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黎明 ‖ 明代四川仕宦梁祖龄生平事迹考

作者:黎 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3-26 10:13:38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5期

梁祖龄,字绍甫,号景泉,是活跃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人物,也是晚明成都仕宦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学界对梁祖龄的生平事迹少有研究。作者从官修正史、地方志以及晚明文人著述入手,并补充朝鲜史料,勾勒出梁祖龄的人生轨迹。

1

仕宦之家

梁祖龄的先祖(入川始祖)梁兴礼原本姓黄,原籍黄州府麻城县。明朝初年入川,入赘梁氏,改姓为梁。

梁兴礼的后代定居于温江县治东14里的鸡鸣桥(今温江区公平街道建安社区内)。早在梁祖龄出生前,这一家族即是有名的仕宦之家。梁祖龄的曾祖父梁万钟,于明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曾任浙江仁和县令、陕西同州知州、浙江杭州知府、两浙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梁祖龄的祖父梁衮,是蜀王府引礼官;父亲梁承教,是温江县学生员(即秀才);母亲于氏,生五子,梁祖龄排行老二。

明代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85关于梁万钟的传记(作者供图)

鸡鸣之训。据《明代登科录汇编》卷20记载:“(梁祖龄)丁巳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丁巳年,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梁氏家族格外重视子孙教育。梁万钟致仕后常亲自为子弟授课,或聘请名师教学。清嘉庆《温江县志》卷34 载:“梁氏遗迹,邑东十三里鸡鸣桥系明进士梁万钟致仕归,课子孙,每于鸡鸣时辄唤起,诵读至昏始息。后,孙祖龄登万历丙戌进士,感祖鸡鸣之训,易木为石遂以名桥。”

初出茅庐。明万历十年(1582),梁祖龄以全省第5名的成绩乡试中举。万历十四年,参加丙戌科会试、殿试,以三甲第78名的成绩中进士。参加会试那一年,梁祖龄已经是两个儿子(梁于廷、梁在廷)的父亲,原配夫人李氏已过世,他续娶了祝氏。中进士后,梁祖龄在吏部观政(即见习),大约在万历十五年,被任命为南直隶应天府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知县。万历十七年至万历二十年,梁祖龄任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知县(今常州市武进区)。清康熙《常州府志》卷21“名宦”记载梁祖龄“端雅详察,有独行君子风”。意谓梁氏端庄文雅 、明察秋毫 ,颇有君子之风。

《明代登科录汇编》卷20《万历十四年进士登科录》关于梁祖龄的记载(作者供图)

万历二十年,梁祖龄任户部主事。是年春天,日本举倾国之兵大举进攻明朝藩属——朝鲜。六月,明王朝派军队援助朝鲜,从而掀开万历朝鲜战争的序幕。大约万历二十四年,梁祖龄被提拔为户部贵州司郎中,具体任务是“钦差总理密云等处粮饷”。

2

文人治军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七月,梁祖龄被提拔为“山东右参议兼佥事,备兵宁前”。十一月,调补海防道,成为军事行政组织——兵备道的主官,主要负责军事战备。万历二十六年正月初四,梁祖龄奉命兼程倍道进入朝鲜境内,成为明朝在朝统帅——邢玠和杨镐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并担负有朝廷委派的具体职责。据《李朝实录·宣祖实录》卷96载,三十一年正月“梁布政祖龄接伴使尹国馨驰启曰:布政初四日过江,闻蔚山捷音,倍道出来。”

筹运军粮。来到朝鲜后,梁祖龄首要关注的是军粮的筹措和运输。他主抓在朝鲜造船运粮。由于远道不便,他思考着恢复朝鲜农业生产,以便筹粮。

梁祖龄宦迹图(作者供图)

