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胡嘉 ‖ 修复望江楼的蜀中名士——伍嵩生

作者:胡 嘉 来源:《成都掌故·伍嵩生领衔修复望江楼》 发布时间:2019-11-28 10:24:01 浏览次数: 【字体:

伍嵩生(1829—1915),又名伍肇龄,四川省大邑县人。伍嵩生12岁考中秀才,15岁考中举人,18岁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散馆任编修一职,人称“伍翰林”,因曾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又得名“太师”,名满巴山蜀水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因伍嵩生在翰林院任职时,曾为八大臣之一肃顺的座上宾,故遭株连被罢黜。遣返大邑故乡后,伍嵩生被乡绅聘到邛崃书院任主讲,后又到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任山长(即校长)多年,人们都尊称他为“伍山长”。

 伍嵩生与清末名臣李鸿章是同榜进士,后共同在翰林院任职,交谊深厚。李鸿章曾为锦江书院亲笔书写一副门联:“天下翰林皆后进,蜀中佳士半门生。”在成都引起轰动,从此,锦江书院与伍嵩生声名远扬。李鸿章还致电四川总督称赞伍嵩生:“老友嵩生,品高望重,齿喜家贫,诸翼垂青。”伍嵩生遂受到四川地方官府的尊重与优待。

锦江书院(图片来自网络)

 伍嵩生在邛崃书院、锦江书院、尊经书院主讲达30年,按照清代制例规定应官复原职,因此伍嵩生又回到朝廷继续担任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伍嵩生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光绪三十三年,又晋升为侍讲大学士。后因年迈力衰,辞职告老还乡,最终定居成都。

 有一年重阳节,伍嵩生散步到九眼桥,沿着锦江闲游,来到了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望江楼旁,但见江楼废旧,遍地断瓦残垣,荒草丛生,满目衰败凄凉。于是,他深有感触地沉吟道:“如今古井冷斜阳,何处是校书门巷。”随后又写下《九日登江楼》:

今年又是一重阳,

独往登临锦江旁。

关塞天长风送雁,

蒹葭秋老露为霜。

  以“风送雁”“露为霜”吟出秋日之萧瑟,也道出了他心中面对残败古迹而感发的悲凉。回家后,伍嵩生立即写了一份奏章并递呈朝廷,请求修复望江楼。1910年,奏章获得批准,由四川总督府拨款,伍嵩生领衔修复望江楼。修复完成后的望江楼雄浑壮丽,楼高27.9米,共分4层,下两层为四方,上两层为八角攒尖,角尖为鎏金顶,宝顶直刺苍穹,角檐高啄凌空,富有气势。

 望江楼及其附近一带还被辟为公园,园中除望江楼外还有濯锦楼、吟诗楼、浣笺亭、五云馆等建筑,伍嵩生对这些古建筑均有题咏。他为吟诗楼题诗:

青莲少日锦城游,

暮雨春江句早留。

彩笔千年谁梦授,

吟诗又起水边楼。

    又题:

 女子多才旧擅名,

唐诗一卷可怜生。

涤瑕荡秽休明代,

须信人间有正声。


为浣笺亭题诗:

 自昔名传女校书,

浣花笔色艳环区。

 至今井水供烹茗,

留得甘香醉酒徒。

为五云馆题诗:

五云馆(图片来自网络) 

元相曾游井水喷,

题诗遥忆惠兰芬。

 而今却作非非想,

楼阁玲珑起五云。

 这些佳作,至今仍被游客吟咏赞赏。除修复楼阁、除草开园外,伍嵩生还在望江楼旁种下翠竹万竿。如今的望江楼公园已是全国竹子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竹类公园,园内修竹苍翠,幽篁如海。

望江楼公园(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1911年,伍嵩生以82岁高龄参加保路同志会,走在去制台衙门请愿队伍的最前列。

 1915年,伍嵩生病逝于成都,葬于北郊凤凰山,他的门生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张森楷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如今,在伍嵩生的家乡大邑县䢺江镇钱沟村,尚有伍家院落及桅杆存在,不时有游人驻足缅怀。

 (原载《成都掌故·伍嵩生领衔修复望江楼》,有删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胡  嘉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成都掌故·伍嵩生领衔修复望江楼》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