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扎根大漠数十载 一生构筑敦煌之梦——从四川绵阳走出的敦煌学专家段文杰

作者:张登军(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11 22:23:02 浏览次数: 【字体:

扎根大漠数十载  一生构筑敦煌之梦

——从四川绵阳走出的敦煌学专家段文杰

张登军

1941年,段文杰在国立艺专上学时留影

 人物档案 

 段文杰,男,1917年8月23日出生于四川绵阳县松垭乡(今绵阳市经开区松垭镇)段家桥。中国首屈一指的敦煌学研究专家。

 段文杰7岁随父离开绵阳,1945年重庆国立艺专毕业后,辗转于1946年到达敦煌莫高窟,从此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文物事业。他曾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著有敦煌文化研究著作60余篇共300余万字,并有专著出版。

 2000年,段文杰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

 2011年1月21日在甘肃兰州逝世,享年95岁。

受敬重

敦煌壁画艺术展选择在绵阳举行

  2021年4月11日,“永远的敦煌·莫高守望”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展走进老院长段文杰”的家乡四川绵阳。

  敦煌研究院成立至今,有7位敦煌研究专家来自四川,两位是绵阳人,段文杰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11月,绵阳市旅游协会会长何翼宇到甘肃省参加会议,与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办公室副主任边磊等结识,听说他来自“老院长段文杰”的家乡绵阳,表现得特别热情。在随后的交流中,他们讲了不少段文杰与敦煌文化的故事。在他们的讲述中,何翼宇感受到了敦煌人对段文杰发自内心的敬重与深厚情感。

1950年段文杰在莫高窟

早年的敦煌,自然环境差,“大漠黄沙,说来就来,饭里面全是沙子”,段文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同事们从事敦煌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一干就是60余年,这是一种何等执着的文化情怀?这又是一份何等浓烈的赤子之心?

1946年,段文杰抵达敦煌时与国立艺术研究所同事合影

 作为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奠基人,段文杰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家乡人应该分享他的研究成果。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的工作人员说,想到“老院长”的家乡举办一次展览,向他的家乡人展示敦煌文化,让大家感受段文杰扎根敦煌60余年的赤子之心。

1955年,对莫高窟第130窟残损“都督夫人礼佛图”进行复原临摹

回到绵阳,何翼宇与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系,最终促成了“永远的敦煌·莫高守望”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展的绵阳之行。

埋种子

松垭段家大院走出杰出专家

在绵阳市经开区松垭镇,很多人都知道,“三大队的段家大院,走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敦煌学专家”。2007年8月23日,段文杰年满90岁,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在兰州联合举办“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60周年纪念活动”,为他颁发“敦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当天,段文杰的堂弟段业坚讲述了段文杰的人生简历,还有不少与段文杰有关的人生轶事。

1943年,段文杰在国立艺专上学时留影

1917年8月,段文杰出生于今绵阳市经开区松垭镇活观音村段家大院,父亲段培英在丰谷盐场公署任场长。段家,是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大家族,在当地有着不错的口碑。家族文化的熏陶和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段文杰的成长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924年,段培英调任蓬溪县盐业公署,段文杰与母亲一道迁到蓬溪。在那里,段文杰读完了小学、中学,绘画天赋日益显露。1941年,段文杰与幺叔段基俊、表弟王朝喜一同被国立重庆艺专国画系录取。

1956年,段文杰在写工作计划

在重庆艺专,段文杰先后受到吕风子、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黎雄才等画坛名家的指点。1944年,张大千到重庆举办敦煌壁画临摹展,段文杰从重庆艺专步行20余里前去观展,200多幅色彩斑斓的敦煌壁画摹本深深吸引了他,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艺术的种子。

成就高

扎根敦煌60余年临摹壁画无人可比

 敦煌,改变了段文杰的一生。这是段文杰远在杭州的堂弟段业荫2007年发出的感叹。

 1945年从国立重庆艺专毕业后,段文杰邀约三位同窗好友前往敦煌。刚到兰州,却得到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将被撤销的消息。不久,段文杰遇到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当时,常书鸿准备去教育部斡旋,想努力把研究所保留下来,让段文杰在兰州等待。同学们都走了,段文杰独自留在兰州。1946年7月,他跟随常书鸿走向敦煌,并在那里扎根,一待就是60多年。

1975年,段文杰与关友惠、孙国璋等考察新疆石窟

 段文杰不是敦煌人,却胜似敦煌人。在所有敦煌人眼里,他是一位有温度、有情感的画家。每次面对敦煌壁画,以段文杰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保护与研究者们,都有着“一画入眼里,万事离心中”的信念。

 在敦煌莫高窟坚守的60多年间,段文杰临摹敦煌壁画343幅,面积超过140平方米,占敦煌研究院馆藏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的八分之一,创下个人临摹数量第一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段文杰是敦煌研究的学者。上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有“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国外“的说法。在段文杰的倡导下,《敦煌研究》于1983年创刊。1984年8月,敦煌研究院成立,段文杰带领同事们向争夺敦煌学研究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竞赛发起了冲刺,先后写出了大量关于敦煌艺术的研究论著。

1981年8月,段文杰为邓小平同志讲解石窟

从1983年到1994年,段文杰先后倡导并主持了几次具有重要影响的敦煌学术讨论会,将敦煌学研究引回故里,并重新走向世界,向世人证明中国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具有的领导地位。

1982年,段文杰在日本举办的《中国敦煌壁画展》上,为日本观众讲解壁画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办公室副主任边磊提供了一组段文杰有关敦煌研究的学术著作数据,在60多年时间里,段文杰创作的学术文章超过60篇,共300余万字。

情未了

圣土人杰故乡情后人铭记在心间

 因为段文杰,“永远的敦煌·莫高守望”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展走进四川绵阳,是“段文杰与家乡的一次特别聚首”。

 段文杰堂弟段业坚2007年时说,忙于敦煌壁画保护与研究的段文杰,每年总会与家乡亲人通信,期间还抽空回老家几次,但每次都很匆忙。

1979年,段文杰和夫人龙时英携孙儿在洞窟前

 1956年,段文杰在去敦煌10年后第一次回到绵阳,当时儿子段兼善已12岁。次年,为支持段文杰的工作,妻子带着儿子迁往敦煌。那以后,段文杰与家乡亲人失去联系。远在杭州的堂弟段业荫,每看到有关段文杰的报道,都会做成剪报,复印后寄给绵阳的兄弟姐妹们。

2006年,段文杰在莫高窟与第三任领导班子和职工代表合影

1970年,段文杰一家到沙漠绿洲边的墩湾大队落户,两年后他回到敦煌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不久,他回到松垭段家大院,看望家乡亲人,三天后又匆匆离去了。

 1986年,段文杰再回绵阳,为家乡小学捐款1000元。那次他还到了蓬溪,当晚到一家旅馆住宿,旅馆服务员见他衣着简朴,为他安排的房间条件很差,得知他是闻名世界的敦煌学研究专家后,立即为他更换了房间。第二天,他为蓬溪母校捐款1000元。后来,当地媒体就此进行了报道。

2006年,段文杰重访敦煌石窟

1994年9月,兰州电影制片厂为段文杰拍摄文献纪录片《圣土人杰》。摄制组陪着段文杰回到段家大院拍摄他幼年的故居场景。

在段家大院,段文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的妻子与儿子段兼善在这里生活了12年。大院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他难以割舍。在拍摄结束离开家乡前,他与所有的亲人们合影留念,这些照片被段家大院的亲人珍藏至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登军(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供稿:史志绵阳(据绵阳日报)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