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浪漫现实主义建筑大师郑国英

作者:远近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8-02 18:5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石,它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展示着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建筑师就是这些城市名片的设计师。

2018年6月24日 ,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建西南院资深总建筑师郑国英先生,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84岁。郑先生长眠,但那些他曾谱写过的“音符”仍律动着城市建筑的生命力,那些融于艺术的“诗意”也还在渲染着城市的蓬勃生机。

让最古与最新结成“忘年交”

作为著名建筑大师,郑国英在半个多世纪里,主持设计了近百项工程,获国家、建设部、中建总公司以及省级奖励20多项。大家所熟知的“三星堆博物馆”“锦城艺术宫”“四川省体育馆”“绵阳南郊机场”等都是由郑国英先生设计建造的。

成都锦城艺术宫

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设计中,郑国英先生更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创作历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87年接受三星堆博物馆方案设计任务后,郑先生就与团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曾这样阐释过对三星堆博物馆的创作理念:“80年代后期,广汉三星堆遗址相继出土大批稀世文物,但人们见到这些想象力极为丰富、广泛使用夸张变形手法与古希腊、西亚文化有不少惊人的相似的‘怪物’时,它们鲜明的美学特征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因而我们在接受博物馆方案设计时,难以想象出容纳这些‘怪物’的建筑是什么样子。但可以断定,唐代以后的传统古建筑模式至少在意向上是难以胜任的。所谓‘宁穿破,不穿错’。这对建筑构思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贯穿了博物馆的外壳应与内核一样,具有某些超现实艺术的神韵,以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促使最古的和最新的结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忘年交’。”

广汉三星堆

在郑国英先生看来,文化性建筑创作,设计理念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了解了遗址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后,“堆”的概念深深地印入了设计组的脑海。于是“堆”一个博物馆的想法成为了建筑设计的突破口。经过几轮方案比较,最后设计组采用了“自由自在的螺旋曲线和由此形成的勃勃向上的生机”,诠释出“既是古蜀人超然神力的延续,又体现出当代审美情趣的雅致”,从而实现了古今对话与沟通。

由此,我们才能看到今天这座穿越三千年历史尤具灵性的博物馆建筑。

善用“隐喻”体现建筑艺术感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郑国英先生的设计尤其注重环境与艺术的融合,因此他常在设计中运用“隐喻”来体现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感,同时又兼具合理的功能性。

北京四川大厦面积10万㎡左右,功能包括衣、食、住、乐。其建筑灵感由“赶场”而来,设计在“蜀城”中巧布双塔(宾馆与写字楼),城楼(商业、娱乐)四周围合,内部广场巧布水面,绿地,筑成一个良好的购物、休闲的步行广场。底层局部架空形成吊脚;在门楼和适当的部位制作灰色瓦坡,整体看,“城楼”高低错落,体现出巴山蜀水的情趣。

1986年正月初三,回川视察的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四川大厦的工程设计人员。(左一为郑国英)

郑国英先生曾这样解释过他的设计意图:作为北京城内的“四川大厦”,理应体现四川建筑风格,但如何才能体现呢?我以为仅仅采用某些四川建筑符号,如:吊脚楼、穿斗、白墙灰瓦等是不够的,而首先应该认识四川的建筑文化和风土人情,然后从整体布局、整体造型、细部处理等方面着手。我们深切体会到,四川城镇有其特殊的格局和韵味,它来自老乡们喜爱“赶场”习俗。这种赶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吃喝玩乐。这些活动至今仍是四川小城镇的一种重要生活节目之一。“赶场”活动的频繁进行,自然形成了“场墟”并逐渐发展到一种独特的四川型的城市广场,这种形式在四川“罗城”表现最为典型。这也形成了北京“四川大厦”中“蜀城”构思的源泉。

因而台湾出版的《建筑师》杂志,称赞北京四川大厦是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隐喻”手法的一个成功之作。

绵阳市南山机场

除此,四川省体育馆应用了“雄鹰展翅”的隐喻手法,形成独特造型美的同时,隐喻我国体育事业的飞腾和超越世界,最终因方案功能设计合理和寓言的巧妙,获得业内外人士好评;成都汇通银行大厦则以“水上帆船”之形,将功能与环境紧密结合,形成“表里一致的蕴藏着深奥的寓言和精神功能的好作品”;绵阳南郊机场则尤其注重与其环境的融合,为能更好保护优雅的自然环境,适应丘陵状的地貌特征和起伏缓和的天际线变化,设计了异形曲面网架屋面,那微翘的双翼,仰视好象银鹰展翅;俯瞰恰似蓓蕾绽放……

其他由郑国英先生主持的成都假日大厦、天一大厦、上海文艺中心、深圳经协大厦等工程和方案投标中,都反映出功能和形式高度的统一。这也是郑国英先生所有建筑方案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建筑事业就是终身志向

郑国英先生认为建筑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但归根结底还是为每一项工程而服务的。因而在从事每项建筑时,不仅要在创作和设计阶段下功夫,精心设计,精打细算,还要有“精品意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设计付诸于现实,实现落地,这样才能产生出好的作品。这其中就会给建筑师带来各种困难,但只要“一个人具有了一颗深深热爱建筑创作、热爱建筑专业、热爱建筑事业的志向”,那么,再艰辛也是值得的。

自195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在设计领域中对博览、影剧院、教育、宾馆等建筑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80年代后主持设计的大型民用建筑就有60余项,其中获国家、建设部、中建总公司及省级奖励20多项,参加全国方案竞赛获奖30多项(以上均为主持人),并多次在与国际著名建筑师事务所竞争中获得成功,如:2000年参加的重庆市第一号重点工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国际方案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中标奖,绵阳南郊机场航站楼在与国外事务所竞赛中获得设计权等。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郑先生还非常重视设计理论的探索并积极参与评论。主编《美国高层建筑》已于1992年出版,编审有《跨世纪住宅设计精选》、《文化的展现——博览建筑集锦》、《医疗建筑展望》等专业书籍。1999年,郑国英先生简历和作品被列入《中国建筑师》一书。200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他经常勉励自己,作为建筑师,应该具有三乐:

苦中有乐——创作的里程。

创作中有苦恼也有乐趣。

里程中有艰苦,也有出成果之快乐。

自得其乐——创作的源泉。

对自己的作品要充满自信。

事业与人生乐趣相结合。

以人为乐——创作的宗旨。

建筑是奉献给人类和历史的事业。

建筑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数十年来,郑国英先生亲历了现代中国建筑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对建筑事业的毕生付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与回忆。

四川大剧院设计效果图

2018年9月,天府广场文化地标之一——四川大剧院就将建设完工择日开放,锦城艺术宫则将结束30多年的历史使命,交由新的四川大剧院来继承它的使命。巧合的是负责四川大剧院设计的正是郑国英郑先生的儿子,西南设计院执行总建筑师郑勇先生,这也是一种别有意义的文化传承与发扬。


来源:“方志金牛”微信公众号


撰稿:远近(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