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王巧璋:中国儿童牙病学的创始人之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0-23 14:38:02 浏览次数:240 【字体:

中国儿童牙病学的创始人之一

王巧璋(1915—1988),女,自贡市人,中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

1940年, 王巧璋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牙科学系毕业,获牙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国波士顿佛尔塞斯小儿科研所进修,获儿童牙医专科医生资格。1948年回国继续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预防牙医系主任。

1953年,调任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口腔学科委员及中华口腔科杂志编委、数种口腔杂志的特邀编委。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中央执行委员等职。

王巧璋对龋病有深入的研究,早在1946年就随美国教授诺豪进行龋病的动物实验,在纽约曾对其发生率及儿童和少年龋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广泛调查,在华西协和大学期间对病因、发病率及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1959年至1961年,对北京小汤山地区13个公社近100个自然村的饮用水含氟量进行测定,并对2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斑釉和龋齿轮的普查和治疗。其后又经过多年实验,为龋病病因学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易感龋动物模型。20世纪60年代,提出糖原的内因致龋学说,1977年列为中国医学科学重要科研成果。

在协和工作30多年间,建立口腔科生化免疫、病理、实验外科、医用激光等实验室,并发展为医、教、研相结合的科室,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1957年,代表中国参加保加利亚第八届口腔科学会,交流论文《牙髓保存的新方法》,并收入该会的论文集。1961年,出版专著《拔牙技术》。1982年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8年11月15日王巧璋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