他在贫寒的生活中养成勤劳、节俭、朴实的性格。1943年,周永开到化成小学(今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中心小学)读书。当时化成小学的教师大多是来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党员。在校期间,周永开受到中国共产党理念和信念的熏陶。1945年8月,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化成小学校长王朴庵老师介绍下, 周永开加入中国共产党。
“巴山渠水一首歌,长城内外在传说。优秀党员周永开,全国人民都来学。”这是汪开桂对周永开的评价。汪开桂是原巴中市巴州区党史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从事党史研究时认识了周永开,并将周永开作为一个地方党史人物进行研究,收集了几十万字的研究资料。在汪开桂眼里,周永开是“信仰路上,一根红线拉到底”的人,只能学习,不能复制,他的灵魂里渗透了信仰,听党话、跟党走、爱祖国、爱人民。
周永开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川北多地仍为国统区,形势十分严峻。他把化成小学、奇章中学办成党的“地下干校”,严格按照“横不出支、纵不越级”原则,秘密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他在自己所在的乡发展党组织,在20户人家发展了10名党员,形成严密的组织环境;他将川北地下党组织从化成小学搬迁到自己家,以维护川北地下党组织,直到新中国成立,川北地下党组织也没有暴露;他化名黄其贵负责与巴中地下党联络员联系,经常到距家10多公里处的情报传递站传递情报、收集情报,把特务信息报告党组织;还曾亲自带人两次到阆中买枪运枪,没出一点纰漏。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溃军一个师逃到化成县,周永开组织力量,击败国民党2000多人。
在黎明之前,作为一名地下党员,周永开没有辜负党交给他的重托。
2021年6月29日,周永开获得“七一勋章”(周婧 摄,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践行信仰,“草鞋书记”把人民刻在心坎上
周永开身上带着农民的底色,不骄不躁, 勤劳朴实。那一顶草帽、一双草鞋、一个背影,成为这位好书记在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担任中共巴中县委书记期间,曾走遍县里的大小村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1966年,周永开被评为西南区学习毛主席积极分子。在表彰会上,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只问了周永开一个问题:“草鞋书记”怎么来的?
周永开担任中共巴中县委书记时,巴中地方偏僻,缺医少药,很多人生了病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当周永开得知巴中有一名叫李辉祖的医生,曾留学日本,医术很好,却因曾在国民政府供职无人敢用时,他花了两天时间,走了四五百里路到南充找到川北区(时为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胡耀邦,请他允许自己任用李辉祖。周永开为李辉祖担保了10年,留住了人才。李辉祖活到100多岁,救治了无数病人,并在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周永开十分关心农业生产。20世纪50年代末,周永开作为中共巴中县委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为当地农业发展花费了很多心力。
当时中国工业不发达,农民种田缺少肥料。周永开每次下乡,走在路上见到有粪便就会捡到地里,用以肥田。在他心里,一捧牛粪就是一捧粮食,不能轻易浪费。当时地区开电话会, 要求周永开发言却发现他不在。查询后得知周永开下乡去了。有人说:“前天我们看着一个像干部的人穿着草鞋在乡下组织生产。”这样一找,果然将周永开找回来了。
周永开牢记毛主席提出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发展,1958年他召集3万多民工修建化成水库。水库兴修时,周永开每天走 10多里路到建设工地坐镇指挥,与工人一同干活。工人背多少方土,他就背多少方土。晚上收工后,周永开还要走10多里路回县委开会。1960年,化成水库建成,大坝高46米,为当地农民拦住了肆虐的洪水。如今的化成水库总库容6565万立方米,防洪能力持续增强。2013年,化成水库被列入巴中城市第二饮用水水源地,日供水数万吨;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底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称号。
2010年,周永开、吴应明夫妇及汪开桂在梁大湾村分析商量梁大湾村石头文化规划内容
“你给群众一杯水,群众会还你一碗油。” 这是周永开常说的一句话。这就是“草鞋书记” 的“有所图”。他不是索求回报,而是在感慨巴州人民的勤劳朴实、奋发向上,愿意和党一同建设新中国。
在周永开曾工作过的地方,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形象地描绘出老百姓心目中的周永开:“头戴黄荆圈,身穿蓝布衫。回回下乡都劳动,大人娃儿都喜欢。”
在实践信仰的道路上,周永开时时把人民放在心坎上,一刻也不曾淡忘。而人民群众也如诗中所言“永远记住他”。
传承信仰,把希望寄托在培养合格接班人上
关于培养下一代的问题,周永开说:“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如果没有合格的接班人是很危险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90年,周永开组织川陕革命根据地12所小学(地下党时期创办),在巴州开展研讨,主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后来, 他还组织以这12所红色学校的史实为蓝本,拍摄《巴山教魂》电视教育专题片,让更多人了解大巴山早期革命志士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鼓舞干部群众士气,树立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周永开十分关心孩子们的成长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他经常给孩子们上党课、讲党史,带着孩子们一起体验生活,将红色记忆传承下去。在母校巴中奇章小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
2014年,周永开党龄满7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周永开回母校住了7天,办了3件事。第一件事是交7000元党费。第二件事是给学校建澡堂。第三件事是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上学。住校的一天,周永开发现有名学生闷闷不乐地坐在操场边上。周永开就上前亲切地跟这名学生聊天,问他:“你为什么不开心啊,跟爷爷说说。”了解到这名学生家庭困难后,周永开跟学校提出承担这名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资助学生学习。他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包到底!”此后每年,周永开都会嘱咐其孙女和该生谈心交朋友。周永开对这名学生的资助并不图回报,只要求他:“说真话,做真人,做真事。在学校里当个好学生,在家里当个好孩子,出社会当个好公民,干好事。”
