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新中国婴儿食品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原泸州肥儿粉厂老厂长陈雅南

作者:周东书(泸州市儿童食品厂原厂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0 16:4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感恩党 感恩祖国 感恩人民

——记为新中国婴儿食品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原泸州肥儿粉厂老厂长陈雅南

周东书

泸州肥儿粉是原泸州街道一间仅有几个人生产的自救作坊,年产销肥儿粉仅上万斤;后来在公私合营后,经过人工推磨、黄牛拉磨、电动磨粉,到建成有近200名职工的全封闭生产线的现代化工厂,年产销肥儿粉1300多吨,产品遍布川南,远销全国,成为泸州市重点食品生产企业。企业发展,原厂长陈雅南,功不可没。

热血青年

投身新中国建设

泸州解放——跨入新时代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地处川南一偶的泸州还在翘首以盼。1949年12月3日寒夜,与泸州城厢一江之隔的街镇,普通居民家家关在被窝里进入梦乡。突然,大街上人往马嘶。有人从门缝往外偷窥,原来有大量荷枪实弹的军队在屋檐下横七竖八倒在冰凉的石板上,怎么回事?泸州,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伊始,泸州苦“军扰民”久矣。可这次没有一处有喊门、敲门、开门。人们百思莫解,在寒夜中颤颤惊惊中度过了不眠之夜。快天亮时,又一阵嘈杂声响后寂静下来,人们仍不敢出声。待到天大亮,有胆大的偷偷开门,却见许多门口放了几个馒头,还有余温。这时的人们更为惊奇,闻所未闻。在那人们吃菜咽糠的岁月,白面馒头却是好多人久违了的东西。更大的惊喜接踵而来:解放军昨夜已进了城,泸州已经全城解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泸州人恍如隔世一般跨入了新时代。

1949年12月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泸州(图片来源:看见泸州)

贫民出身的陈雅南,这时年方23岁,当了几年学徒,在几家手工业作坊兼职做会计账。仅一夜之隔,陈雅南便与全泸州市民一道,开始了新的生活。

热心的陈雅南

刚解放的城市,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大部队已赶去参加解放成都战役,大量的城市基层街道工作要人带头。诸如发动群众、恢复生产、治安联防、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赈灾救济、卫生消防等等。具有初中文化的热血青年陈雅南,决心感恩共产党,报效新中国,开始为新城市的街道工作积极带头,不图报酬。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废除保甲制度,街道重新规划,成立街道居民委员会,陈雅南被选为其住地 —— 宝成路居委会副主任。

泸州肥儿粉厂原厂长陈雅南(陈宗华 供图)

百年米羹羹有了新名号

——泸州肥儿粉

泸州肥儿粉,前身叫泸州米羹羹,是一种传统婴儿食品,是有史以来中国稻谷产区很多婴幼儿的口粮和辅助食品。早前靠最原始的家庭个人制作,费时费力不方便。米羹羹作坊,在清嘉庆年间的泸州就已出现,产品以挑担沿街叫卖为主。泸州米羹羹经一百多年传承,到泸州解放时,在魏家街居委会帮助下,其作坊职工由几名军属和贫民组成,当时的生产条件仅一间破庙、一层石磨。陈雅南开始仅为兼职会计,但因组长闻永祥是居委会主任兼职,米羹羹作坊的很多工作都落在陈雅南肩上。

1956年初,为贯彻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陈雅南被派往成都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在成都学习期间,陈雅南发现有类似泸州米羹羹的产品,其包装精良,便自费买了两包回泸。经商量决定,报经街道批准:泸州米羹羹正式更名为“泸州肥儿粉”。此时,正是国家为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号召开展生产自救活动。于是,经上级主管部门报请市人委,由市人委出资,泸州肥儿粉扩大生产规模,与泸州副食品厂合并为泸州市地方国营泸州肥儿粉厂,企业升格为街道直管企

1956年泸州肥儿粉票证(陈宗华 供图)

