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范长江:新闻巨子的传奇人生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19-01-26 13:54:00 浏览次数:1295 【字体:

加入进步组织


范长江,原名范睦,号希天,1909年(清宣统元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自幼从祖父(清末秀才)读书习字,且攻诗文,文学功底颇为扎实。

1922年范长江进入中学,一些宣传革命的进步书刊源源不断从外地入内江,学生中建立了“读书会”“警觉会”等进步组织,范长江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1927年初,范长江到重庆,准备投考黄埔军校,因错过时间,未能如愿。经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杨誾公介绍,考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吴玉章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学习了《唯物主义史论》《社会发展史》,并阅读了瞿秋白写的《共产主义ABC》等书籍,受到启发,因而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范长江

 1927年3月31日,重庆各界群众为抗议英美炮轰南京,在打枪坝举行集会声讨英美罪行。范长江参加了这次集会。刘湘组织军警特务屠杀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血案。范长江沉着地组织群众转移,结果自己身负重伤。后在亲友帮助下离开四川,前往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在那里,他被邀列席了正在武汉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随后,又被送到高级劳动党校学习。瞿秋白、蔡和森等在该校授课。1927年7月,范长江参加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贺龙)学生营,随军到黄石港后被编入第三师教导团。部队到达南昌后,范长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随军转战瑞金、长汀、汕头,后因病掉队。

 1928年下半年,范长江抱着探索一条改革乡村、富国救民道路的愿望,报考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乡村行政系。入学读了一两年,他非常失望,觉得这样的教育绝不可能解决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问题。


抗日宣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学校当局对日军侵略罪行无动于衷。范长江在一次军训点名时,面对广大学员发表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他指出,国土沦丧,责任全在国民党当局。他的讲演使在场的同学痛哭失声。次日,全校学生集会,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主义,要求抗日救亡。范长江担任了学生宣传队的领导工作,进行宣传抗日的活动。后来,学生运动被镇压,范长江逃出学校。

 范长江曾写过一首纪念鲁迅的诗:“横眉冷对众虎狼,俯首甘随牧牛郎。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

 1932年秋,范长江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次年1月,日寇出兵侵占山海关,范长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辽、吉、黑抗日义勇后援会”的工作,带领同学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在北大期间,他开始向《晨报》《世界日报》投稿,以后又给天津《益世报》写稿,多是报道学校文化教育。《大公报》还聘他担任北大通讯员,撰写有关抗日救亡运动的长篇通讯。

 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前往大西北采访。他从成都出发,经川西,越祁连山,绕贺兰山,行程4000余里,历时10个月,搜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他在《大公报》上连续发表游记、通讯,第一次向全国公开介绍红军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情况,揭露国民党的腐朽和日寇入侵造成的严重危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由这些报道汇集成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成为畅销书,被誉为“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

《大公报》出版部于1936年8月将范长江通讯结集成册,定名为《中国的西北角》,在全国范围公开发行,出现了读者抢购潮,“未及一月,初版数千部已售罄,而续购者仍极踊跃”,不得不再版9次,发行十几万册,脍炙人口,风行全国,被誉为和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此书发行的数量之大,再版的次数之多,影响之深远,在当时都是不多见的。

 大西北采访结束后,范长江被聘为《大公报》正式记者。绥远抗战期间,范长江曾深入战地采访,写了不少通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从绥远直赴西安,先采访周恩来,后又在博古、罗瑞卿陪同下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随后他写出《陕北之行》。从此,他思想也发生重大转变,更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


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范长江亲赴芦沟桥、宛平县、保定车站,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战地采访。徐州战役时,他在徐州街头宣传抗日。1938年3月,他与恽逸群、陈同生等人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团结进步青年记者加强前线报道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周恩来曾写信赞扬范长江:“听到你饱载着前线上英勇的战息,并带着光荣的伤痕归来,不仅使人兴奋,而且使人感念。”


毛泽东致范长江信(1937年3月29日)

1938年10月,范长江脱离《大公报》。次年初,范长江与胡愈之、孟秋江等人在桂林创办“国际新闻社总社”。在共产党领导下,他们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封锁,如实报道抗日战争的真相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1939年5月,范长江在重庆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与沈钧儒之女沈谱在重庆结婚。


沈谱、沈钧儒、范长江、王炳南合影

 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下令逮捕范长江。1941年2月,他到香港,任共产党在海外的机关报《华商报》副总经理。1941年底香港沦陷,范长江到苏北解放区,先后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并亲自讲授《论人民的报纸》《新闻学概论》等课程。


宣传工作负责人

 1946年5月,范长江参加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南京与国民党谈判。解放战争时期,范长江在延安任中央负责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并兼负责《解放日报》的工作。

1946年,邓颖超同廖承志(右一)、范长江(右二)、曾宪植(右四)、经普椿(右五)在南京。

 建国后,范长江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56年起,调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书长,继后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还连续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

范长江与毛泽东交谈

 “文化大革命”中,范长江横遭打击,于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确山农场被迫害致死。1978年,范长江得到昭雪,12月27日,胡耀邦、邓颖超参加了为范长江举行的追悼会。为纪念范长江对新闻工作的杰出贡献,国家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中国中青年记者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

在范长江诞辰95周年纪念日,国内首座范长江纪念铜像在上海福寿园“君子苑”落成。

 范长江的著作汇集出版的,除《中国的西北角》外,还有《塞上行》《长江战地通讯专集》《通讯与论文》,与人合集的《西北战云》《西线风云》等。所写旧体诗,汇为诗集《耕耘集》出版。

来源:成都方志

来源: 成都方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