万历二十六年二月己未,梁祖龄从前线返回朝鲜国都王京(今首尔)。在汉江之上,他向前来迎接的朝鲜国王李昖询问朝鲜稻谷收成,并就改进农业生产提出许多建议:“必先择膏地,备牛头,修农器,毋后农时,庶望西成之绩。”两天后,他取来朝鲜土地较为肥沃的庆尚道、忠清道的屯田播种清单,了解实情后,向朝鲜国王提出稻谷播种“须上紧商议”的意见。梁祖龄与朝鲜国王关于农业生产的对话和梁祖龄查阅两道《屯田播种石数单》的事迹《李朝实录·宣祖实录》卷97有详实记载。

严明军纪。明军出征朝鲜,保持严明的军纪格外重要。梁祖龄在大营东、西辕门竖立“白牌”,将他草拟的军纪书写其上。军纪条文十分详尽,其中对抢夺朝鲜人民“一米一菜”、强住陪臣房屋、淫辱朝鲜妇女、毁坏民房等罪行都给出惩处办法。各营将领即安排下属夜间加强巡查,逮问违反军纪的官兵。

出谋划策。据《李朝实录·宣祖实录》卷 97 记载,建州女真向明军统帅邢玠请求,准许其发兵2万,讨伐倭寇。邢玠表示同意,梁祖龄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如果让女真进入朝鲜,将暴露明军和朝鲜的实力,以及山川险关,如此无疑引狼入室。邢玠听从了他的劝告。

监军中路。万历二十六年九月,明朝联军集结约 11 万人,分四路大军全线进攻日军。其中,中路军兵力接近 3 万人,由提督董一元率领,梁祖龄任监军。监军是代表朝廷辅助主帅协理军务,并监督将帅用兵的临时性职务。

中路军作战经过《李朝实录》《象村稿》《征东实纪》《两朝平攘录》《本朝通鉴》等史料多有记载。至九月十九日,中路军南下110里,连克昆阳、永川、新宁(皆朝鲜地名),日军望风而逃。九月二十七日,于泗川城下与日军对垒,诸将领兵掩杀日军,攻入泗川城内。十月初一,明军进逼日军盘踞的新寨,游击将军茅国器军中大炮突然炸膛,并引起大营火药库连番爆炸。中路军“大乱惊溃、人马相蹂”。日军趁乱出击,中路军溃不成军,人马折损七八千。其后,部将收整人马撤回星州。

力挽狂澜。梁祖龄力主对带头逃跑的官兵明正典刑。十月十二日,他与提督董一元一道,在沙场点兵之后,将带头逃跑的 4 人押出队列,2 人枭首示众,2 人杖打一百军棍。此举整肃了军纪。为重整旗鼓防备日军乘胜反攻 ,他派将领率领6000人马协同朝鲜将领高彦伯、郑起龙防守。

中路军虽然一度失利,水路却战果辉煌,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此时,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病死的消息传到朝鲜前线,日军开始全线撤退。十月十六日,中路军占领日军屯粮营寨时,只捉住受伤患病的数名倭寇。十一月,明军各路大军全线追击撤退的日军,并剿灭其留在朝鲜的残余力量。

3

起落沉浮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九月,朝廷对参加战争的文臣武将论功行赏。梁祖龄被提拔为浙江按察使。

2个月后,梁祖龄还没赴任,其职务改为湖广参政备兵常镇。

备兵常镇。常镇兵备道主要负责管理常州、镇江等府的军事守备,并兼理文教、水利、刑讯诉讼等事务。据明代进士孙继皋的《贺兵宪大观察蜀温江梁公·恩再世叙》记载,梁祖龄治下的常镇道吏治澄清,百姓安定祥和(“风猷所震 ,能使群吏承旨 ,奸人屏息。”)。

梁祖龄任职期间,于万历三十年捐建了武进县苏东坡先生祠。在治下无锡县,划拨百缗铜钱,修建龙汇桥。万历三十九年,梁祖龄获得特别恩宠:祖父与父亲被赠封为巳官,祖母和母亲赠封为淑人。

《李朝实录·宣祖实录》关于梁祖龄向朝鲜国王询问农业生产的记载(作者供图)

