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五百年来一大千

来源: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05 21:17:22 浏览次数: 【字体:

1919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当时名叫张正权的张大千离开喧闹的都市,叩响了松江禅定寺的大门。他请求出家,当一名僧人。这座寺庙的住持逸林老法师为他取的佛门法号是“大千”,为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之略语。从此,“张大千”这个名字伴了他一生,并将他推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张大千与敦煌壁画

对于中国画,普通人可以说是看热闹的门外汉,看不出个啥道道来。但在四川博物院张大千馆参观时,竟被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震憾了。

释迦牟尼涅槃图、说法图,观音菩萨像、千手眼观音像等等,这些庄严而又亲切的佛和菩萨展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那一双双纤巧柔软的手,就是佛教和柔的具体象征。那么多温柔得可以融化救赎众生的手,在那一刻也对我们这些普通人产生了艺术启蒙。

张大千临摹敦煌释迦摩尼说法图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博物院

张大千(1899.5—1983.4),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张大千自画像(蓬州闲士 摄于内江张大千博物馆)

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一个书香门第家庭。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张大千20多岁便蓄着一把大胡子,成为其日后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第一个到敦煌临摹壁画的中国专业画家,张大千携家人、弟子于1941年春来到人迹罕至的戈壁沙域。本来打算走马观花,三个月就足够了,可没想到第一天到达莫高窟起,计划就改变了。张大千对儿子张心智说,“听说这里有三四百个石窟,我们半天看一个,也要两百来天,原来走马观花,往返三个月,现在看来要下马观花了,最少也要半年时间。”等到他们工作了三个月之后,张大千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待上二至三年。

张大千壁画欣赏(图片来源:书画论坛搜狐号)

这三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喝水都是雇骆驼到十多里多远的地方拉。没有电,刚开始还有蜡烛可用,后来连蜡烛都舍不得用,得留着进窟临摹画时用。再加上无医无药、缺衣少食,最可怕的不时还有强盗土匪骚扰侵袭。

张大千壁画欣赏(图片来源:书画论坛搜狐号)

因为原计划只待三个月,所备画纸画布颜料还有生活物质远远不够,当年年底张大千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一人经甘肃武威等地到达青海,与塔尔寺的藏族画工会合,备足画布、颜料和生活物资,于1942年春夏之际再次回到敦煌,正式展开壁画临摹工作。

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中的乐队

三年“面壁”,是张大千礼敬艺术的三年,他最终临摹了276幅壁画。这276幅壁画,不仅提升了大千先生的绘画技艺,更是打开了藏于他深心的智慧宝藏。

张大千 摹北魏敦煌壁画三世佛 (四川博物院藏)

三年“面壁”,对张大千先生来讲已超越了对艺术的探求,他对石窟的结构、彩塑与壁画的内容、多少、大小均作了文字说明和年代考证。之后他系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并著有《谈敦煌石室》《谈敦煌壁画》等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大千倡导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43年到1944年,张大千在兰州、成都、重庆等地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轰动中国,得到国学大师陈寅恪等一大批大师级人物的肯定。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图片来自网络)

276幅壁画,那些千姿百态的线条,那些雍容自在的神态,那些临风而动的衣衫,那些盛开的红莲,那些风摇即散的云朵,还有那些无形无声的神韵,无不成为了先生以后挥毫泼墨的源泉。

张大千上世纪40年代临摹的敦煌壁画——飞天

张大千后来曾多次说,画画要跳出框框,放下学过的知识,解放自己。所以大千先生的画才会让那么多的人喜欢,自在洒脱,空灵深邃,坦荡快乐皆流淌于笔端!

张大千-观瀑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