从此,陈雅南深知这个厂长不好当, 为了不负众望,辞去原本兼各职,全身心投入到泸州肥儿粉厂,一任30多年,直到退休。

1957年6月底,泸州肥儿粉正式有了醒目的标签,使用正式上税发票,陈厂长特意选首本发票的第一号在“七·一”党的生日这天开始启用,寄托对党的感恩,对新中国的感恩。

伴随共和国成长过程

陈雅南和泸州肥儿粉历经坎坷

解放后的泸州,从发售公债、清匪反霸、禁烟禁毒、镇反运动、增产节约、“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人民公社”等等,各种任务、摊派、义务活动,陈雅南和厂里职工都要忙于应付。只要是党和国家的号召,陈雅南无不竭尽所能,不遗余力。例如,本来是专搞婴幼儿食品生产,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自己创造条件,在厂的院坝中间建起土高炉,组织职工加班加点大炼钢铁。

泸州肥儿粉厂,很多时候都隶属街道部门,工厂的财经大权多被街道把持,工厂一度成为街道的提款机;甚至,1988年企业升格时,上百万元的企业财产被无偿划走。陈雅南也无奈,面对职工们的责怪,只能劝慰大家:这是特殊的历史时期,街道也把这些钱主要用在对街道其他企业的扶持上。

陈雅南退休时的泸州肥儿粉厂(陈宗华 供图)

“大化大革命”期间,有人喊出打倒陈厂长,喊出口号的人是想当厂长。但最终没有人敢来当这个厂长,因为这是个要有方方面面能力的厂长,这是个甘愿不求享受、不要特权的厂长,这是个比常人更累、更吃苦的厂长,而且还是个上下受气不讨好的厂长。

峥嵘岁月40年

亲手创立泸州肥儿粉

首先从接手米羹羹作坊到更名“泸州肥儿粉”名称。在缺资金、缺技术的情况下,仅凭一己之力,以科学、严谨、周密的作风,保留和改进了米羹羹传统技艺精华部分:湿粉磨制工艺。仅此一点,就让泸州肥儿粉在产品的色、香、味方面,远优于普遍采用机制粉的产品。其次,敢于对传统配方提出质疑,要求做配方验证,从1956年始到1986年30年间,利用泸州医学院的技术、设备优势,对泸州肥儿粉整个配方进行科学严谨的验证调整,最终在1986年年底至臻完善,并列入保密配方。其秘方在1984年经四川省轻工业厅肯定并专文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转报支持,使泸州肥儿粉更独具特色,声名远播。泸州肥儿粉,在全国婴幼儿食品中,成为唯一屹立200年的品牌

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

在缺管理、缺人手的情况下,陈雅南仅凭一己之力,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工厂行政、财务管理制度,让全厂不管在何种困难面前,企业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工作一丝不乱,井井有条。上交税收、上缴利润、职工工资、福利,都通过制度落实。做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

全身心为职工着想

为增加职工收入,确保职工福利,陈雅南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生产,力行节约,在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分分钱、厘厘钱都精打细算。

陈雅南对全厂每一个职工的生、老、病、死,不但从制度上落实、物质上保证,还从精神上无微不至关心。职工有困难,都作为企业大事,极为重视。有职工子女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面临经济困难,在厂生产资金都很吃紧的情况下,仍召开厂委扩大会研究对其给予必要的补助。

1979年,泸州肥儿粉厂退休工人合影(陈宗华 供图)

草鞋厂长、板板车厂长

自打陈雅南当厂长开始,就是一个不脱产的干部,还是工厂的主要劳力。长年累月都穿草鞋,干的多是最重的活。例如,厂的原料和产品进出每月几万斤,全靠厂里的3架木板板车人力运输,因道路崎岖坎坷,很多人无力胜任,在多年里,陈雅南都是这3架板车中出名的“中扛”。

厂是家 担当好家长责任

原厂的几十名职工,大都是街道的烈属、军属、需照顾的困难户。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厂一度无米加工停产。陈雅南仍千方百计想办法,如开展代加工业务,开办制面房加工干面、开办饲料组加工饲料;开办洗衣房帮人洗衣服;成立厂临工服务队,为职工揽其他活,如帮公共食堂蒸饭、打杂等。陈雅南决不让厂解散,决不把职工推向社会。

公心、公正、公道、公开

陈雅南作为家长但从不耍家长派头。几十年如一日,出于公心,注重办事公正、公道。从厂成立那天起,仅10多名职工的小厂,除厂长外,还设了领导小组;职工有几十人的时候,设了厂委会,还常常召开扩大的厂委会;讲究先民主,后集中,以民主决策为主。对早期的米羹羹入股问题,陈雅南征得民意,坚持落实政策,按期支付股息和善后。

