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巴蜀英烈】射洪籍成都十二桥烈士于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04 15:06:34 浏览次数: 【字体:

射洪籍成都十二桥烈士于渊

于渊(1893—1949),名光藻,字邦齐,射洪市广兴镇于家坝村人。幼佣工,性豪爽,富有反抗精神。青年时,因遭受乡绅凌辱,忍无可忍,愤而还击,后被迫外逃投军,以勇武善战闻名,由士兵逐级晋升到师长,为川军中著名爱国将领之一。成都十二桥烈士。

于渊(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渊拥护国共合作,参加工农革命,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和当时活跃在四川的共产党领导人杨闇公、吴玉章、朱德、刘伯承等取得联系,交往密切。

民国15年(1926),于渊任杨森部宪兵司令,驻守万县城防,时值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湖南等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迅猛发展。帝国主义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与军阀加紧勾结,并向中国增派军事力量。英帝国主义为了给吴佩孚打气壮胆,除增援他的枪支弹药和经费外,还增派一些军舰,开进长江,向中国人民和人民革命力量进行示威挑衅。8月29日,英国太古公司“万流”号轮船,逆水行至四川云阳江面,招漂接递乘客。于渊所部一连宪兵需搭轮解送军饷回万县,分乘3只木船漂近该轮时,英舰蓄意挑衅,突然加大马力,卷起巨浪,掀翻木船,饷款沉没,58名官兵全部遇难。于渊闻讯大怒,立即下令将肇事英轮扣泊待命。殊该轮竟在英国军舰庇护下呼啸而去。

于渊在朱德、陈毅支持下,说服杨森下令扣留太古公司停在万县的另两艘轮船,将全部英人关入舱室禁守。早有预谋的英帝国主义一面派代表与万县当局谈判,一面却密令停泊在宜昌的“嘉禾”舰加以伪装,内置大炮和海军作战部队驶抵万县,同由重庆下驶的“威警”舰和停靠在万县江面的“柯克捷夫”舰配合向中国官兵发起进攻。9月5日傍晚,英军强行窜上被扣的“万通”轮,驱赶并当场打伤值勤的中国官兵。于渊目睹英军暴行,忍无可忍,挥臂大吼:“打!”官兵们势如猛虎,枪弹齐发。于渊又亲率“敢死队”,登上英舰“柯克捷夫”号,击毙副舰长、少将扎尔礼和英军20余人。于渊亦身负重伤。英舰疯狂反扑,炮轰万县县城,发射炮弹300余发,万县城区许多民房化为废墟,打死打伤平民数千,制造了惨无人道的“万县惨案”(史称“九五”惨案)。这场震惊中外的战斗,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上海《申报》等一些报纸赞扬于渊是“民国以来,中国军人对外强开战的第一位爱国英雄”。

“万县惨案”现场——较场坝

这年,于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执行省委决定,再次到江津发动部队起义,项鼎任前委书记,于渊负责指挥,因起义计划被敌侦悉,组织不严,众寡悬殊而失败。

民国16年(1927),于渊被杨森托辞免职,转入刘湘部队担任旅长、师长、成都省会警察局长等职。于渊思想更倾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民国17年(1928),刘文辉部驻防江津的第一师副师长、共产党员张志和组织士兵起义,因行动失误而暴露,使军内共产党员受到“清党”威胁,中共四川省委密派于渊等2人冒险前往斡旋,从逆境中保护一批共产党员脱险。

民国22年8月至24年初(1933—1935),于渊任省会警察局长期间,大力整顿成都市的警政与治安;利用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人的秘密活动场所,掩护了不少党的骨干和进步人士;安插一些共产党人进警察局工作,直接掌握了部分公安权力;以“确保市区治安”为由,争取刘湘增拨步枪300支,作红军进川时伺机配合的准备。事为人告发,被调离。

1944年,成都华兴街上的成都“省会警察厅”

民国24年(1935)5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红九军、三十军主力西进时,于渊任川军第六路军教导师二旅旅长。奉命防守北川、茂县间的土门要隘,于渊见红军受阻,即借口调整部署,撤离转移,使红四方面军当夜顺利突破土门防线攻占茂县。10月,张国焘坚持分裂主义路线,拒绝北上,强行带领左路红军,南下川康发动“天、芦、宝”战役。时朱德随军南下,得悉防守宝兴、芦山一带的川军有于渊的部队,乃密函示意相机让路。于渊冒杀身之祸,托故转移阵地,让出豁口,使红军顺利通过,为后来北上阿坝创造了有利条件。两次让路均受到上级的责难揭发,刘湘以“进不遵命,退亦突然”为辞,撤销于渊旅长职务,于次年初将其派往日本考察。

西安事变后,于渊回国返川,和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车耀先等一起,秘密从事地下斗争,出资在成都创办《力文》杂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刘湘再度起用于渊一道出川抗战,委任其为副师长兼第七战区游击队司令。

民国31年(1942),于渊经张澜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国33年(1944),被选为改组后的中国民主同盟四川支部执行委员。1949年12月20日,民盟中央四中全会扩大会议增选于渊为民盟中央委员(时已牺牲)。民国35年(1946)8月29日,四川民盟组织在成都蓉光电影院为蒋介石特务杀害的闻一多、李公朴两位爱国民主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在敌特疯狂捣乱破坏下,他和张澜等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持如期召开大会,表达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反动派的蔑视与愤慨。

于渊时刻关心家乡人民疾苦。民国29年(1940)趁回乡探亲之便,主动登门与盐场评议公所和当地盐商聚议,筹建计划中的射(洪)盐(亭)公路,提早修好金华镇至马家沟路段,为县内在新中国成立前修成的第一条乡村公路,使盐工运盐运料、农民买卖农副产品及商人贾行人都感到便利。民国34年(1945)底,于渊又一次回家省亲时,在县内创建起民盟基层组织,发展了一批进步青年入盟。

民国36年(1947),蒋介石施行全面白色恐怖。6月1日深夜,成都警备司令部逮捕于渊入狱。于渊在狱中和杨伯恺等一起,团结、鼓舞难友坚持斗争。在严刑逼供与威胁利诱面前,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妄图要他写“悔过书”,于渊回答:“现在天快亮了,我有啥过悔?悔过的应该是你们,而不是我!”1949年12月7日夜,于渊等34名革命志士,被秘密杀害于成都西门外十二桥。时年57岁。1949年12月20日,民盟中央四中全会扩大会议增选于渊为民盟中央委员(时已牺牲)。

成都解放后,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于1950年1月19日在成都为于渊等十二桥殉难者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公祭典礼,将遗体安葬于青羊宫二仙庵(今成都市文化公园)烈士墓内。1951年3月5日,经川西行政公署批准,授予于渊等革命烈士称号。当日,射洪县在金华镇召开了有五六千人参加的“于渊烈士追悼大会”,在金华山腰的苍松翠柏林间,建立了“于渊烈士衣冠冢”。

于渊革命烈士证书

1984年12月7日,中共射洪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维修一新的于渊衣冠冢前,隆重召开了600余人参加的“于渊烈士牺牲35周年纪念大会”。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