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 四川汉源籍清末“内阁中书”大臣郭万俊
四川汉源籍清末“内阁中书”大臣郭万俊
黄 伟
从黎州乡村考取进士,高居清末“内阁中书”大臣。
在甲午战争前后,他东渡日本,在日本领事馆任职,为李鸿章创建北洋舰队提供了参考意见和充足的时间。
他就是郭万俊。
如今,在汉源县九襄镇满堰村的郭万俊故居,还有人珍藏着他的画像和清朝“内阁中书”大臣的匾额。
郭万俊故居珍藏的匾额
天资聪慧立志报国
2020年8月初,汉源县九襄镇满堰村的田地里,梨树、苹果树的枝头上硕果累累。
满堰村5组,一座古老的四合院静静伫立在果树环绕、楼房众多的村庄里,翘起的屋角上,小鸟时停时飞,悠然自得。精美的雕刻,镀金的花纹,无不展示着工匠的技艺,也展示着当年户主的气派。正堂内,摆放着一个神龛。与其他地方四合院的神龛不同,这个神龛左右残存的镂空雕刻,仿佛是一条龙尾。
“这个四合院就是郭万俊故居。”汉源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郭朝林介绍,郭万俊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后。
那时,汉源街上也有很多商号出售鸦片,郭万俊从小就深知鸦片的危害:村邻吸食鸦片的富人走向破败,吸食鸦片者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有的甚至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直到1860年清朝廷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禁烟大臣林则徐是郭万俊的偶像。那时,16岁的郭万俊觉得“要发奋读书,尽自己的一份力赶走列强”。两年后,18岁的郭万俊考取秀才,然而乡试却屡试不中。郭万俊只好在当时的清溪县玉渊书院苦读。
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29岁的郭万俊考取了进士。
“当时的科举制度很复杂,郭万俊作为一个寒门学子,经过了多个层面的选拔考核才能中举。”郭朝林说,如今,郭家大院内还保留着郭万俊的匾额,其中一个上书“钦点内阁中书”,另一个上书“赐进士”,全为金字。
身居重臣东渡学习
在汉源县九襄镇大木村郭维善家里,还保存着一幅画像。
随着画纸展开,一个“顶戴花翎”的清朝官员形象跃然纸上。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锦鸡图案,有飞禽走兽,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
《汉源县志》记载,1873年,郭万俊中进士,钦点内阁中书,正二品大员。
内阁中书,在清朝是个什么级别?
清朝设六部,再设内阁和军机处。内阁掌管六部,处理国家政务,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的领导班子。
“郭万俊在清朝廷的职务,已进入高层,与李鸿章同朝为官。”郭朝林说,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当时的清朝廷中,汉人能居于如此高位,是不多见的。
时值清朝末期,国力衰退。1875年,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蚕食。1878年,中日关系恶化。驻日本大使馆也降级成了领事馆。当时,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还在组建中,为赢得时间,清朝廷决定派郭万俊到日本领事馆任职。
目前,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郭万俊是四川雅安最早的“外交官”。
在日本期间,郭万俊学习先进文化,治理领事馆,为清朝廷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
对于郭万俊出使日本,《汉源县志》评价,“代理长崎领事,听诉公允,外人称道”。
1883年,郭万俊回到北京,写下了有关他在日本的见闻,他把所见的明治维新,提供给了当政者参考。
议和签约悲愤交加
郭朝林说:“郭万俊出使日本,为清朝建立北洋水师,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
据史料记载,1888年,清朝于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
那时,郭万俊已回京任宗人府主事,是一个无实权的职务。直到甲午战争时期,才重新启用了郭万俊,升吏部员外郎可保御使。
那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郭万俊认识到,虽然海军训练程度不低,但大清水师军舰陈旧落后。
郭万俊常上书建议加强军事管理,然而,他的建议都没被重视。
“作为一名清朝廷的大臣,郭万俊尽职尽责,一直想着如何让国家富强,不让外国欺侮。”郭朝林说,“即使是他的祖母、父母病危时,他也没有回家。”
据《汉源县志》记载,1889年郭万俊的祖母、父母先后病危,郭氏家族都希望郭万俊能回家探视。因国事繁重,内忧外患,郭万俊日理万机,难以抽身回家探视。
郭万俊和李鸿章的努力和希望,在中日甲午战争成了“泡影”。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签订者正是李鸿章,李鸿章仅仅是清朝廷的代言人,却要背负众人的骂名,心情可想而知有多沉重。”郭朝林说,“不曾想,几年后,郭万俊也感受了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悲痛心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逃往长安(今陕西西安),作为汉人,郭万俊自然没能和皇帝们一同“移驾长安”,仍然留在北京。
郭万俊和同僚组织民众,支援军队,在北京与八国联军周旋。
然而,正在与军民一起抗击外敌的郭万俊却接到了慈禧太后的遥控指挥:议和。
与当年李鸿章一样,郭万俊与八国联军“议和”,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议和成功后,郭万俊被清朝廷封为了“守国功臣”。
“这个守国功臣,对于郭万俊来说,应该是很痛苦的。”郭朝林说。
1902年,报国无望,悲愤交加的郭万俊在北京病逝。
按遗嘱,郭万俊的遗体被送到家乡汉源九襄安葬。
如今,郭万俊故居依然矗立在九襄镇内,成为当地一处追忆历史的胜地。
郭万俊的画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 伟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