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善治小儿疾病的“王小儿”—王文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8-09 16:34:00 浏览次数: 【字体:

王文鼎(1894—1979),男,四川江津(今重庆市江津区)人,著名中医专家,特级医师。因善治小儿疾病,被誉为“王小儿”。曾任北京中医研究院学术处处长、北京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央高级干部保健医师,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主要经历

王文鼎少时家境清贫,父母勉力供其读中学,但因他带头组织学生会反对袁世凯称帝,校方以“不悌不孝,而好犯上者,不堪教也”为由将他勒令退学。为谋生计,他先后拜郑先生、何秋涛、颜闻修为师,刻苦学习中医,步入医林。后欲赴日本求学深造未成,从上海折回武汉行医。

时值大革命时期,经张曙时介绍,1925 年王文鼎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返川,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前,王文鼎在成都以善治小儿疾病被誉为“王小儿”,他以其声望和地位在经济和物资上支持党的工作,为发展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四川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建国后,王文鼎历任川西行署及四川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等职。1956 年调北京中医研究院,担任中医科研领导和临床研究工作,并向中央推荐了一批四川名医调京工作。

1962年 7月 10 日,王文鼎写了一份关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意见书呈送中共中央研究参考,受到中央重视,并得到周恩来接见。1977年,他又对如何研究整理祖国医学发表独到见解。王文鼎认为,中医的研究发展和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都必须首先搞好继承,不仅要继承以往的治疗经验和有效方药,而且要全面掌握中医理论,加以整理和提高。进行中医研究,必须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全面研究中医的治疗规律,突出中医的特点,不能简单地以西医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医研究。

1979年3月 20日,王文鼎在北京逝世。

主要医学成就

王文鼎从事中医工作 50 余年,在医理上多有建树,尤其在辩证论治方面提出许多精辟见解。他将防治疾病概括为47个字,预防疾病:“时其起居,节其饮食,调其情志,适其劳逸”;诊断疾病:“人、病、证(三结合,以人为主),整体观念,全面分析,辨证论治”;治疗疾病:“治疗之要,贵在调整,自力更生,更为要紧”。

王文鼎善于对前人的经验兼收并蓄,吸取营养,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发挥,取得显著成效。如对癫狂症的治疗,或用《千金方》温胆汤治其胆虚痰热;或用《丹溪心法附余》礞石滚痰丸治疗痰浊内壅或痰火挟风所致者;或用《医林改错》的癫狂梦醒汤,化瘀开窍,活血醒神。他还根据《难经》“重阳者狂”的论点,自拟“狂症方”,进一步摸索行之有效的治疗规律。他对一些验方、秘方也很重视。如治肢体奇痒症用“五黄汤”(黄连、黄芩、黄柏、火黄、栀子)加犀角、苍术、苦参、蜈蚣、全蝎、僵蚕,服汤药前服紫雪丹2克,一剂痒止,三剂结痂治愈。立方之意,遵“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也。”此方是他从成都外科名医黄祖成那里学来。又如治鹤膝风方,由生黄芪 240克,远志、石斛、怀牛膝各 120克,双花 30克五味组成。用 10碗水先将四味煎熬至两碗水时,加入双花,再煎成一大碗。临睡空腹一次服下。全身大汗,听其自止。用毛巾把汗擦干,揉搓全身。常可一剂见效,两三剂治愈。

王文鼎一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超的医术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赢得人们称赞。1975 年治一刘姓患者,西医诊为肺脓肿,久治未愈,怀疑肺部有占位性病变,建议手术切除。王文鼎诊后谓肺部化脓性病变有肺痈、肺疽之别,“痈有火毒之滞,疽有寒痰之凝”。该患者发病开始为半阴半阳证,迁延日久,气血虚衰,阴寒凝结,毒邪深伏,瘀血内滞,是为肺疽。治疗先用益气活血化瘀,佐以止血解毒,服25剂。改补气养肺活血止血法,又服 15 剂。瘀散血止,肺虚阴寒之象毕露,投以通滞温补开腠的阳和汤加味50余剂,拍片,化验检查正常,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以健脾益气之品调理月余而病痊愈。又如患者崔某右足背肿物7月,破溃翻花月余,被诊为右足滑膜肉瘤,建议小腿中下段截肢,并谓术后也只能最多活一年半左右。患者家属不同意手术,于1973年 9月 29日请王文鼎诊治。他诊为石疽,乃阳虚阳毒内陷,气滞血瘀所致。治用温阳虚以扶正,拔毒消坚,行气化瘀以祛邪。常服阳和汤、犀黄丸,外用鲜商陆根30克,捣碎加食盐少许,涂敷翻花疽面,1日1换。经 3 年治疗,滑膜肉瘤基本痊愈,透视拍片及化验正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