任职川北道。万历三十一年三月,梁祖龄任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川北道。根据明代官制,为方便官员奉养年迈的父母,允许将官员调到距双亲较近的地方任职。

陈州治水。大约万历三十九年左右,梁祖龄被朝廷起用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备兵雎陈。

梁祖龄上任之时,因沙河水位暴涨,沿岸市镇及千余顷民田受灾已有半年。他亲自组织民夫对河流进行疏塞,同时加固堤防,此后多年沙河安流,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万历四十年,梁祖龄被提拔为河南左布政使,官至从二品。万历四十二年正月,梁祖龄被进一步提拔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提督军务”,为正二品。

4

巡抚河南

巡抚,是总领一省军政、民政的要员。梁祖龄在河南巡抚任上政绩卓著,史料中留下许多详实记载。

保境安民。为保境安民,梁祖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七月发兵剿平河南贼寇,生擒贼首程正国等人。当年十二月,他向朝廷上报,并请求依律法办贼首,褒奖有功人员。据《明神宗实录》卷552记载,四十四年十二月:“河南巡抚梁祖龄报擒流贼程正国等。乞分别首从,依律定罪,以正法纪;其有功员役酌量奖赏,以示激劝。兵部覆奏,从之。”

作为一省父母官,梁祖龄十分关心民生福祉。万历四十二年,河南境内中牟、祥符(今开封市祥符区)、陈留等县遭遇严重冰雹灾害。梁祖龄上疏请求朝廷加大赈济灾民的力度。据《明神宗实录》卷 522 记载,四十二年七月:“河南抚臣梁祖龄则以中牟、祥符、陈留等县异常冰雹,请破格赈济”。

《象村稿》关于董一元、梁祖龄中路军南下作战的记载(作者供图)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万历皇帝与宠妃郑贵妃所生之子——福王朱常洵在河南洛阳称藩。从万历四十二年七月至万历四十三年四月,福王属臣先后多次在河南地界上犯案,甚至草菅人命。主要有:福王府押运刘孝勒索杀人案、福王伴读闫时收租杀人案,以及福王府仪卫司正龚孟春受贿庇护不法盐贩案。巡抚梁祖龄皆上疏禀明朝廷,要求按《大明律》彻查严办。福王对属臣的纵容终于酿成恶果。因受贿被追究的龚孟春于万历四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夜,挑唆福王府卫队军校、士兵七八百人哗变,一时间乱军甚至威胁到福王自身安全。巡抚梁祖龄迅速调集所属部队,将洛阳哗变军校弹压,并迅速控制局面。

5

致仕归乡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和万历四十五年四月,梁祖龄先后两次上疏请求致仕。万历皇帝体谅这位老臣的辛苦,批准他致仕归乡。

修建长安桥。梁祖龄回到故乡,见到从温江县城沟通成都的大道被江安河所阻隔。为方便人们出行,密切与省城的经济联系,他在退休生活中“发挥余热”,捐资修建了长安桥。各本《温江县志》皆有记载:“长安桥,邑东半里,乡宦梁祖龄捐资修建”。

从政思想。梁祖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儒家士大夫,仕宦30年,坚持不懈造福黎民、护佑百姓,着力施行儒家仁政。他发自内心爱护百姓,以致见到沙河边受灾群众而潸然泪下。明刘思温《陈州李方集河防篇》载:“卓哉仁明梁公祖,素念民难同己苦……一闻控诉泣潸然。”他十分重气节、讲操守,朝鲜史料中对梁氏不徇私的美德十分推崇。

梁祖龄去世后,故乡的百姓专门建立祠庙纪念这位先贤。清嘉庆《温江县志》卷14“古迹”有如是记载:“梁公庙,邑东十里公平场近地。”虽然历经政治变迁,梁祖龄的故事被历史长河掩埋近400年,然而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他的精神价值与理想追求依然熠熠生辉。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5期 总第225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黎 明(成都市温江区政协文史委员会)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