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四李” 光耀后世
清代乾隆年间,父李化楠、子李调元,李化楠侄李鼎元、李骥元四人先后中进士,李调元与堂弟李鼎元、李骥元相继入翰林院,“叔侄一门四进士,弟兄两院三翰林”名噪西川。
罗江县城凯江东岸“文山函海”群雕。李调元(上)、李骥元(右)、李鼎元(中)、李化楠(左下)
李化楠
李化楠(1710~1768),字廷节,号石亭,绵州罗江县云龙坝(今调元镇)人,进士。
罗江县调元镇新“醒园”内李化楠塑像(1992年建)
清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选咸安宫教习,不就归里。参编《罗江县志》。于云龙坝筑醒园,设馆科童,被誉为“绵州名儒”。乾隆十七年,充任浙江乡试同考官。次年,补任浙江余姚知县,兴水利修桥梁,建姚江书院以倡学;枉生所召流民习技艺,“人咸悔悟,境得以宁。”乾隆二十一年秋,再任浙闱乡试同考官。秋闱罢,迁知浙江秀水县事。乾隆二十二年,嗣权浙江平湖县。月余,“三千积案为之一清”,百姓以“七年如云烟,两月见青天”颂之。乾隆二十五年七月,旨发直隶以同知用,后擢升河北沧州知州。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调知河北涿州。次年九月,提补为天津府北路同知。归里丁母忧,助建罗邑启运桥、双江书院、奎星阁。乾隆三十一年秋,知霸州、蓟州。乾隆三十二年,提补宣化府同知。乾隆三十三年四月,迁任顺天府(今北京市)北路同知兼署密云县事。是年农历十二月,抱恨辞世于任所,终年58岁。
李化楠学本经史,工诗文。著有《石亭文集》6卷、《石亭诗集》10卷等。清乾隆《直隶绵州志》、清嘉庆《四川通志》记有其事。
李调元
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号雨村,绵州罗江县云龙坝(今调元镇)人,进士,翰林院庶者士。
罗江县调元镇新“醒园”内李调元石像(1992年建成)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入成都锦江书院,列“锦江六杰”之一。乾隆二十八年五月,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三十一年四月,选授吏部文选司主事。乾隆三十二年春,改授吏部考功司主事。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充任广东乡试副主考。乾隆四十一年,升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乾隆四十二年六月,提督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擢升直隶通永道员。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护送《四库全书》至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到卢龙县时遇雨湿“黄箱”;查处玉田僧实宽邪教案,因讧讦事被诬陷。乾隆四十八年二月,被刑部收监。次日发配伊犁,因病止于涿州。领袁守侗情,乾隆帝允以银2万两赎罪归里。乾隆五十三年,在南村坝僻囦园,建成万卷楼。清嘉庆五年(1800)四月,万卷楼毁于火。次年,完成《函海》总纂,囊括历史、民俗、诗词、戏剧等,分“经、史、子、集”成四十函165种873卷。嘉庆七年九月罗江复县,刊印《罗江县志》。同年十二月病逝,享年68岁。《清史列传》、清嘉庆《四川通志》记有其事。
李鼎元
李鼎元(1749~1812),字味堂,号墨庄,绵州罗江县南村坝人,进士,翰林院检讨。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后充任内阁中书。清嘉庆四年(1799)九月,大清藩属琉球国(今属日本国冲绳县)中山王尚穆世孙尚温表请袭封。清嘉庆《四川通志》载:“命李鼎元至琉球国,偕正使太湖赵文楷充册封天使,赐正一品麟蟒服,庚申(1800)过海,辛酉(1801)春回朝复命。”盛典前后,李鼎元遍游琉球国诸岛,成《使琉球记》6卷。嘉庆六年春,擢升宗人府主事,旋改兵部车马司主事。嘉庆十七年,重游江淮,卒于江苏邗江盐运使司廖瀛(今四川省遂宁市人)府上,享年64岁。