1979年,泸州肥儿粉厂退休老工人留影(陈宗华 供图)

自律 廉洁

在1960年那个啃树皮、咽草根、吃白善泥的年代,厂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陈厂长宁肯自己吃白善泥,也要顾厂里饲养的牲口。其时,亲见陈厂长在厕所内解不出大便的痛苦,至今还深深印在脑海里。

泸州肥儿粉(图片来自网络)

他 的家庭贫寒、普通。但他从不动厂里的一分钱,从不沾厂里的一点好处。他的三个子女,没有一个受照顾在厂上班。

改革开放后

泸州肥儿粉迎来较快发展

1978年以后10年,泸州肥儿粉从年产销量100吨逐步增加到500多吨,占据了整个川南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被泸州誉为最富盛名的婴儿食品。每天慕名的求购信雪片般飞来。1984年,《四川日报》报道了这个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注资200多万元,1988年,新厂房拔地而起,建起了崭新的生产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工厂实现园林化,进入了大步发展期。

陈雅南的夙愿实现了

1988年,陈雅南为之争取了近30年的入党申请终于获得批准,陈雅南终于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9年,陈雅南正式退休,陈雅南的厂长一职交到笔者手中。泸州肥儿粉厂30多年连续不断的的账簿、账册、单据,很多按财务制度早也过了保管年限,仍整整齐齐装满一衣柜;珍藏多年的资料、信件,除叫笔者留用外,堆在地上半人高。临焚毁前,老厂长还来问笔者:“这些废纸,周厂长是否过目?”没有疑义,在笔者的一声令下,地上的废纸成了熊熊的火焰。陈雅南几十年的厂长生涯、甜酸苦辣,甚至忧心,随着火焰的升起终结了,老厂长终于可以释怀了。

前进的路上,并非全是鲜花

自陈雅南卸下厂长退休后,又经过两年多的辉煌,泸州牌肥儿粉年产销量也达1300多吨。1992年,原本有一次立足川南、占领全国、让泸州牌肥儿粉冲向世界的机会,只因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致使泸州肥儿粉厂每况愈下,常常有职工工资都发不出的时候。陈雅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几次,陈雅南都强拖着病体出来担任厂的顾问,但大厦将倾,个人之力难挽颓势,从此在家一病不起。最终,企业于2001年转制解散。

2003年,陈雅南病逝。

陈雅南虽算不上英雄,一生朴实无华,但却是勤劳而奋斗的一生:他这个厂长,一干就是30年;一个非党干部,却时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执着奉献;他一生都在践行“存敬畏、知戒惧、守底线”。

他一辈子没有大起大落,却也是命运多舛。只因泸州解放后市政府在泸州市一时未废除保甲制度,这时的陈雅南感恩新社会,积极为街道做过义务,入党申请时便有人对他的那段历史有误解,在入党问题上,一拖便是几十年;厂长任上,他忍受了无数委屈、责怪,但都忍耐、包容、理解。

其人虽已没,久久有余情。可以告慰陈雅南的是,陈雅南的事业和留下的精神、物质遗产,仍在薪火相传。2001年企业改制后,在泸州市龙马潭区政府支持下,原泸州肥儿粉厂传承人欧阳锡川接手泸州肥儿粉生产,熬过了几年困难期,又经过十多年努力,技术、管理上了新台阶。2009年,泸州肥儿粉先后被批准为省级老字号产品;泸州肥儿粉传统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已申报国家级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遗;泸州牌也成为著名商标;企业也获多种荣誉;产品销售遍布全国,成为中国婴幼儿辅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其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评估已达数亿元。因发展需要,政府已在龙马潭区的德龙桥河畔划拨近100亩土地,助推泸州肥儿粉的更大发展。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肥儿粉第八代传承人,泸州肥儿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欧阳锡川(陈宗华 供图)

2009年1月被认定为“四川老字号”(左),2009年7月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右)(陈宗华 供图)

真可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17年11月,泸州肥儿粉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泸州市慈善总会等部门授予首届关爱环卫工人公益慈善活动爱心企业(陈宗华 供图)

2019年8月,泸州肥儿粉药食同源系列产品获四川省旅游商品评选银奖(陈宗华 供图)

(该文获中共四川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优秀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东书(泸州市儿童食品厂原厂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