2021年1月7日,达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邓高向周永开(左)赠送《达州年鉴(2020)》(邓高 供图)
感恩信仰,把怀念英雄烈士排在日程上
几十年来,周永开始终秉承着一颗感恩的心,深切地怀念着英雄烈士。他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些为新中国诞生、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而牺牲的人。
周永开从未外出观光旅游,他每到一地, 都为祭奠当地英雄烈士。每次出差到北京,周永开最先做的是到中山公园给孙中山先生献花,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给英雄献花,到毛主席纪念堂去参观、献花。这样的行程,他坚持了几十年未曾改变。
每年清明、国庆、春节这3个节日,周永开都会到化成小学毛主席塑像前、奇章中学周恩来总理塑像前献花,到达州万源保卫战烈士陵园等地献花、扫墓,表达自己对英雄先烈的怀念。
2019年春节,即使病痛在身,周永开也不忘祭奠扫墓,一出院即筹划拜祭烈士事宜。因两个儿子其时都不能陪同前往,无奈之下,周永开只得给达州市纪委打电话,向组织求救,说自己要到张爱萍墓地、万源保卫战烈士陵园、达州烈士陵园等地扫墓。他说:“我要把这个事情办了,我才能过个安心年。”一切准备好后,周永开硬是撑着病体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在献完花圈后,周永开还给每个地方守墓的同志发慰问金,给值班的同志加餐。等他返回达州家中时,已将近凌晨,转眼就是除夕。这一年,周永开想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之后祭扫战友墓不能没人去,于是就清明带着儿孙前往位于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让晚辈替自己完成心意。在周永开心中这是“传承”。此间,周永开决定将周家老屋捐献给党组织。这座低矮的川东民居,是原地下党巴中县委秘密办公直至新中国成立的地方,也是让国民党军师长张咸三签字投降的地方。它的捐献保存,能让更多人了解那段黎明前的时光,地下党员是如何为了共产主义、为了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也体现了周永开的赤子之心。
2010年周永开在梁大湾村看汪开桂写的梁大湾村石头文化规划
周永开把信仰沁进骨髓。他在梁大湾村刻了5幅标语。标语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结束,中间是“人民万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农魂”。他最早刻下的是“农魂”, 这个标语表现出周永开对农民的重视。1988年,周永开曾在巴州调研,写下一份3万字的扶贫调查报告。10年后,四川省第十四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巴中召开,周永开借此机会再到巴中,他要看看这些年的扶贫成果。在周永开看来,中国是农业古国,历史上有100多位农民领袖寻求翻身解放之道,却没有成功,唯独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让农民翻了身,得到解放。世界上几百个政权都在研究如何解决农民问题,中国有十几亿人口,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农民,唯独中国共产党把农民问题解决好了。
周永开说:“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奋斗,个人不留所有财产,哪怕是价值几百万几千万元,都应交给党和人民。”
不忘信仰,青山常在花萼永开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010年,汪开桂陪同周永开、吴应明夫妇去园顶寨查看生态环境返程途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在二三十年前,周永开就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1991年离休后,周永开参与《血战万源》外景地选择,了解到花萼山生态破坏严重。
1994年,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一批树苗, 在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带着两位退休干部踏上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一年后,为了对山上冬季资源再一次摸底, 他带着一名向导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经国家梁、小窝凼等险要之地。在巡山过程中,他几次摔倒,被送入医院抢救,仍不改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他告诉家人:“你们不要担心,我这把年纪死在花萼山值得了。”
大力种树还不够,还得让村民提高环保意识。周永开走遍花萼山 11个乡镇30多个村, 苦口婆心宣传。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他深入老百姓家中宣传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出资聘请当地老百姓作护林员,正式成立起民间保护组织。
20多年来,周永开护林4万余亩,种植清风林 1300亩。2007年,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花萼山被国家遗产办列入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谈及创建工作,周永开只说:“我没做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共产党员该做和想做的事情。”
“一件件实物,一桩桩故事……”周永开心中装着党、装着人民,把信仰倾注到骨子里, 以感恩之心对待先烈、对待同志、对待人民。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关怀也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同。多年来,他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并于2020年获得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如今94岁的周永开,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还能用洪亮的声音给人讲党课、讲革命历史。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不忘初心使命,矢志砥砺前行。
( 原载《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口述/供图:汪开桂
整理:《巴蜀史志》编辑部 考拉看看(创生文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