李鼎元一生“襟怀洒落,崇尚风节”。辑有《球雅》《师竹斋诗文集》14卷。王培荀赞云:“其才宏雅挺拔,久为名辈推重。”清乾隆《直隶绵州志》记有其事。
李骥元
李骥元(1755~1799),字其德,号凫塘,清代绵州罗江县南村坝人,进士,翰林院编修。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县、州院试连取二案首,入庠学。岁、科屡试皆列榜首。四川学正吴冲之嘉曰:“汝千里驹也。”乾隆四十九年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六十年,充任山东主考。后超升为左春坊左中允。清嘉庆三年(1798),改授翰林院编修。奉旨上书房行走,参事议政。嘉庆四年九月病逝于京城,终年45岁。
李骥元“性笃厚,学务根柢”。著有《凫塘诗集》《云栈诗稿》《文集》等若干卷。《清史列传》、清乾隆《直隶绵州志》、清嘉庆《四川通志》记有其事。
扩展阅读
李调元故里景区
——刘军
调元故里坊
位于罗江县城北5千米的调元镇云龙山南罗(江)安(县)公路与金(山)略(坪)公路交界处。建于2007年,为李调元故里文化旅游区主入口标志,牌坊高大壮美,琉璃灿然。
罗江县调元镇百花村“李调元故里”石牌坊
云龙寺
位于调元故里坊北1千米。始建于元代,明嘉靖、清康熙年间重修。清乾隆年间李调元罢归后常与云龙寺僧品茗,敲棋吟诗,传说尤多。20世纪80年代毁于火。乡人于旧址重建。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遗址为李调元家族宗祠遗址,位于罗江县治北12.5千米的调元镇花园村云龙山东麓,前临泞水河,背依云龙山。李氏宗祠原为三进四合院,门前有照壁,上彩绘白鹤闹松图。池塘左、右有双斗石桅杆。门厅3间,石木结构。“报厅”为中3间敞厅,两端耳房各1间。东配房内立《李氏家规》石碑5块,西配房安放李化楠“天然床”(树疙兜)。正房内枋柱上木刻匾联颇多。现存祠后清咸丰十年(1860)摩崖石刻《李氏宗祠敦本堂存赜》,记先祖李攀旺生平及李氏世代科宦名录。
“李氏宗祠敦本堂存赜”石刻
“醒园”故址
位于罗江县治北7千米的调元镇花园村云龙山北象山,其地枕山带水,风水极佳。清乾隆年间,李化楠于此傍山面水建醒园取“独开醒眼识羲皇”之意。编修丹徒王文治撰书匾联,其建筑十分考究,“围河滩而成塘湖,依山址而筑亭阁,广植花木以陪风景,泛养鱼鸟而陶情悦性。”园分大观台、木香亭、清溪草堂、临江阁、巢云堂、洗墨池、环翠轩和坐花馆等。其右即李氏宗祠。李氏一门科名宦绩,甲于绵州。李调元赎罪归里后,在距醒园3.5千米的宝林乡(1959年3月划归安县)南村坝建成“囦园”,其规模较醒园大。惜李氏一门日趋衰落,后人对两处别墅未加培修保养,今均已毁。
新醒园
1992年,于云龙山西水河畔依崖造亭、临江筑阁,据李调元《醒园杂诗八首》《醒园图记》重建。辟有临江阁、坐花馆、雨村书屋、石亭、廻廊、木香亭、洗黑池、假山、半亩塘、竹山、清溪草堂、箭道、诗碑廊等,园内尚有“忠厚开传”照壁、“李化楠故苑”石碑、“文魁”匾、“叔侄一门四进士;弟兄两院三翰林”联、李化楠头像和少年李调元石雕像等。
罗江县调元镇新醒园一景
鹡鸰寺
位于罗江县治北10千米的文星镇(2006年4月改调元镇)双堰村。因金顶山侧支酷似鹡鸰鸟,故名。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西向东,古建筑系石木结构。寺次第为山门、土地祠、石照壁、正殿、后殿。山门内左侧为“李调元读书台”石碑,右上方为“李调元吟书亭”。土地祠塑托梦与癫和尚之土地神祇。石照壁上镌刻李调元《井蛙杂记》。大殿内下壁绘李调元读书壁画,殿左塑李调元握卷读书及童子煮茶泥塑。殿外墙壁上嵌有清雍正、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维修寺庙的记事碑与仙传碑刻。后殿塑魁星点斗像。山门嵌刻邑人李调元撰“山似奔马循环列;水如游龙扑面来”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刘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